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探索

2019-09-10顾康麟

关键词:苏教版课标教学活动

顾康麟

摘要: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活动的关键在于理念,而不是教材。要运用苏教版教材开展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活动,应在正确理解新课标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首要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

关键词:向青春举杯学习任务群苏教版教材核心素养

教育部于2017年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明确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2017版课标》还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将语文学习的内容按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安排了18 个学习任务群,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走出知识本位、技术主义、文本为纲、讲解分析的传统教学模式;体现了从传统知识文本到现代语言实践的转变,以学为主的角色理念的转变,教与学的方法策略的转变。如何应对《2017版课标》所带来的变化,是当下教学亟须思考的问题。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尚未出炉,因此教学中继续使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下简称“苏教版教材”)。如何依托现有教材开展新课程语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亟待高中语文教师解决的问题。

一、依托现有教材实施新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这次课标修订最大的变化,便是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样一个组织课程的综合方法。学习任务群强调教学活动要在真实情境下,选择及培养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活动,自主地体验环境、完成任务,从而达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中语文新课标修订组负责人王宁教授认为,以学习任务群为中心的教学“与过去的教学模式有内在的区别——课程中有文本,但不以文本为纲;有知识,但不求知识的系统与完备;有训练,但不把训练当作纯技巧进行分解训练”。也就是说,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活动更应注重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序列性与实践性。要判断苏教版教材是否适合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活动,就应该思考其是否满足这三个特征。

首先,苏教版教材主要以话题为单元组织形式,围绕一个话题就选文内容进行集体建构,整合了同一话题下的多种样式、体裁的文本,形成了一个“群文系统”;同时,又在每个单元中提出了文本对话、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教学活动的开展建议,单元后有写作实践、社会调查、整本书阅读、观看电影等各种语文实践指导活动。如必修二的第二单元“和平的祈祷”,这一专题由三个板块构成:“遭遇战争”板块由两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组成,文后配有供文本研习用的三组思考题;“永恒的瞬间”板块由通讯稿《落日》和两组新闻摄影图片组成,文后配有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活动体验和积累应用任务;“写作”板块结合教材文本对叙述视角这一理论进行了阐述,配有写作实践活动四例。

《2017版课标》要求在学习任务群中整合“学习任务”,通过情境化、结构化的设计,组合成“群”,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多方面、多层次目标的发展。苏教版教材的单元组织形式应该是与之比较吻合的,可以为开展学习任务群活动提供有价值的文本组织参考。

其次,苏教版教材的编写者力图围绕一个议题,将高中语文的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等目标以一定的语文活动形式进行整体联动,并且创设情境供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必修二的“珍爱生命”专题中有这样一个写作实践任务:

在你的身边有许多平凡的人,每个人都有他们的生命故事,对生老病死都有他们自己的感受。选择一个采访对象,请他讲述最难忘的生命故事,再整理成一篇“口述实录”。

这个实践活动与现今颇受重视的“口述历史”有相似之处,是对记录历史事件亲历真实的“口述历史”的模拟与实践。

又如“和平的祈祷”专题,设计了就一个历史事件查找新闻资料进行比较阅读的任务,就带有“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性质;而让学生阅读一部关于共产党领导的十四年抗战历史的小说,选取抗日英雄进行人物赏析,就属于“整本书阅读与探讨”和“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任务。

《2017版课标》希望学生在教材和教师的引领下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通过貼近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因此,苏教版教材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为基于《2017版课标》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活动设计提供参考。

此外,苏教版教材的这种整合,不但具有实践性、结构化的特点,而且将五本必修教材的专题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序列,与更为深入的选修教材组成了有梯度、有层次的有序化语文教学体系。比如必修三的“文明的对话”专题可以开展“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活动,必修三的“语言,存在的家园”和“寻觅文言的津梁”专题可以开展“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活动,必修四的“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专题可以结合文本的话剧、电影剧本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活动等。而选修教材《〈论语〉〈孟子〉选读》可以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现代散文选读》《短篇小说选读》可以开展“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活动,《当代语言生活》可以开展“汉字汉语专题研讨”学习任务群活动等。总之,苏教版教材编写的这种序列可以很好地与学习任务群的开展相融合。

综上,使用苏教版教材开展《2017版课标》语境下的学习任务群教学活动是可行的。当然,在具体操作层面还有很多细节问题要处理。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一例教学设计

