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域环境创设的实践研究
2019-09-10袁丽晓
袁丽晓
摘要:幼儿时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最佳时期,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起点。学前教育的成功开展,对于促进孩子生长发育,提高孩子身体素质,健全孩子人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否被合理有效地创设利用,将直接影响着教育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实现。教师应该加大对区域环境创设的重视程度,为孩子的成长学习提供一个安全卫生、合理巧妙的活动区间。
关键词:区域环境创设;原则;特点;策略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激发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学习,体验参与学习的乐趣具有重要意义,为幼儿的学习营造了舒适融洽的成长氛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非常有价值的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通过对环境的开创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目前区域环境创设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活动课程,对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学习兴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幼儿园小班区域环境创设的问题展开探讨研究。
一、小班区域活动概述
(一)小班区域活动简介
幼儿的区域活动是指教育者为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阶段、兴趣喜好和性格特征,有目的地将活动室划分为美工区、积木区、表演区等不同的活动区域,投放相应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以及操作能力自由选择,自主学习的活动。孩子在其中通过摆弄活动材料,感受环境氛围,与同伴玩耍互动快乐的学习成长。
(二)小班区域活动的特点
1.自由性: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区域活动自由玩耍,自由操作,自由想象,符合幼儿不受束缚的天性;2.自主性:在区域活动中,孩子可以自行操作摆弄、探究、制作,很好地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自主动手,自主探索的能力;3.个性化:每个区域都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等创设,孩子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保留孩子最初的独特性;4.多样性:区域活动划分多样,例如美工创意区、社会体验区、识字阅读区、科学发现区等,标志明显,布局合理,充分考虑本班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合理创设。
(三)小班活动区域创设原则
1.安全卫生原则。幼儿的生存能力处于低水平和待培养的关键阶段,没有保护自己远离危险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切忌随意堆放,必须遵循安全第一、干净卫生的原则;2.层次清晰原则。一成不变,千篇一律的材料,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俗来讲,孩子大多是“喜新厌旧”的,所以固定不变的活动环境很可能会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在区域主题的活动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孩子对于材料的好感变化,并据此适时把握投放新材料的时机,从而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继续对活动区域保持一种特有的“新鲜感”,以满足孩子的需求变化;3.艺术启迪原则。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存在很大的可塑性,环境创设达到一种艺术效果对于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的内在情感,吸引幼儿融入环境中,在享受中不断提高学习的兴趣;4.合作互动原则。幼儿合作是指幼儿之间能主动配合、通过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相互配合完成任务的形式。有研究表明,孩子在2~6岁就已出现合作行为,4~5岁是幼儿合作水平提高最快的阶段,所以区域活动的开展要加强幼儿的合作环节,培养孩子的合作互助的精神。
二、区域环境创设的现状及优化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更加重视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致力于提高幼儿服务质量,立足于幼儿发展的需要,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得到重视和发展,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区域环境的落实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师过多关注活动材料的投放,忽视对环境创设质量的思考。许多教育者片面地认为只要投放的材料足够多、足够新即可,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材料是否切实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各种能力,从而走入材料盲目投放的误区;2.教师存在重书本教学,轻环境创设的现象。他们认为区域活动更多是一种教学的延伸,甚至把其视为是一种摆设,成为应付检查的参与评比的一个项目,使区域活动变得有名无实;3.教师缺少环境创设以及指导经验。许多教师在材料投放时随意性较强,缺乏细致的考虑;4.忽视孩子的个体差异性,环境创设千篇一律。环境的创设以及达到最初的预想效果,必须将孩子这一最大的动态因子考虑在内,很多幼儿园照搬其他机构的创设模式,不考虑孩子切身需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5.区域布局不合理,动静区域分配混乱。许多幼儿园对于环境的要求标准较低,动区对静区干扰较大,无法提供良好的区域环境。
三、开展区域环境创设的建议策略
1.明确教育目标:教师应将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作为最终的教育目标,一切为了孩子进步成长,一切为提高教育服务质量;2.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以及专业能力:教师具有潜在的示范作用,教师其素质及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成长;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重视家园教育模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学校要建立起与家长更加密切的联系,向家长了解孩子喜好性格,因材施教,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4.政府应加大对环境创设的宏观调控,缩小质量差距:政府可实施具体的幼儿机构评选政策,嘉奖优秀的教学机构,组织参观学习等,激励落后的幼儿机构,解决参差不齐的教育质量问题;5.合理布局规划,坚持动静分区:区域的“动区”与“静区”应合理布局,留有一定的距离和空间,避免相互干扰,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而空间的封闭和开放也要根据动静区的差异合理安排,“动区”可设计成开放或者半开放的形式,有利于幼儿的向外延伸的活动;“静区”则相对封闭,减少空间外因素对其的干扰。
四、结语
如何更好地把握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如何持续优化学前教育机构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如何更加充分地发挥环境创设对孩子教育启蒙的效力最大化,如何调动起各方力量共同致力于学前教育服务质量,无疑成为学前教育者在工作中必须直面并解决的问题,也将是教育者下一步的工作研讨方向。
(责编 唐琳娜)
參考文献:
[1]秦龙春.浅谈小班区域环境创设[J].新课程(上),2014(6).
[2]朱芳芳.小议小班区域环境的创设[J]新课程(小学),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