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摭谈

2019-09-10任斌

教育界·A 2019年2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实践能力高中地理

任斌

【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为此,本文从联系现实生活、开发校本课程与研究性专题、参加社会实践及构建实践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希望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地理实践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共同构成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地理实践能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那么,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如何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观察、实验、调查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升学生的地理實践能力,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笔者根据长期教学实践,探索出培养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四种途径。

一、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实践能力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和地理知识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讲述复杂的地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地理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以笔者所处的地区——平潭为例,平潭是福建省东部沿海的一个岛县,生态环境优良,岛上景点众多,景色优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海貌风光独特,拥有“海蚀地貌甲天下,滨海沙滩冠九州”的美誉。笔者在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本章学习内容,分析平潭地貌特点和形成原因,介绍平潭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短板和发展前景。笔者要求学生运用相关地理知识,针对平潭受季风影响冬天风大等特点,谈谈平潭发展旅游业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改善的措施和途径,探究如何根据平潭时令节气、农业生产、工业发展、交通运输、旅游购物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发更多旅游载体,使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改变冬季旅游“冬眠”状态;探讨如何量身制订旅游线路,结合周边游、乡村深度游等,推出旅游产品“组合拳”,开拓冬季旅游市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够发挥地理学科优势解决现实问题,加深对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地理实践能力,促进自身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开发校本课程与研究性专题,训练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知识非常繁杂,但课时较少,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导致很多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需要依靠课外实践活动或第二课堂活动。为此,学校应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充分挖掘乡土教学资源,开发具有实践性的校本课程,以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地理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本课程学习,让学生在校本课程中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笔者抓住平潭正在建设的全国最大风电项目——平潭长江澳二期风电场这一契机,开设了“风电的地缘与前景”这一校本课程,组织学生了解、分析平潭长江澳的地理特点、气候特点、水流特点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探究把风力发电厂建在长江澳的原因和现实意义,预测风能发电的前景,等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但构建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体系,而且提升了探究意识和地理实践能力。再如,根据党中央赋予平潭对台(中国台湾)综合实验区、自贸试验区、国际旅游岛等先行先试的发展任务,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下列几个方面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习: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平潭的“区位优势”在哪里?平潭开展闽台合作的优势在哪里?平潭作为国际旅游岛有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研究学习,在锻炼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之情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三、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教学的核心理念。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只局限在教室或校园内部,而应尽量贴近生活现实,带领学生走出地理课堂,让校外真实多样的生活情境充实地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实践经验,加深对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理解。例如,参与社区活动就是锻炼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在保护地理环境教学中,笔者结合平潭为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全区大力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公共设施、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等领域专项整治活动,一方面,鼓励、带领学生深入社区,运用所学的保护地理环境知识,采用制作公益广告、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为创建文明城市加油助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居民环保现状与提升”课题研究,让学生通过实地勘察、入户访谈、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加深对保护地理环境的认识,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形成。

参加社会实践的另一途径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开展研学旅行实践,让学生在亲身经历自然和人文科学的实践探究中,提升自身的地理实践能力。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挂牌、共建、共同开发等措施,建设校外地理实践基地,为研学旅行、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搭建平台。校外实践基地可以包括野外实习基地、气象台、天文馆、植物园以及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工厂、农场等。在旅行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实践教学预案,促进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工具,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发展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加深对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理解。

四、构建实践评价体系,推动实践能力

毋庸讳言,开展实践活动时,会有少部分学生在活动中态度消极,想应付了事,或想依赖同伴实践直接获得相关结论。为此,教师应围绕实践目标与内容,从态度、能力、合作精神等维度,运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系统的实践评价体系,制订实践评价考核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例如,在活动前,教师应关注每个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相关组织策划能力,如是否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是否能积极接受实践任务、是否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其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如何等;在活动中,要重点评价其过程性表现,如是否善于收集、分析与整理资料,是否善于沟通,是否善于处理问题,是否善于与同学合作等;在活动结束后,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如开展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对撰写调查报告质量作出评价等。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认真、客观的自评、互评,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对自己的实践行为进行反思总结,使学生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在反思中发现不足,在反思中内化自身实践能力,在反思中提升自身的地理学科素养。

总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提出以上四种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粗浅途径,希望能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些许参考,更希望抛砖引玉,以就教于方家。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贾惠敏.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J].文理导航, 2018(07):66-67.

袁亚平.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研究——以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08):89-90.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实践能力高中地理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