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大元帅的开国大典时刻

2019-09-10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白崇禧徐向前天安门城楼

开国大典毛泽东讲话时,朱德遗憾地留在了照片的画面之外,叶剑英的眼睛两个半小时没有离开过收音机。

林彪正指挥着第四野战军部队炮声隆隆地向前推进

这一天,军队领导中几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新中国的10位开国元帅并没有全部参加开国大典,仅朱德、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聂荣臻6位元帅参加了。

画面之外的朱德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与朱德两人一前一后,最先登上天安门城楼,同朱德一起登上天安门的还有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在28响礼炮声中,作为新中国象征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随即,毛泽东向全世界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接着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担任阅兵司令员。在华北军区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阅兵总指挥聂荣臻的陪同下,朱德乘坐敞篷车检阅了人民解放军各兵种受阅部队。检阅完毕,朱德回到天安门城楼,用洪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接着,他与毛泽东等一起,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分列式和群众游行队伍。

这天,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朱德下意识地摸摸装在衣兜里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面对天安门广场上30万群众讲话,对红军总司令来说,虽说是第一次,但并不怯场。只是生性认真的朱德把这件事看得特别重,生怕漏掉一个字。不过,朱德心里有底,万一出现问题也不要紧,像作战方案一样,这次宣读命令也备有两套方案。城楼两侧的露天转播台上,有他事先录制的一盘录音带。不过朱德准备的录音没有用,实况转播的是他的现场声音。

在开国大典上,发生了一段小插曲。由于天安门城楼的观礼台偏窄、空间有限,而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数又较多,因此很难拍摄出完整的场景。为了寻找最佳拍摄角度,完整记录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时刻,苏联中央纪录电影制片厂一位叫科雷洛夫的摄影师不得不坐在围墙上,身体往后倾。因为墙很高,掉下去很危险,朱德示意他小心,并且親自上前说“我来帮你”,然后用手拽住他的脚,以便他能把身体往后倾,来完成拍摄。就这样,毛泽东讲话的场景被记录下来了,而朱德却留在了画面之外。

彭德怀挥师西北钳马(家军)打胡(宗南)

彭德怀位列十大元帅第二名,但他没有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那开国大典时彭德怀身在何处呢?

1949年2月1日,收复延安后不久,西北野战军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3月上中旬,他赴西柏坡参加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奉毛泽东的指示,于月底到太原前线徐(向前)周(士弟)罗(瑞卿)司令部,一是接替患病的徐向前,指挥太原战役的总攻战斗;二是带兵入陕,参加解放大西北作战。

彭德怀挥师西北,战晋阳,得西安,钳马(家军)打胡(宗南),喋血陇东,会师张掖,解放兰州。8月26日下午,彭德怀、张宗逊、甘泗淇等率第一野战军指挥机关进驻兰州,司令部设在“三爱堂”大院。身在兰州的彭德怀,从收音机里领略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分享了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彭德怀返回北京时,新中国已经成立了3个月。

林彪坐镇汉口,摆兵布阵对弈“小诸葛”白崇禧

开国大典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远在汉口,正忙着实施衡(阳)宝(庆)战役,根本脱不开身。

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附录的战役要图上可以看出,横跨10月1日的战役有两个。一个是第三野战军一部与闽粤边部队发动的漳(州)厦(门)战役,另一个是第四野战军主力和第二野战军一部参加的衡宝战役。

可以说林彪在未参加开国大典的元帅中责任最重,他的对手是有“小诸葛”之称的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传说蒋介石有次在宴会上说:在当时他最佩服的军事人才只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便是白崇禧。白崇禧的军事指挥能力显而易见。

为防止白崇禧收缩兵力,林彪指挥下的四野采取大迂回大包围方针的指示,分三路对白崇禧部和华南军政长官余汉谋部实行迂回追击,分别在衡阳、宝庆(今邵阳)地区和阳江、阳春地区进行围歼,歼灭白崇禧、余汉谋各一部共约11万人。然后分路挺进广西,至12月中旬在粤桂边的容县、博白和钦州地区全歼白崇禧集团。

当朱德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时,第四野战军部队正炮声隆隆地向前推进。

徐向前沉疴发作,前往青岛海滨疗养

在第一野战军的全国政协委员名单中,有贺龙,也有徐向前。但是,徐向前请了病假。10月1日,他与夫人黄杰正在青岛海滨治疗休息。

早在太原战役前夕(1949年2月),徐向前就感觉到身体状况不佳,胸部经常疼痛,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只能勉强支撑工作。毛泽东非常关心徐向前的身体,多次来电叫他去后方休息一下。

