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古文之五步教学法

2019-09-10顾卫娟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古文文言文文本

顾卫娟

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历史,流传着众多经典的文字记载。这些文言文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特征、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教师可借助小古文的教学,引领学生在感受文言文魅力的过程中,习得文言知识,获得言语发展,对于培养学生内在气质以及高雅的审美意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小古文的教学切不可带着“功利主义”的色彩,将注释理解、背诵默写贯穿始终,而应将学生置放在学习本位上,不断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一、层层递进,在多维诵读中积淀语言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由此不难看出,在小古文的教学中,诵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古文作为一种相对浅显的文言文,彰显出意白言不白的精髓,寥寥数语就能简明扼要地将所要描绘的形象和情态呼之欲出。由于小古文所呈现出来的语言习惯与当下有着较大的差异,教学时应借助多种形式的大声诵读,才能使学生会其意、感其情、悟其神。

以《猫斗》这篇小古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其分为这样的诵读层次:首先,准确大声地朗读,帮助学生解决“耸毛竖尾”“退缩”“逐之”,并运用划分标识,通过示范朗读读出小古文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受小古文的音韵之美;其次,要入情入境、绘声绘色地朗读,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篇小古文中“呼呼而鸣”“四目对射”“不敢复出”等词语,走进猫的内心,赋予语言以鲜活的生命气息,领悟小古文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在层层递进中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小古文教学应该将“熟读成诵”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并随着小古文难度的升级不断提升诵读难度,激发学生不断挑战的欲望,引领学生快乐地诵读古文、积累语言。

二、有机整合,在文白对照中理解文意

对于一些篇幅相对较长、难度较大的小古文,可以运用文白对照的策略,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理解小古文的意思,不会认为古文晦涩难懂。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整合语文教材中白话版文本与小古文,组织学生利用原始积淀的语文互文对照,顺势理解小古文的大意。

如《螳螂捕蝉》文中就穿插了一段“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借助少年之口以白话文的方式呈现。教师让学生在整体理解大意、厘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之后,拓展补充了《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文言文版。由于有了课文内容的支撑,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朗读起来。随后,教师引领学生在文白对照的过程中,借助课文中的内容理解文言文版本中“委身曲附”“延颈”“欲得前利”等词语的大意,并鼓励学生以教材文本中的内容为蓝本,运用自己的话连贯地说说这篇小古文的大意。最后,再次回到文言文版中,利用学生对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将朗读推向全新的境界。

将小古文的教学与教材中的文本进行有机整合,避免了机械而繁琐的分析和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感受古文独有的韵律和节奏,从而达到其义自见、无须解说的效果。

三、紧扣联系,在猜度文义中探寻秘密

所谓猜测并不是让学生在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形下胡乱猜度,而是要在基于小古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依托重点词句的注释,聚焦于小古文表达的顺序,对文本中一些特殊的虚词和全文的整体大意进行有依据的推理,并允许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出错,从而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如小古文《学弈》一文中“之”字就反复出现了六次,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语境下意思完全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整体理解文本意思的基础上,猜测具体的语句中每个“之”字的不同意思,激发学生内在的思维动力,扫清学生学习的障碍,在必要时对学生进行巧妙的点拨引导,在对比、反思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辨析小古文的内在能力,真正提升学生解读小古文的能力。

现代汉语是古汉语的传承和发展,当下的语言习惯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古代汉语还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这就为学生的猜测提供了认知的基础。为此,教师需要点燃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探寻小古文语言的秘密,提升学生小古文的阅读素养。

四、形象再现,在角色扮演中深化感知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对小古文的理解需要具备支撑。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将小古文所表现的内容通过直观可感的形态展现出来,为学生真正走进小古文的内蕴搭建支架。

还以《猫斗》的教学为例,教师创设了浓郁可感的模拟性情境,组织学生依托文本内容表演黄、白两猫争斗的过程。在具体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呼呼而鸣”来想象小猫是怎么叫的,想象“四目对射”时小猫凶神恶煞的样子,也可以紧扣“奋起逐之”中的一个“逐”字,想象他们追逐时的场景。有了这些内容层面的浸润,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争斗中的两猫,尝试从眼神、动作和心理活动等不同的维度,将自己的感知与理解表演出来,从而感受小古文所着力展现的两猫相斗的乐趣。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小古文的大意和内在情趣,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这种表演的方式,使得学生的身心意识浸润在情趣十足的课堂中,感受猫斗的乐趣和文本语言的精妙。在整个表演的过程中,学生成为小古文学习的主人,并将自己的身心浸润在文本的情境之中,在自读自悟、自编自演的过程中,促发情感体验与文本中的思想进行交流碰撞,从而体悟文本中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

五、互文置换,在文本对写中实践练笔

小古文语言凝练,结构严谨,是学生进行实践练笔的极佳资源,运用互文对照的方式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创作的愉悦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文本,引导学生分别围绕小古文的结构、句式和语言进行体悟,形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在鼓励中拓宽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如《猫捕鱼》就是一篇言简意赅、情趣十足的小古文,深受学生的喜爱。这篇小古文以寥寥数语刻画了一只可爱、天真的小猫形象,尤其是“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等语言极具画面感。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一方面紧扣语段中最能展现画面的字词,进行合理化的想象和体验,将鲜活的画面镌刻在学生的内在意识中;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阅读小古文后形成的认知,结合自己的知识加以提炼,运用现代语言给予再现,以历练学生的核心认知能力。同时,我们也可以进行逆向思维的实践练笔,尝试将白话文转化为文言文。

如在教学文包诗《李广射虎》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了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后,让学生模仿小古文中的语言,以最少的字数完整地再现“李广射虎”的过程。在学生完成练笔之后,教师再出示《李广射虎》的完整版本,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多种方式来诵读文言文,让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修改,從而进一步提升和历练学生推敲文字、斟酌语言的能力。

在学生自由感知与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自由而轻松的创作创设了浓郁的氛围。这种状态下的创作与平时的习作完全不一样,将言语表达的种子植入到经典的文言文世界的土壤之中,将小古文的独特之美带给学生,让他们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学以致用,为学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充足的营养。

小古文既是感知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又是历练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绝好资源。生本理念下的小古文教学就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与小古文对话交流中进入轻松而愉悦的学习状态,让小古文融入学生的意识,牢牢地扎下文学之根,焕发出全新的生命活力,让小古文教学更加绚烂。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白鹿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古文文言文文本
绿豆发芽(小古文版)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文言文阅读专练
称象
嫦娥奔月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