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砥砺红光精神,熔炼学校之魂

2019-09-10刘芸

天津教育·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红光藏族中学

刘芸

天津市红光中学始建于1949年,最初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成武将军亲手创建的一所部队子弟学校。2019年,这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学校即将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天津市红光中学始终秉承“团结、勤奋、求实、进取”的校训,逐步凝练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工作、特别能奉献”的红光精神,走在教育援藏最前线,大力弘扬革命传统,全面提升办学品质。尤其是近年来,红光中学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教学改革,关注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深化教学改革,坚持育人为本

今年,天津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迈进了第4个年头,红光中学从2015年开始尝试的走班制分层教学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校初中部成绩明显提升,在河北区名列前茅。谈及在初中部试水“走班制”的初衷,该校校长刘鹤介绍:“小升初工作的稳步推进,让百姓切实体会到教育改革带来的喜人变化,也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以往学校的教学成绩大多取决于生源水平,可现在公办校的生源都是划片就近入学,虽然一开始教师和学生都很不适应这种变化,可这种变化却让我们坚定了深化教学改革的决心。”

2015年,为应对生源结构变化带来的教学影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红光中学领导班子结合实际情况,以该校七年级数学学科为样本展开了走班制分层试点教学:以固定的三个行政班为基础,在学科教学中实现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重新组成有层次区分的教学班。之所以提出这个构想,一方面,学校希望教育能够回归关注学生的个体成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不仅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提升的平台,而且要为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另一方面,走班制分层教学在因材施教方面展现出来的优势,在理论上能够满足差异化教学需求,也吸引着红光中学迈出实践探索的第一步。

初步构想有了,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何卸下学生的心理包袱,如何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都是确保走班制分层教学精准实施、有效推进的关键。回想当初遇到的难题,副校长王莉说:“创新不等于盲目,从教师到学生、到家长,我们提前做足了准备工作和细节铺垫。”首先,校领导分别和参与试点教学的数学教师充分沟通,阐述整体思路,坚定教师信心,明确各班任务;接着,召开“走班准备会”,对年级组、班集体管理提出相应要求,并请大家谈问题、说想法;最后,召开七年级家长会,全年级学生列席,向大家阐明实行“走班制”的原因,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理解,为走班制分层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红光中学的教师队伍群策群力,展现了集体智慧,彰显了协作能力。比如,每周的教研活动设置“走班制”研讨专题,先由参与试点教学的教师总结并陈述阶段教学遇到的问题和情况,再由其他教师帮助分析、出谋划策,共同探讨应对措施。最终,红光中学在集体研讨与实践摸索的过程中,确定了走班制分层教学的成熟模式:以小组合作授课的形式解决基础班的纪律问题;以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确保团队的整体推进;以尊重师生双向选择为基础推动学生的良性流动,每学期进行教学班调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找到自信,获得提升。

面向高中部,红光中學则展开了关于教学案一体化的探索与改革。1985年,红光中学积极响应党中央教育援藏的号召,成为全国最早的3所内地西藏校之一,也是天津市唯一一所藏汉学生共同就读的完全中学,多年来为西藏培养了数千名藏族毕业生。目前,该校高中部16个班全部为藏族学生。

在这里就读的藏族学生,很多是来自西藏边远山区的农牧民子弟,他们真诚善良,学习刻苦,但汉语听说水平相对薄弱,严重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如何帮他们提高课堂效率呢?实践中,学校发现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一一列清条目,与学案一起呈现,能够帮助藏族学生有效克服语言障碍。教学案一体化的形式,能够有效推动课上、课下相结合,把“学生听”变成“学生看”,把“教师讲”变成“学生练”,实现了听、看、讲、练的有机统一。另外,教学案一体化还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模式,建立起师生、生生等多向交流模式,帮助藏族学生逐渐找回学习的自信与动力,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自然突飞猛进。

挖掘办学特色,关注素质教育

在深入教学改革的同时,红光中学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坚持崇德、益智、健体、尚美的相互渗透、融合共生,关注学生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培育。

作为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并走在教育援藏前列的全国民族教育示范学校,红光中学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政治可靠,全面发展”,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学校分年级设定德育目标、安排工作重点,在学校主题月活动中融入规范教育、责任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德育内容,依据具体情况设置活动方案,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不断丰富德育实践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比如,学校重视开展校史教育,每年都会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德育室,让新生明确作为部队子弟学校、教育援藏学校的校史传承;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每年十月都会组织“红色之旅”,带领学生参观北京天安门、故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等,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学校建立了社区服务、学军、学农三个实践基地,借助社会资源进一步开展主题教育共建项目,取得了较好成效。2018年11月12日,河北区军休所一支队的退伍军人武国军来到红光中学,给新生上了一堂声情并茂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武国军爷爷虽然年逾古稀,但依然精神矍铄,他带着新生一起回忆峥嵘岁月,详细讲述了红军长征那段艰难的历史,说到动情处,几度哽咽。武爷爷对党和国家无比坚定的忠诚和信仰,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学生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刻苦学习,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不辜负武爷爷的期望。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红光中学依据实际情况,组织了田径、足球、篮球等8个运动队,武术、电声乐队、电脑音乐制作、合唱等20多个艺体社团,专门研发出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精心举办运动会、球类联赛、校园艺术节、民族文化节等文体活动,为学生提供挥洒青春的赛场、欣赏艺术之美的机会,让“艺体见长”的学校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

