APP下载

智慧教室环境下中学教师角色转变研究

2019-09-10朱双营

教育界·A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学教师智慧教室角色转变

朱双营

【摘要】智慧教室为中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实现高效学习。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智慧教室环境下影响中学教师角色转变的因素,并提出了促进中学教师角色转变的措施,旨在为智慧教室在中学的推广提供有益的参考,实现中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智慧教室;中学教师;角色转变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2017年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7-JSJYYB-026)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智慧教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创造性、探究性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现条件,为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教师作为智慧教室的直接使用者,能否充分利用智慧教室的条件开展教学活动直接影响着智慧教室的应用效果。当前,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智慧教室环境下教师的重要任务和职业活力所在。所以,教师做好自身的角色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智慧教室概述

1.智慧教室的概念

智慧教室,是数字教室和未来教室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通过应用传感器、网络、媒体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将传统教室打造成一种能优化教学内容、便利获取学习资源、促进课堂交互开展,具有情境感知和环境管理功能的新型教室,是一种典型的智慧教学环境。

2.智慧教室与传统教室的区别

智慧教室与传统教室不是时空观相比较的概念,其在各方面皆有诸多不同。

(1)服务对象不同

传统教室主要是便于教师的教,而智慧教室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学生,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还是学生活动、交流的中心,智慧教室更像一个学习社区。

(2)开放性不同

智慧教室是开放的,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呈多样化。因其开放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其大部分时间不是用来讲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与交流。

(3)智能化不同

智慧教室可以即时获取教师与学生的各种信息,可以依据情境、环境的差异表现改变教室的布置,可以依据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改变教室的结构等。

(4)需求性不同

在传统教室中,教师不可能关注到所有的学生,教师的教学主要是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在智慧教室环境下,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能够满足学生在课堂上的个性化要求,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

二、影响中学教师顺利完成角色转变的因素

在发挥智慧教室的智慧作用方面,教师起着主导和引领作用,特别是面对中学生这样一个未成年群体,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引导与帮助。因此,中学教师必须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课堂组织管理的转变、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转变,突破旧的惯性思维,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

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以及对教师访谈结果的研究,以笔者所在的新乡几所中学为例,笔者发现中学教师对“智慧教室”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智慧教室环境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需求

在智慧教室课堂上,智慧环境不完备,直接降低了教师对智慧教室可用性的认识。在硬件层面,平板作为智慧教室环境中必备的工具之一,经常出现卡顿的情况;平板对学生眼睛的影响也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之一;教室内的无线网络不稳定,有时学生接收不到教师推送的内容。在软件层面,一是系统兼容性不好,出现了很多问题;二是智慧教室環境所能实现的功能无法满足个别学科教师的特殊需求。

2.学校支持力度不够,未形成良好的智慧教室应用氛围

虽然有些学校对教师应用智慧教室持支持态度,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给予教师的支持力度并不够。一是对于部分骨干教师来说,学校会分担更多行政方面的事务,使教师不能有足够的时间来探索智慧教室的应用;二是学校内部组织的培训没有分层次进行,部分年长的教师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三是对教师的激励措施不到位,不能从政策上给予保障;四是学校能给教师提供的外出培训与学习机会较少。

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低,主动学习意识不够

目前,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较低,主动学习意识不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部分教师存在一些职业倦怠和惰性,在培训结束后仍不会操作使用,认为系统太难操作,采取一种消极低效态度待之;二是教师接受程度不同,有些教师因年龄或学科的原因,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差,对智慧教室的兴趣不高。

三、推进教师接受智慧教室,促进角色转变的措施

1.构建实用且易用的智慧教室环境

智慧教室环境的建设,应以满足其直接使用者——教师与学生的需求为首要原则,保证其易用、实用且有用。

智慧教室中的各种硬件设备完好匹配,是智慧教室真正发挥作用的前提。如确保网络传输的流畅、资源的顺利推送,选用优质的平板减少屏幕直射光对眼睛的伤害,选用高质量的摄像设备保证拍摄录制优质的图像等。而在软件平台方面,需要整合学校的资源平台,去除资源平台种类多、资源分散、软件系统不兼容等现象。

2.营造良好的智慧教室应用氛围

(1)定期组织培训

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在智慧教室开展教学活动时,难免会遇到操作问题、设备故障等。要促进学校内智慧教室的常态化应用,学校必须从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解决本校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为目标定期组织培训。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笔者所在的高校就经常对教师进行面对面或在线的培训。分层次、分类型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可按年龄层次来进行划分,一般中老年教师在接受设备操作类培训时往往表现出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培训师减缓进度,细化各种操作步骤;而年轻教师一般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对信息技术接受比较快,可加快培训进程。这种分层次的培训更有助于教师有效地掌握应用智慧教室的方法。也可对一个课题组、一个学科选派接受比较快的教师先行培训,这样既可促进培训快速开展,也可让先学者带动协助培训师指导后学者,从而促进“智慧教室”的充分应用。

(2)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学校应为教师提供探索智慧教室的环境,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对于乐于探索智慧教室应用方法的教师,可适当减轻他们的工作量,后期即可在一定范围内带动其他教师继续探索。同时,为推进学校智慧教室教研的深度与广度,还可将智慧教室的应用效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对积极探索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鼓励教师多参加有关的会议学习。如笔者所在学校,曾统一出资安排教师去参加相关的学习会议。

(3)开展教研观摩课活动

首先,学校应组建教研团队,开展教学研究。統一组建教研团体,既有利于化解单人工作的畏难心理,也能使教师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相互沟通,互相促进。组建教研团队,不仅有利于教研成果互惠共享,更有利于经验丰富的教师迅速带动经验薄弱或具有畏难心理的教师,促进团体教研水平的快速提升。

其次,学校应组织教研活动,进行教学探讨。学校不定期举办基于智慧教室授课的观摩课或课赛活动,一方面是对参与使用智慧教室授课教师工作的认同,另一方面是不断扩大影响,带动更多教师使用智慧教室。

3.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加强自身学习

教师是智慧教室的直接使用者,其观念直接影响着智慧教室的实际应用效果。教师只有主动学习、积极尝试、不断探索,才能真正地体验到智慧教室给教与学活动带来的诸多便利。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当新的教育观念出现时,应积极适应,敢于尝试与创新,加强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勇做新课程改革的先行者。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师应多去观摩智慧教室的应用课例,经常总结与反思。

智慧教室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 ,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应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深入学习探讨智慧教室教学特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效地推进中学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活动更高质、更高效,促进学生完成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黄荣怀等.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2(02):22-27.

梁山.中小学数学网络教学资源满意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韩冰冰.基于TAM的中小学教师电子白板接受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王珠珠等.《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19-30.

王玉龙,蒋家傅.以需求为导向的智慧教室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4(06):99-105.

猜你喜欢

中学教师智慧教室角色转变
论中学教师的“工匠精神”
中学教师教学自主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谈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浅谈未来教室
“智慧教室”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二元一次方程组”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