于是徐向前住进了石家庄国际和平医院,检查的结果不容乐观,旧病还在蔓延,急需静养。出院后,徐向前去西柏坡参加中央政治局的“九月会议”。会议期间,徐向前向毛泽东汇报了太原战役的设想。然而,这些设想还未来得及全部付诸实践,他就病倒了。虽然进延安柳树店和平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但没见明显好转,身体极度虚弱,“七大”也没能坚持参加。后来,由于战事频繁,治病的事就拖了下来。不久,徐向前沉疴发作,再次病倒在床。6月底,他在黄杰的陪同下,前往青岛治疗休养。开国大典那天,徐向前偕妻坐在青岛海滨的沙滩上,身旁摆放着在太原战役中缴获的一台老收音机。

聂荣臻忙于阅兵事务,无暇登上天安门

开国大典当天,聂荣臻不仅是检阅者,还是阅兵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广场群众的召集、大典活动的安全,还有那4架带弹受阅的飞机,事事牵挂着他的心,他实在没有精力站在城楼前排。

自从担任阅兵总指挥、接任北京市市长以来,他前后至少10次登上天安门城楼。事无巨细,他都考虑得非常细致,还亲临现场指挥天安门前的阅兵预演。

开国大典时的防空问题,是聂荣臻最为关注、重点布置的一项工作。细心的人也许早就注意到:开国大典是在10月1日下午3时举行的,这也是聂荣臻出于防空袭的考虑而定的时间。因为当时条件简陋,观察飞机敌情还是靠肉眼而不是雷达。聂荣臻想到:下午3时,太阳偏西,如果国民党飞机从东边飞来空袭,正好是迎着阳光;我们迎击它,正好是有利的角度。为了确保阅兵万无一失,聂荣臻考虑得极其周密。他向参加大典的部队全体人员发出一道死命令:如遇空袭,要原地不动,“天上下刀子也不能动”,保持原队形。

万一在受阅中受到国民党飞机的偷袭怎么办?经过几天的反复研究和推敲,空军方面向聂荣臻提交了一个带弹受阅飞行的方案,并得到了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的认可。按照世界阅兵的惯例,为安全起见,阅兵时任何兵种都不能携带实弹。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聂荣臻亲自来到南苑机场挑选了带弹飞行的飞机和飞行员。受阅前,各级领导专门请苏联专家机务人员检查把关飞机质量。在受阅飞行的前一天,每个受阅飞行人员都立下誓言:我参加检阅,一旦飞机出现故障,宁愿献出生命,也不让飞机落在城内、掉在广场和附近的建筑物上。

10月1日10时前,地面全体受阅部队各就各位,准备就绪。12时,聂荣臻匆匆扒拉了几口饭,就赶到东长安街检查受阅部队。14时整,聂荣臻独自一人登上天安门城楼。10分钟后,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彭真也来到了天安门城楼,两人一同检查了城楼上的准备情况。14时30分,聂荣臻走下天安门城楼,来到金水河西侧的阅兵指挥台,行使自己的职责。他让大家保持安静,请开国大典主持人林伯渠讲话。

毛泽东宣读完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后,聂荣臻已转移岗位,站在金水河南东华表下,恭迎阅兵司令员朱德。之后,他陪同朱德,驱车去东长安街检阅地面受阅部队。朱德返回天安门城楼,宣布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时,聂荣臻又回到了阅兵指挥台。

两个半小时,叶剑英的眼睛没有离开过收音机

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新中国领袖群体里,人们没有见到北平市第一任市长叶剑英的身影。其实,早在1个多月前,他已离开了北平。叶剑英在何处欢度开国大典呢?

10月1日这天,叶剑英在赣州度过。中午剛过,叶剑英就回到自己的住处,对警卫员说:“把收音机调好,准备收听开国大典的广播。”不久,收音机传来《东方红》的乐曲,紧接着是播音员的声音:“毛主席来啦!毛主席健步登上天安门城楼!”随后,传来了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

叶剑英立马坐直身子,睁开微闭的眼睛,全神贯注地盯着收音机。两个半小时,叶剑英的眼睛没有离开过收音机。他的心与天安门广场欢呼的人群一起跳动,与天安门城楼上的领袖群体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虽然叶剑英没有亲眼目睹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但是这座古老城市迎接来新时代新中国,记载着他的一份功劳。

(责编:袁栋梁 责校/闻立 来源/《未登上天安门城楼阅兵的元帅们》,佚名/文,《天天新报》2011年10月16日;《朱德在开国大典前后》,左智勇/文,《学习时报》2019年2月11日)

猜你喜欢

白崇禧徐向前天安门城楼
一封信推动天安门城楼开放
天安门城楼开放30年
「老妹子」白崇禧
徐向前的三次探亲
雄伟的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城楼正式开放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在徐向前指挥下鏖战山西战场
白崇禧与抗日游击战
追歼白崇禧 三次大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