笔者以苏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为例,开展了一次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活动一:自主学习——研读教材这一专题的诗歌,有感情地朗诵这些诗歌,并在线观看每首诗歌的讲解微课。

活动二:自主研习——在这些诗歌里选择两首自己最喜欢的,查阅相关资料,进行深入阅读,并做摘录。

活动三:班级活动——开展一次班级诗歌朗诵比赛。

活动四:片段作文——结合你的诗歌阅读经验,谈谈你对诗歌之美的体悟。

活动五:课堂讨论,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后,古体诗退出了历史舞台。中西文化碰撞交融,“新诗”出现,现代诗歌反而逐渐走向衰亡,有人甚至评价“新诗”是新文化运动最大的败笔。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和你的现代诗阅读经验,谈谈诗歌有没有没落,如果认为没落的话,原因是什么。

笔者在设计这一系列教学活动时,有以下考量:

第一,教学设计要服务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2017版课标》将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依托苏教版教材开展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必须以《2017版课标》为指导,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首要任务和最主要的目标。

活动一至活动三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地研读诗歌,自觉地建构阅读现代诗的知识,并且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目标。活动四和活动五的设计,力求引导学生思考写好诗歌的关键是什么,做一个优秀的诗歌读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并且进一步关注时代与社会,从而提升学生批判探究的思维能力。如此,通过阅读交流,引导学生去关注自然、生活,唤醒学生珍惜美好事物、保护文化传统的意识。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基础和首要条件,否则就偏离了语文学科的本色。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审美品位,引导他们关注文化现象,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

第二,围绕主题开展学习任务群活动。

学习任务群最大的特点就是整合,它超越了零散知识随文串讲的传统教学范式。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设定了12 个课程目标,并通过 18 个不同的学习任务群加以落实。在使用苏教版教材開展适应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时,需要进一步结合《2017版课标》明确任务群的整体目标,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进行调整,进一步整合学习内容,并且将其任务化。

《2017版课标》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学生应该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倡导和培育学生去自主学习。在这些活动环节中,笔者只在课上简单讲解阅读诗歌的一些方法和角度,诸如个人审美、作品张力等;然后,将本专题每一首诗歌的解读录制成简单的微课,每首一节,每节6~10分钟。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基本了解诗歌。活动二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借助图书馆、网络资源研读文本,培养他们自主研读文本的习惯和能力。朗诵比赛、课堂讨论、读书笔记等教学活动,都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新时期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应该坚守的理念。

第三,借助情境发展语言实践能力。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形式。从本质上看,其实是一种基于特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2017版课标》强调为了增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需要我们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

在这一组活动设计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朗诵需要注意的技巧,诸如停顿、重读等,笔者设计了朗诵比赛的情境。学生纷纷踊跃报名,有的单人朗诵,有的组成小组进行朗诵,并制作PPT背景和配乐渲染气氛,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朗诵能力。又如活动五,设计了一个现实生活的讨论情境,让学生结合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发表观点。这一活动换成以往教学的组织形式,便是教师提问“你认为应该怎样写好一首诗歌,读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现在,设计情境让学生讨论,一方面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关注时代与社会,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更好地体会探究诗歌深层内涵的一些方法。

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可以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适当多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活动。一个专题的情境不应单一,学习任务指向也不应单一,任务与任务之间、任务与情境之间应互相融合。只有立体式的学习组织形式,才能多维度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上文所述只是笔者结合自己对《2017版课标》的理解进行的教学实践。其实,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活动的关键在于理念,而不是教材。教师应在正确理解《2017版课标》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首要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迎接《2017版课标》带来的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投身到这场走向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去。

当然,在依托苏教版教材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组织学习任务群活动,完全可以适当增删文本,利用好语文读本,借鉴其他版本的语文教材,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之一,应抛弃课本为纲的教学理念。同时,因苏教版教材设计的实践活动尚达不到《2017版课标》在数量和质量上要求,在教学推进中教师应开动脑筋,做好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宁.引领语文课程改革走进新时代[N].中国教育报,2018-3-7.

[2] 陈旭强.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8(05B).

[3] 徐鹏,李倩.核心素养发展取向的语文学习活动设计建议——基于美国经验的探索[J].教育科学研究,2017(10).

[4] 刘飞,李相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新走向——基于新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的思考[J].教师教育论坛,2018(6).

猜你喜欢

苏教版课标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