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班益智区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

2019-09-10高翔

教育界·A 2019年2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小班

高翔

【摘要】益智区是幼儿园常见的游戏活动区域,益智区主要是投放一些能促进幼儿想象、比较、观察、辨别等启发幼儿思考的材料,可供幼儿直接接触、动手操作的区域。益智区的游戏以其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自愿、愉快的活动中,训练手部小肌肉,培养灵活性、独创性等品质,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是开发幼儿智力、锻炼幼儿思维的重要手段。本文论述了小班益智区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希望能带给各位幼儿教师一些启发。

【关键词】小班;益智区;指导策略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幼儿主要通过游戏获得一些粗浅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我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他们除睡眠、生病以外,无时不在动作,不在游戏。”幼儿时期的游戏活动可以闪烁出智慧的火花,幼儿通过游戏来发展智力,游戏能培养幼儿的感觉、知觉、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等。

益智区是幼儿园常见的游戏活动区域。益智区内主要投放了一些能促进幼儿想象、比较、观察、辨别等启发幼儿思考的材料,以及可供幼儿直接接触、动手操作的区域。益智区的游戏主要是桌面上的小型游戏,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自愿、愉快的活动中,训练手部的小肌肉,培养灵活性、独创性等品质,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是开发幼儿智力、锻炼幼儿思维的重要手段。

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益智区的活动,重点围绕各项益智游戏的组织与实施来开展研究,引导幼儿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能力,实现对幼儿手脑协调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游戏的参与者、支持者、引领者、组织者、评价者和反思者。”那么,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到底应该在何时介入?应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介入才能使幼儿的个性与创造力得到主动、充分的发展呢?

一、细致观察,把握兴趣

实施教育,观察前行。观察是打开教师与幼儿互动的大门。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让介入的过程充满智慧,并通过观察获得必要的信息:投入的材料恰当与否、安排的时间够不够幼儿游玩、幼儿的经验程度如何,等等。每位幼儿在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发展有其规律性,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和言谈举止,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空间,最低限度地适时介入,给予幼儿支持性的帮助、启发和引导。教师还要耐心等待幼儿的游戏结果,并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

⒈捕捉兴趣火花

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持续时间较短,手部的小肌肉发育不完全,有些幼儿不管参加什么活动都不感兴趣,教师要深入观察幼儿,捕捉其身上闪现的兴趣火花,顺势给予他们支持。例如,在磁力片游戏中,苗苗就表现得兴趣欠缺。当她翻到摩天轮图谱时停顿了两下,笔者很自然地说道:“这个摩天轮和环球港的很像,看起来真棒!”苗苗立刻兴奋地说:“我可喜欢这个摩天轮了。”笔者答道:“也许可以用磁力片试一试哦!”苗苗随即点了点头,立刻拿起了磁力片准备搭建摩天轮。

2.迁移兴趣定势

有些幼儿的兴趣较单一,教师要善于将幼儿的活动兴趣向其他领域渗透与迁移,激发他们对区域内不同的游戏活动产生兴趣,从而使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例如,欣欣很喜欢益智区的拼图游戏,已经玩得相当熟练,于是在每次参与区域游戏时首选拼图。有一次,笔者对她说:“欣欣的拼图游戏玩得真棒,不知道你敢不敢去挑战一下蘑菇钉呢?这可是更高难度的游戏哦!”欣欣一听有点不服气,说:“再难的游戏我也不怕,我要去挑战。”说完就收起了拼图游戏,转身去拿蘑菇钉的游戏材料。

二、适时介入,顺应引导

⒈隐性介入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较低,语言理解能力也较弱,他们解决问题时缺乏一定的技巧,惧怕尝试新事物,害怕在活动中遇到困难等。为了避免挫伤幼儿自发的活动积极性,教师要尽量少去干扰幼儿的活动,要慎重地选择间接指导。在游戏中,教师可以进行暗示指导,这种指导具有隐性的特点,不会冲淡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玩法单一时,教师可以用这种方式介入指导。例如,益智区刚投放了一盒《独具慧眼》的游戏材料,目的是想让幼儿学会对比观察,并且大胆说出自己找到的不同图案。但结果却无人问津。于是,笔者决定和一位幼儿共同游戏。游戏前,笔者并没有讲述游戏规则,而是让幼儿在观看与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了解游戏内容,并且自发地加入游戏中。而后,笔者悄悄退出游戏过程,让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主场。

⒉直接介入

当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寻求帮助,以及幼儿在游戏时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做带有攻击性、危险性的动作时,教师则需要及时地介入,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小班幼儿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在活动中常常会忘记规则。例如,幼儿在益智区内垒高积木玩多米诺游戏,然而玩着玩着,几个幼儿在区域间跑来跑去,开始互扔积木,吵闹成一团。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就应该及时介入游戏,直接组织和把控活动,随时用语言和行为提醒幼儿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把握介入时机也体现出了教师高超的专业素养和智慧。而有效的介入必须“待时而动”,教师如果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漫无目的地随意观看,未能注意到幼儿的活动情况,或幼儿的兴趣正浓时,教师喋喋不休地干扰幼儿活动都是不正确的。不考虑时机就介入反而会影响幼儿的活动,只有当幼儿确实遇到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困难或快要失去信心时,才是教师及时介入的最佳时机。教师的介入可以从材料的改造、活动的重新组织、兴趣点的技法等方面入手,重新焕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使活动得以延续下去。

三、学会等待,适度参与

在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分析、调整和反思,善于利用与捕捉教育机会调整幼儿的学习方式。在看到幼儿出现问题时,很多教师都忍不住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剥夺了他们自主探索的机会。其实,在看到幼儿出现问题时,我们不妨再等一等、看一看,给幼儿更多的自由空间。

四、多元评价,鼓励探索

区域游戏结束后的交流、分享环节应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应以幼儿发展为本,以平等、赏识、鼓励为原则,让幼儿感受到教师欣賞自己、喜欢自己,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来评价活动情况,可以说说新的发现和收获,也可以说说遇到的困难,还可以说说失败的经验。总之,要鼓励幼儿各抒己见、人人参与,激发他们的热情。

总之,小班益智区游戏活动中的指导是一种隐形指导,既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适时地提供帮助和支持,让幼儿与材料、幼儿与教师间进行亲密互动,促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都有所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很高的指导技巧。

【参考文献】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美〕盖伊·格朗兰徳.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小班
再去小班看看
爸爸的名字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小班幼儿体育游戏——《小兔跳跳跳》
区角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