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刊阅读:英语教学的一种辅助

2019-09-10过晶

关键词:罗素报刊激情

过晶

摘要:传统的英语阅读中可增加报刊阅读的内容,将其作为教学的必要辅助。带领学生研读21st Century上选登的英国作家伯特兰·罗素的散文Three passions,在深入解读、合理改编文本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有价值的语言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报刊阅读文本解读文本改编流程设计

作为英语教学的核心,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教师对阅读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入,学生自主阅读与思考的机会不多。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传统的英语阅读中增加报刊阅读的内容,将其作为教学的必要辅助。常见的英文报刊,如China Daily(《中国日报》)、21st Century(《21世纪英文报》)等,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符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有利于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 Unit 1 Reading板块Appreciating literature一课后,笔者带领学生研读了21st Century中选登的英国作家伯特兰·罗素的散文Three passions(《三种激情》),在深入解读、合理改编文本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辅助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一、深层解读文本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最终指向不是对表层文字的加工与处理,而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文学性解读及文化意义建构。笔者对Three passions从文字、文学与文化三个层次进行了解读。

(一)文字层面的解读

文字层面的解读包括解读文本的标题、体裁、内容等。该文的标题为Three passions,由此可以预测文本内容是作者抒发了人生中三种激情,可让学生通过略读文本验证预测。罗素认为,人生充满三种激情:对爱的渴望使人欣喜若狂,既能解除孤独,又能发现美好的未来;对知识的追求使人理解心灵、了解宇宙、掌握科学,爱和知识把人引向天堂;而对人类的同情又使人回到苦难的人间。这就是人生,值得为此再活一次的人生。

(二)文学层面的解读

文学层面的解读包括解读作者的语言和写作技巧,挖掘语言背后蕴含的情感态度。这篇散文充满激情和智慧,逻辑性和感染力极强。哲学家罗素不仅眼光犀利、分析透彻,而且文笔流畅,以浅显的文字表达新颖独到的见解。文中多次使用平行句式,阐述作者追求真爱的原因。作者用凝练而生动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的情感体验,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彰显了一个思想家的博大美好的情怀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三)文化层面的解读

文化层面的解读包括三种激情的文化含义以及对作者写作意图的解读。Three passions选自《伯特兰·罗素自传》的序言What I Have Lived For(《我为何而活》),堪称经典之作。短短三百余字,高度概括了作者对主宰其一生的三种激情的执着和对人生的热爱。它既是作者心灵的抒发,也是对生命体验的总结。对于那些苦苦思索人生意义的闲人,罗素的三种激情可以填补他们真空的头脑:对知识的追求,让人们秉烛夜读而不倦;对真爱的追求;让人们勇往直前而无惧;对大众苦难的同情,让人们身负重压而不屈。有了这三种激情,我们的灵魂将充满力量,所向披靡。

二、合理改编文本

报刊阅读的材料多为原汁原味的课外原版材料,在难度上往往高于高中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改编。需要注意的是,对文本的改编必须尊重原版材料,保留原文的基本框架和思想精髓,保持作者的语言风格。Three passions一文虽篇幅不长,但生词较多,同时还存在一些复杂难懂的句子。笔者对原文进行了增加、删减、替换、注释、空缺等处理,降低了阅读难度,使其成为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文本。

(一)增加

笔者在文本最前面增加了一段关于作者的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和写作目的。内容如下:

罗素,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胸怀博大,充满正义、良知、睿智和温情。

“人为何而活?”古往今来,人类千百次地追问。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皓首穷经,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的玄机。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罗素以其独特的感悟,对这个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二)删减

对于一些复杂难懂、超出学生认知水平的文学性描写要酌情删减,如作者对通过爱情解除孤独的描写:That terrible loneliness in which one shivering consciousness looks over the rim of the world into the cold unfathomable lifeless abyss.(在那种孤独中,一个颤抖的意识从世界的边缘望向冰冷的、无底的、死气沉沉的深渊。)又如,作者在爱的结合中,看到曾被圣人和诗人想象过的天堂里的景象:in a mystic miniature, the prefiguring vision of the heaven that saints and poets have imagined.(在一个神秘的缩影中,预示着圣人和诗人所想象的天堂景象。)

另外,对于高难度的词汇和短语,如“hither and thither(这里和那里),anguish(苦恼),mystic miniature(神秘的缩影),the prefiguring vision(預示的景象)”等,也要进行删减。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对报刊阅读材料内容的删减不能根据主观臆断或个人偏爱,不能影响其整体结构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删减的内容不宜太多。

(三)替换

用意思相近、学生熟悉的词汇,替换高难度或生僻的词汇,如将Overwhelmingly(压倒性地)改成extremely(极其),anguish(苦恼)改成severe pain(极度痛苦),verge(边缘)改成edge(边)等。

