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文教学返璞归真
2019-09-10吴晓娟
吴晓娟
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璀璨的明珠。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统编本教材大幅增加古诗文比重,从古风、民歌到律诗、绝句,从先秦散文到明清小说,内容涉及较为广泛。如何优化古诗文教学,实现统编本教材的编撰目的,已经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古诗文教学应该原汁原味、返璞歸真。
一、在形式上要丰富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比其他文本内容,古诗文一般字数较少,内容较为深奥,尤其是一些字词句,更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有着一段较远的距离,因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理解古诗文有一定的难度。如教师只一味机械讲解,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继而厌倦。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借助活动,或者通过吟诵体验等多种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为课堂精彩生成奠定基础。
比如对《村居》,还有《所见》,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如放学后或者周末会做些什么,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后,教师引导他们学习诗词内容,感知诗人眼中的儿童世界,以及是怎样用语言来表达的,让学生从中比较、讨论,让他们感知古诗文的言语表达之精练。还可以采用随文练笔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内容无须太多,但要结合特征抓住关键动作进行描述。
虽然古诗文内容较少,但对于教师来说,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最感兴趣处出发,通过情境创设、活动营造等方式,让抽象内容变得直接而具体。这样,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才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对于古诗文教学来说,学生兴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古诗文进行品析感悟,如果只注重形式,忽略了本质,结果反而让课堂教学只剩下“热闹”,得不偿失。
二、在策略上以诵读为主,培养学生语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古诗文教学,重要的教学策略是诵读,应让学生大声地诵读,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诵读。只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读,在读中品析、在读中感悟,最终才能在读中获得语感,受到情感熏陶。对于学生来说,诵读也是与文本、作者进行深度对话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要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集体读、分男女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读出意境,从中感受古诗文的绘画美、音乐美与建筑美。
如《别董大》是一首临别赠言。诗人借用晦暗寒冷的愁苦景色,表达了虽身处逆境,但没有因此沮丧消沉,在抒发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豁达的胸襟。全诗节奏整齐,文字精练,具有很强的节奏感与韵律美。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想象与联想,通过反复吟诵的方式,穿越时空与诗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在送别情境中感悟诗人的送别之情,并结合古诗文中所特有的文化意象进行理解,最终实现“用故事的方法教古诗”这一目的。
语感是学生读出来的。对于富有韵律的古诗,教师更要让学生大声读,充分地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语感。对于朗读,教师也要注意形式,尽可能从学生兴趣出发,引导他们结合情景读、结合理解读,结合想象读。如果忽略学生的理解,只是让他们机械地读,虽能够做到熟记,但无法从中读出意境、读出语感。
三、在手段上要突出品析,提升学生品位
经典古诗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律美与意境美。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重在诵读为主,但是对于高年级学生,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品析,让他们从更深层次读懂古诗文。教师可以先拓展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以及诗词表达特点,乃至时代背景,等等,让学生能够真正读懂作者,接着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与联想,对诗中的关键字词进行推敲,品析作者的表达之妙,实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如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这一句,在让学生进行诵读品析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结合关键字词“生”进行联想与想象,让他们结合感悟谈谈为什么用“生”,而不用“升”。这样品析推敲,诗的意境又上升了一个层次。还有,品析“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诗句,则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想象,将抽象内容转化为具体画面,感悟诗中意境。
古诗属于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表达载体,浸透着东方文化特有的审美情趣,比如借景抒情,还有虚实结合、象征等表现手法,比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积极的人生态度,“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通过展望丰收所带来的幸福,等等,都需要学生在了解相关文化历史背景的情况下进行品析感悟,实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四、在目的上要拓展延伸,开阔学生视野
统编本教材,虽然大幅度增加古诗文比例,但对于浩瀚的传统文化来说,仍然是沧海一粟。教材的容量是有限的,课堂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点,在让学生充分理解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拓展延伸,让学生传承与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拓展形式可以多样,可以开展诗词吟诵会、诗词比赛大会,还可以做诗词手抄报等,目的只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
首先,结合课标要求,让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课外古诗文,做到背中积累;其次引导学生整理古诗文常识,比如表达手法、风格,还有朗读技巧,等等;最后,引导学生对经典名篇结合名家赏析进行拓展阅读,让他们从中感知作者的气度胸襟,等等。从课内到课外,从背诵到鉴赏,策略就是以教材经典诗文为引子,通过同题材、同作者、同主题等方式进行互文比较,鉴赏品析,在让学生对文本主题理解的同时有效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丰富他们的人文积淀。
拓展也可以结合实践活动进行,比如组织学生自己办小报、黑板报,定期开展诗词讲座,乃至校园文化节,或者开展作家进校园活动,目的是拓展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古诗文的魅力,感知其博大精深,接受熏陶。课外延伸拓展,主要是以积累为主,无须过多讲解分析,等学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理解自然就水到渠成。这必然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需要的是静静地等待。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开阔视野,开拓胸襟,为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统编本教材中的古诗文,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编者意图,改变传统机械讲解、琐碎分析的方式,通过优化教学方式,让古诗文教学实现返璞归真,进而传承与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E:\刘可可\小语园地\2019园地1期\尾标1.tif>
(作者单位:江苏高邮市三垛镇三垛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