2015年,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了心育中心、艺术中心两个功能区,带动了艺术、心理课程开发,扩大了艺体活动空间,增设了很多专业设备,为挖掘学生潜能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的李然老师,一手创建了电脑音乐制作、电声乐队这两个在学生中颇有人气的特色社团。李然说:“藏族学生的艺术细胞仿佛与生俱来,稍加指导就能呈现给大家专业级别的演出及表演。”为了方便社团活动,学校特别在艺术中心设置了电脑音乐制作教室,斥资买来电脑、电钢琴、专业音响设备及Cubase等音频工作软件,在校园内打造了一个小型“录音棚”,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的学生插上了追梦的翅膀。电脑音乐制作会用到英语编程,它要求学生不但要熟悉音乐理论,还要掌握程序语言,对英语程度也有一定要求。“这对中学生确实有一定难度,尤其藏族学生本身汉语听说水平就相对薄弱,但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李然展示了一段由几个藏族学生合作完成的电子混音版《打虎上山》,铿锵的节奏,激越的旋律,既呈现出京剧的韵味,又蕴含着交响乐的恢宏。这种经典与现代的碰撞极其美妙,让人很难相信完成度这么高的作品竟然是由电脑制作的,而且竟然出自藏族中学生之手。谈到自己的得意门生,李然说:“他们很刻苦也很认真,这个几分钟的作品实际上花了他们一年半的时间,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红光中学的艺体特色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足球、篮球校队成绩瞩目,屡次在河北区、天津市甚至全国比赛中斩获佳绩;“邦吉美多”合唱团连续参加了三届全国文艺展演,收获了两金一銀的殊荣;“心之翼”心理剧社自编自演的心理剧《我们的故事》在河北区文艺展演中获得好评,被推荐参加天津市中学生文艺展演……

传承红光精神,师德引领成长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最宝贵的财富。一直以来,红光中学关注对教师师德水平、教学技能的培养,搭建“格桑花培训学校”这一平台对教师进行师德、师能、师智全方位专业培训,引导教师树立良好师德师风,鼓励教师以崇高道德品质引领自身专业成长,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建校至今,我们算是第七代‘红光人’了。我特别佩服我们学校的教师,他们有海一样的胸怀,像山一样的崇高。在他们身上,红光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说到这些年来教师为学校、为学生的付出,刘鹤有些动容,也特别提到了毕业班教师的无私奉献。由于毕业班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巨大,很多教师几乎每天都是早来晚走,义务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忙起来常常连饭都吃不上。晚上回到家,他们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和试卷,熬到深夜才能休息,家务事、老人、孩子都顾不上,有时候还要牺牲节假日的休息时间。虽然辛苦,但是每当提到这个话题,他们的回答总是惊人地一致:“这不算什么,只要学生有需求,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正是凭着一颗火热的赤诚之心,红光中学的教师们默默践行着红光精神,向一届又一届学生传递着正能量,打造出“红光”这块高质量的教育品牌,赢得了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同与支持。

在藏族学生身上,教师则要付出更多的心力,因为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业,而且要操心他们的生活。刘鹤说:“藏族孩子不远万里来津求学,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他们在这里接受最好的教育,感受家一般的温暖。”这也是全校教职工的心里话。由于路途遥远等原因,藏族学生在天津求学的三年几乎不能回家,由于环境、语言、风俗不同,再加上年龄普遍偏小,他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显得格外浓烈。为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在天津的学习生活,教师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关心和疼爱,学习上悉心辅导,生活上细致照顾。有的学生成绩跟不上,教师及时发现、义务辅导,直到找出症结所在;有的学生思想有包袱,教师耐心引导、循循善诱,直到敏感的学生重现笑颜;有的学生生病了,教师嘘寒问暖、昼夜陪护,直到“小病号”恢复健康。在红光中学,很多教师刚毕业就开始带西藏班,早已习惯了没有寒暑假、在校过春节的工作和生活,他们为学生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与汗水,却依然不忘初心——让天津成为藏族学生第二个家乡。

70载,栉风沐雨育桃李;70载,砥砺前行谱华章。建校70年来,红光中学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踏实肯干、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孜孜以求、全面发展的红光学子,学校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全国消防安全示范单位、全国红十字工作示范单位、天津市少数民族地区骨干教师实践研修基地、天津市“国培计划”校长影子培训基地学校、天津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且看今朝。未来,红光中学全体师生仍将同心同向,在挖掘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质的道路上携手共进,在砥砺红光精神、熔炼学校之魂的征途中大步前行。

(责任编辑 徐德明)

猜你喜欢

红光藏族中学
红光治疗仪应用于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尊严
《演变》《藏族少女》
The Advantag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assisted Teaching to English Reading Clas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一位藏族老阿妈和五星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