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

2019-09-10张楠

天津教育·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学生中学图书馆

张楠

一、引言

在2018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中,明确提到要加强中小学图书馆科学化、现代化建设,提升服务教育教学能力。图书馆是中小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是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在信息2.0时代,中小学图书馆应当重视数字资源建设,依托区域数字图书馆和信息资源中心获取数字图书和电子期刊等,推动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从而推动全民阅读、书香中国、书香校园建设。

信息素养一词自1974年开始被使用,旨在表达利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至1979年,Taloy首先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带入信息素养研究。20世纪末,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模式下,图书馆教育、数据素养、计算机素养等词汇也在逐步扩大信息素养的含义。

21世纪后,信息素养的含义得到进一步深化。代表性的解释为ACRL提出的信息素养定义,即“信息素养是一系列能力的整合,包括逆思维发现信息、如何理解信息的产生和效用评估、如何将信息进行二次加工和合理交流信息”,其定义的侧重点在于信息交融、弥合、元认知等因素,为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二、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困境及意义

当前社会,中学生接受教育的时间绝大部分在学校中。由于中学生并无图书情报学科教育及中学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的发展迟滞,对比大学生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中学生有着天然的劣势。

(一)中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困境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中学难免会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发展对中学管理、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日益显著。当前中学管理中,普遍对图书馆重视程度、人财物投入不够,导致中学图书馆员信息技能培训不足、馆藏数字资源欠缺、学科馆员发展滞后。而这些因素又会反向影响中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学图书馆更加注重对纸质图书馆藏的扩充,而对信息资源,例如电子文献、视频资料无论从宣传到利用,均有较大不足。以天津市为例,天津市各级普通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每年会为各中小学配送图书,但并未涉及电子资源。中学图书馆员岗位设置较少,且图书馆员多为转岗或兼职人员,其知识背景也无法如大学图书馆员般专业,导致学生、教师获取信息资源渠道不畅。由于中学图书馆较少涉及信息素养教育,导致中学生对信息素养不敏感,甚至在2018年爆出大规模中学生学术不端事件。

(二)进行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其信息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为中学图书馆功能的完善也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当今是信息科技日新月异、大数据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传达信息的能力關乎其对海量知识的掌握和吸收程度。在大数据背景下,中学图书馆通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可以促使中学生学会掌握多重数据资源,为未来逐步实现跨学科知识融合奠定良好基础,有利于提高知识利用效率,为学生终身发展助力。

随着国家对中学图书馆的重视程度加深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为中学图书馆利用数字资源开展信息服务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撑。中学图书馆的硬件设施不断升级、服务内容不断深化、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也使得信息素养教育可以在中学图书馆开展起来。相比于高校,中学图书馆服务对象为中学生和教职人员,学生及各学科教师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较为集中,在中学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较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升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质量的策略

(一)加强顶层设计规划,营造良好氛围

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是开展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条件。只有从学校高度上重视起来,才能更有说服力地让教师与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也重视起来,从而有效利用好大数据环境带来的优势。中学图书馆应在学校统一规划领导下,加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统筹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将现有数据资源充分整合,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合法采集、存储、加工、利用现有数据资源,构建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保障有力、运用便利的中学图书馆大数据中心,为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学校要对已经习惯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让他们更新观念,消除他们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负面情绪。学校还应采取多种鼓励措施,激励更多的教师把精力投入到信息素养教育的改革和探索中来。

(二)科学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拓宽辐射范围

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通知中规定:“图书馆应当开设新生入馆教育、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阅读指导课等,鼓励纳入教学计划;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有效的文献信息支撑;创新各类资源使用方式,积极创建书香校园,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促进全民阅读工作;鼓励开展图书借阅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改进学生阅读。”可见,提升中学生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共识。

中学图书馆馆藏资源有限,且往往多注重对图书、报纸、期刊的购置,对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略有不足。中学图书馆应在政策指导下积极拓宽工作思路,例如,在学生集会期间,对全体学生进行图书馆利用、信息资源搜寻等知识培训,利用选修课时间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学生阅读推广等专业辅导,并利用大数据环境的优势,将这些信息资源有效整合,通过MOOC形式供全校师生共享。在此基础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各类课程数据的聚合,中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可呈几何级数增长,为中学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数据和资源保障。就中学图书馆管理层面而言,应注意制定在学生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管理办法,以及信息素养教育资源应用指南,从而消除数据孤岛、弥合信息鸿沟,促成大数据模式下的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长效发展。

同时,中小学图书馆联盟在行业内要定期召开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会议,在会上通报已取得的进展或成果,发布发现的问题和漏洞,并制定相关的计划,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广精品课程和示范性课程,使其起到带动作用,带领其他兄弟学校信息素养教育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完善人员配置,提升综合素质

信息素养教育要将教育与知识服务融合起来,信息素养教育在中学图书馆的开展,离不开图书馆员与基层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中学图书馆员与从事教育服务的教师都应遵循提升中学生信息素养服务要求,努力提高道德情操及信息处理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定期与高校及其他兄弟学校交流,提升自身学术研究能力及人际沟通水平,以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带动中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能力整体水平的上升。

四、结论

中学图书馆在现代教育技术极速发展的今天,亟须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完善适应时代发展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中学图书馆要以高校图书情报领域先进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为榜样,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开展大数据与信息素养教育结合试点建设,加速开展和完善学校信息设施建设,推动校内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同时,应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中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策略,充分发挥馆员与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潜力,合理、高效开展中学生信息服务工作。

(责任编辑 左毓红)

猜你喜欢

中学生中学图书馆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图书馆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