除替换单词和词组外,笔者还针对长难句,替换生僻词汇,改写句子。例如,将 “Children in famine,victims tortured by oppressors,helpless old people a hated burden to their sons, and the whole world of loneliness,poverty,and pain make a mockery of what human life should be(饥饿中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子女视为可恨负担的无助老人,以及世界上所有孤独、贫穷、痛苦的人是对人类生活的嘲讽)” 改写为“The human life should be mocked because the children are suffering from hunger, victims are tortured by oppressors, helpless old people are regarded as a hated burden by their sons,and a lot of people are suffering from loneliness, poverty, and pain(人们的生活应该受到嘲弄,因为孩子们正在挨饿。受害者受到压迫者的折磨,无助的老人被他们的儿子视为一种可恨的负担,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人忍受着孤独、贫穷和痛苦)”。通过把长难句替换成简单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四)注释

对原文中用英语较难替换的词汇给出中文注释。如reverberate(使回响)、wayward(任性的)、 unfathomable(深不可测的)、 prefigure(预示,预兆)、apprehend(理解)等。此外,还对文中的难句部分进行了解释。如,These passions,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deep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意思为:这三种激情像变化莫测的狂风任意地把我吹来吹去,把我吹入痛苦的深海,吹到绝望的边缘。学生通过中文翻译,更能体会作者在苦难生活中生存的动力。

(五)空缺

文章最后一段是作者的总结:This has been my life. I have found it worth living, and would gladly live it again if the chance were offered me(这就是我的生活。我发现它值得,如果可以,我会很乐意再活一次),去掉worth一词,让学生填空。一方面,让学生明确作者的态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奠定基础。

三、优化教学设计

在本节阅读课中,笔者按照“通读—品读—回读”的教学流程,设计了如下活动:

(一)通读:借助阅读策略,梳理文本內容

英语报刊的标题往往比较简洁,在报刊阅读中可以通过解读标题来快速抓取大意,培养学生预测文本内容的能力。本课,笔者专门制作了一段“走进罗素”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罗素是一个博学多才、感情细腻、爱好和平的伟人。接着询问:What’s the motivation in his life?(他生活的动力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并很快能联想到标题——Three passions。这样就紧扣文章标题,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关于“激情”的话题,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愿望。

1.略读全文,提纲挈领。

英文报刊阅读和教材中的精读不一样,其目的是捕捉文章的重要信息,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这也是高考阅读理解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因此,笔者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一个任务:用表格梳理文本内容(见表1),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抓住每一段的主题句,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快速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2.查读细节,建立图式。

根据文本内容制作思维导图(如图1),清晰勾勒出文章的层次结构。学生通过查读细节,很快找出了相关答案,理清了文章的层次结构。图1

(二)品读:欣赏语言风格,品味内涵之美

本文语言优美,意蕴深刻。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作者的语言以及写作技巧。学生通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1)What kind of things did the author compare the three passions to?(作者把三种激情比作什么?)

(2)What is the reason for his passion for love?(他为什么对爱充满激情?)

(3)What is implied in “Love and knowledge... led upward toward the heavens,but pity brought me back to earth”?(“爱和知识的力量引我接近天堂,但是同情之心又把我拉回人间”隐含了什么?)

(4)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three passions?(三种激情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问题一: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三种激情比作“变化莫测的狂风”,说明激情无比强烈;比作“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的苦海,比作“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能为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极富神韵。

问题二:作者用三个排比句“I have sought it because...(我追求它是因为)”,简短有力,深刻透彻地剖析了作者追求真爱的原因:因为爱情带来狂喜、解除孤寂,在爱的结合中见到天堂的缩影。作者的语言运用得含蓄深刻,逻辑性强,富有理性色彩。

问题三: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该句意蕴深远,于形象中见哲理,于质朴中见深刻,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引导他们去感悟弦外之音,体会言外之意。

问题四:作者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源于他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具体描写了人类的苦难“Children in famine, victims tortured by oppressors, helpless old people a hated burden to their sons, and the whole world of loneliness, poverty and pain”。作者文笔犀利,一针见血,深刻揭示了人类苦难生活的根源。他运用了三个名词短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受苦受难的儿童、受害者和老人的形象。语言简练,感情细腻,表达了作者对苦难深重的人类的同情。

(三)回读:揣摩作者意图,提升情感态度

文本解读除了要抓住主题、把握内容、分析文体和语言外,还要从作者角度进行解读,即尊重作者的本意,关注作者的意图。可以通过回顾文本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进一步拓展延伸报刊阅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学完此文本后,笔者以“我为什么活着”为主题,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一重大人生问题。引用阿拉法特的名言“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支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让学生深入思考:作为平凡的人们,我们为什么活着呢?学生的回答是:for my dreams(為了我的梦想)、for a decent job(为了一份体面的工作)、for a prosperous future(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最后小结:“不同性格、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境遇的人都有不同的生存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了不同的结果,或成功或失败。”通过这样的学习与讨论,笔者希望同学们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即to be responsible for yourself(为自己负责)。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付出,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奉献。如此结课,给学生深刻的启迪。

综上,在深入解读、合理改编报刊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可以给学生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熊金霞.谈英语教材阅读文章的选编[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10).

[2] 周亚.通过深层次解读文本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2014(12).

[3] 张文华,柳伟.指向文本深层含义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1).

[4] 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5] 王蔷,陈则航.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的研制与内容概览[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9).

猜你喜欢

罗素报刊激情
萌动的激情
图志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2017年“少儿报刊阅读季”启动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我就是他们要保卫的那种文明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