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淳之“根”心之“源”

2019-09-10王一敏杨敏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心理健康教育

王一敏 杨敏

【摘 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态学视野赋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的理念。南京市高淳区淳溪中心小学从构建心育物质生态、心育活动生态、心育保障生态等方面入手,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的特色建构。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特色建构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6-0014-03

【作者简介】1.王一敏,南京市高淳区淳溪中心小学(南京,211300)校长,高级教师;2.杨敏,南京市高淳区淳溪中心小学(南京,211300)教师,一级教师。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成长中的个体发展受到自身与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是在其整个成长过程中诸多教育生态因素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学校要构建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系统,使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都整体沉浸在和谐安全的心理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感化,获得心理成长。南京市高淳区淳溪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儿童青少年生存的生态系统环境入手,以生态系统的视角,通过统筹资源、开发课程、活动引领,科学规划与实施,构建校本化的心育生态模式,营造良好的心理生态环境,有效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物型课程,构建心育物质生态

物型课程从物出发,致于育人,在物型课程的隐性教育过程中,采取间接、内隐的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与一味地灌输、诱导相比,非言语暗示与情感交流更容易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与主动感知,使学生逐渐改善自己的言行,获得自我成长的滋养,促进心育悄然发生。走进淳小校园,绿树环抱、曲径通幽、花团锦簇,能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文化的美、厚重的美、雅致的美。学校的物型课程建设依托高淳老街丰厚的文化资源与学校历史积淀,张扬鲜明的传统文化和乡土风情,执着于用物化对教育内涵的智慧表达,倾心于环境对学生心灵的无声打动。徜徉于学校一馆(“老街文化”主题馆)、一室(“老街文化”教室)、四廊(“老街文化”长廊)、五道(“老街文化”楼道)、十一园(“老街文化”主题园)、55柱(“国学经典”廊柱)、68梁(“国学经典”横梁)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成就高尚品格、典雅气质、阳光心态、和谐人际关系。

二、专业辅导,构建心育活动生态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成长需求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主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从大课程的视野审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被界定为一种活动课程,使学生在系列活动课程中体验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发展,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1.心育课程。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规划,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每班每两周开设一课时心育课,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2.心育活动。学校定期开展心理专题讲座以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定期组织心理主题班会活动;每年举办心育节、心理社团、心理剧评比等活动。

3.学科渗透。学校将心育贯穿整个教育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校园心理游戏”“感知觉统合无器械训练”心育校本课程,将心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镶嵌到阳光大课间、描绘在心理长廊上、融合在活动空間里,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

4.学生社团。学生社团的导向与凝聚功能、美育功能、调适心理和规范行为的功能,决定了它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开设体现老街文化元素的老街少儿文学社、导游社、映像社、民间工艺团、民艺团、书画院、娃娃科学院七大学生社团,下设四十多个小型学生社团。同时结合社团性质,建立老街少儿采菊东篱坊、兰亭坊、手工坊、丝竹坊、天籁坊、踏歌起舞坊、运筹帷幄坊七大学生社团工作坊。学生在富有传统文化意蕴的和谐氛围中发展自我、愉悦身心。

5.家校协作。学校每学年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家长开展不同内容的辅导,涵盖新生适应、考试焦虑、亲子沟通等主题;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校互动平台、校报、校刊等,组织家长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6.心理辅导。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语吧,配备专兼职教师,每天12∶00—14∶00通过面询、团辅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或困惑;对各班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心理档案。另外,学校红领巾广播站还开辟了《心灵花园》和《回音壁》栏目,利用每周四晨会时间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7.校外服务。学校3名心理咨询员同时兼任“陶老师”工作站高淳分站暨“孔老师”热线志愿者,每周三16∶00—20∶00开展心理热线咨询、面询服务,为全区家长、学生解除心理困惑。他们还积极参与高淳区留守儿童关爱支持项目,被聘为区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总校第一批讲师团成员。

三、统筹资源,构建心育保障生态

学校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注重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完善组织建构,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兼职心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辅导能力,全面推进心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1.组织建构。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相关处室负责人及班主任为组员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完善了以德育校长—德育处—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委员会为基本架构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网络体系,打造了由德育处、教导处、总务处等各部门处室共同协助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2.阵地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设置接待室、教师办公室、个体辅导室、团体辅导室、家庭晤谈室、音乐放松室、沙盘游戏室、情绪表达室、档案室、感知觉统合训练场地、室外心理拓展训练场地等多个功能区,配备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设施。通过课堂教学、个案咨询、团体辅导、心理社团、心理拓展训练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3.师资培训。学校高度重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先后邀请东南大学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郭晋林、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潘月俊、高淳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孔德健等多名专家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积极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学校现有49名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6名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1名国家级心理咨询师、1名沙盘游戏治疗师、1名职工心理健康辅导员,另有18名教师正在接受南京市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认证。

四、绿树成荫,心育生态蓬勃发展

十几年来,学校心育工作逐步发展,从“校内”走向“校外”,为全区心理健康教育的蓬勃发展起到了良好示范和积极引领作用。尤其是在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学校成立了“亲情话吧”,多次开展市级活动。2018年,南京少先队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行“情暖童心、幸福列车、征书圆梦、关爱回家”首发活动在我校举办,为留守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助力。

学校还积极承办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观摩展示活动与科研活动,教师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及校园心理剧、心理论文案例评比活动,其中1名教师荣获南京市心理赛课一等奖,多名教师荣获高淳区心理赛课特等奖、一等奖。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7):62-65+69.

[2]舒姝.学生心理健康维护体系的建构——从生态系统理论与积极心理学的双重视角[J].科技资讯,2014,12(17):245+256.

[3]刘杰,孟会敏.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250-252.

[4]吴旻,吴诗涌.生态学视野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42-44.

[5]李敏和.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举措[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3):43-44.

[6]朱小同,王强强.浅谈生态系统理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1):98-99.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心理健康教育
“互联网+”下医药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发展路径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