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真”阅读
2019-09-10冯玉红
冯玉红
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伪阅读”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表面看起来是在阅读,实际上并没有融入文本,没有与文本进行真正密切的对话,阅读效果甚微。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真”阅读呢?
一、在追问中真思考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常用的一种提问方式。由于学生的思维惯性或者懒惰心理,经常会出现被动应答或者表面应答的现象,在这种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善于通过恰当的追问形式以激发学生真正的思考,达到使学生深度阅读的目的。
如在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时,在学生对文本内容大致了解以后,教师提出问题:“葫芦主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没有。”“他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呢?”“因为葫芦的叶子上长了蚜虫,叶子落光了,小葫芦也落了。”在学生回答到这儿的时候,教师继续追问道:“叶子与葫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教师一连串问题的追问下,学生明白了叶子为葫芦藤输送养料,葫芦才能正常生长的道理,因此,叶子上有了蚜虫,必须尽快治,它们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就这样,在教师的追问中学生用心思考,获得了对课文内容的真正理解与认识。
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较浅的时候,教师要善于通过恰当的追问,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如此教学,学生才能熟读、真思,进而走进阅读的深处。
二、在情境中真经历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可以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课堂,进而对所学内容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与文本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如统编本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戴着头饰扮演青蛙和小鸟,给学生创设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然后,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学生扮演青蛙的时候,教师要鼓励他们读出青蛙无知、目光短浅还自以为是的感觉;在扮演小鸟的时候要读出见多识广、眼界开阔,并暗暗为青蛙感到着急的语气。尤其是在读到“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 这些句子的时候,鼓励學生边读边做出飞行的动作,在读到“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这句话的时候,鼓励学生用手比划出天很大的样子。如此教学,声情并茂,活灵活现,真正使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
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本内容的需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融入情境之中,使学生在表演中真正经历文中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在自主中真发展
阅读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圈一圈、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如在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落,并在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下画上横线,之后想想通过阅读自己明白了什么。在教师充分放手的前提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通过阅读,有学生在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下面画上了横线,有学生在“小水珠、摇篮”“小蜻蜓、停机坪”“小青蛙、歌台”“小鱼儿、凉伞”等词语下面分别画上了横线。学生有了自主阅读的基础,就为高效阅读提供了条件,从而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边阅读边动笔,读读想想,圈圈画画,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让学生把阅读目标落到实处。
在阅读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融入文本,实现真正的阅读,教师就要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地思考、经历、成长与提升,以促进阅读教学效益的提升。
(作者单位:甘肃张掖市民乐县洪水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