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幼儿敏感期语言能力发展的家庭指导策略
2019-09-10裴春梅
裴春梅
摘 要:學前阶段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正处在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关键期),抓住语言发展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可以促进幼儿语言乃至其他方面的迅速发展。我们要依据敏感期特点,研究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家庭指导策略,旨在帮助家长了解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了解孩子语言发展的规律,并给予正确而科学地支持与引导。
关键词:敏感期;语言能力发展;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7-0053-03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是指幼儿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成长变化的过程和现象。学前阶段是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玛利亚·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中提到,“语言敏感期”是0~6岁。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是学习语言的高峰期,在这个阶段,如果多进行引导,激发孩子语言的潜力,将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本文从关注幼儿敏感期入手,帮助家长了解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了解孩子语言发展的规律,阐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家庭指导策略。
一、幼儿语言敏感期的表现
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物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幼儿语言的敏感期最早表现在1岁左右,典型表现是:当他们发现一个词语和一个外物能配上对时,就会重复进行这种配对。比如:一个1岁的孩子叫“妈妈!”,妈妈愉快的回应“哎!”,他会再叫“妈妈!”妈妈再重复回答“哎!”当孩子有了这种体验和发现之后,他就会反复地叫,他会在这一叫一答中享受着语言带来的快乐。到了2岁左右,幼儿非常喜欢模仿大人的话,最早是模仿一个字或者一个词,在某一段时间会对一句话进行模仿。3~4岁幼儿语言的敏感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们的语言持续不断地发展着,他们开始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比如生活中常说的词语或者成语,他们乐于在生活中重复并模仿运用,如:吃饭时说“这真是美味佳肴呀”,户外游戏时说“我都累得气喘吁吁了”等等,象这样在不经意间学来的成语运用到生活和游戏中,是这一年龄段幼儿的典型表现。进入5岁左右,他们对识字、拼读、认识符号等非常感兴趣。文字、符号(拼音)、阅读等方面都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敏感期。
二、家庭层面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指导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了帮助幼儿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文章给家长的指导建议是:
(一)从倾听入手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
倾听是感知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重要的理解语言的途径。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指南》要求:“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在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技巧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作为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倾听。
1.抓机会。家长要多跟孩子说话、聊天,和孩子一起讨论他感兴趣的问题,如在乘车、游玩、接送的路上、睡前等,抓住一切机会多跟孩子交谈,倾听孩子说话,孩子提问题时,家长要耐心答复,语气温和,不能厌烦。家长对孩子提要求时要提醒他注意听,听不懂要问,告诉孩子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礼貌,听清听懂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讲技巧。培养孩子倾听习惯要掌握一定技巧,如成人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讲孩子能听懂的话,跟孩子说话或者讲故事时要讲究语气、语调、表情、动作,还可以创设一定的悬念引发孩子的好奇,从而愿意倾听。
3.教方法。家长教孩子“学会倾听”的办法并做好示范,如:倾听别人说话时要注意看对方的表情,眼睛看着对方,不轻易打断别人说话,有疑问时可以提问,但要等别人中间停顿或说话结束;听话时要细心,听懂了要有回应等。
(二)从说入手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说话既是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人际交往的基础。《指南》中对此提出的目标是“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指南》评价幼儿的说话能力不是“会说”“说好”,而是“愿说”“敢说”,因此家长力争做到:
1.关注幼儿日常语言建设的敏感期,家长注意自己的口头语言。幼儿对词语的使用和解释来自成人、来自同伴、来自生活,尤其是来自父母。因此,当幼儿处于日常语言建设的敏感期时,家长作为孩子语言的第一任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口头语言,在孩子面前要改变随意的说话方式,力求做到语言简明准确,这样孩子就有了发展语言的环境。
2.鼓励孩子说完整话。由于孩子生活经验少,掌握词汇少,思维能力差,有些话可能说不完整,这时家长不要着急,要抱着极大地耐心鼓励孩子慢慢说,当孩子说得断断续续时,家长可给以提示和补充,帮助孩子厘清思路顺畅的说出来,提高孩子说话的信心,勇敢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3.给予恰当而积极的回应。当孩子与家长交流或者提问题时,家长不要简单地敷衍了事,要给予积极地回应,如果无法准确回答的时候可以说“宝贝,这个问题妈妈(爸爸)也不是很清楚,咱们一起查一查”或者“这个问题某些书上可能会找到答案,我们一起找吧”等,同时面对孩子的提问家长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孩子“愿意说”“敢说”“想说”的愿望。
4.积极引导培养“说”的能力。《指南》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提出了清楚、完整、有序、连贯的要求。对于3~4岁的孩子,要求是口齿清楚。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发音,比如在跟孩子一起做游戏、说儿歌、说童谣、复述简短的故事中帮助孩子口齿清楚地说话;对4~5岁孩子的要求是“说完整”,家长要随时随地以身示范跟孩子说一些完整的句子和不同的句式,帮助孩子“连词成句”,比如孩子要喝水,他可能会这样表达“妈妈,水”,这时家长要及时运用完整的句式鼓励孩子说完整的话,“宝宝,你应该这样说‘妈妈,我想喝水,你能拿给我吗’,宝宝再说一次”。这样,久而久之孩子说完整话的能力会逐步增强;对5~6岁的幼儿要求是“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家长要多跟孩子聊天,有意使用一些形容词,以丰富孩子的词汇,也可以给孩子讲故事,然后跟孩子一起复述故事、仿编故事、续编故事等,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三)從阅读入手,培养幼儿早期读写(书面语言)经验
早期读写经验是指幼儿在理解视觉材料(图画和文字)并尝试运用图文表达个人经验的过程中获得的语言经验。图画书是幼儿阅读的主要材料,阅读图画书是幼儿学习语言培养早期读写经验的一条重要途径。《指南》中明确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亲子共读图画书是幼儿更好地学习与发展语言的重要形式,家长要充分利用图画书进行共读体验,与孩子积极互动,在互动中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早期读写经验。做为家长,应努力做到这几个关注:
1.关注幼儿阅读的环境和氛围。家长要在家里为孩子布置一个明亮温馨的小空间,有专门放图书的书架和漂亮舒适的小沙发,作为孩子小小图书阅读区。经常和孩子在这里一起看图书、讲故事,让孩子喜欢上这里,并养成“阅读图书”的兴趣和习惯。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家长要鼓励幼儿口述自己听到的或者看到的“故事”,也可让幼儿自己编讲故事,从而丰富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切实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2.关注幼儿阅读中对词汇的敏感期。5岁左右,幼儿对语言里不懂的词汇格外敏感,他们非常善于在一句话里准确的把某一词汇挑拣出来,比如,在给孩子讲绘本故事《看不见的线》时,孩子会问:“什么叫隐形线?”,家长对孩子的提问要正确对待,不要敷衍搪塞应付,要善于引导,比如:当孩子问“什么是隐形线”时,家长轻轻地告诉孩子:“看不见的线就是隐形线,当你想我的时候,你的爱就会沿着这条隐形线传过来,我的心就会感受得到你甜蜜的想念和爱。”家长的有效引导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图画书,发展了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
3.关注幼儿阅读中对识字和书写的敏感期。幼儿到了5岁有了认字的愿望,在阅读中,他们会让家长读给他们听,还会在阅读中格外关注字的形状和样子。他们认为字就是一种符号、一个图画,它们和东西是一样的,逐渐他们会发现,这个符号原来与可触摸的东西是可以配对的,这个符号跟图画书的画面是有关系的,这个发现会给孩子带来欣喜。做为家长,首先要了解幼儿识字敏感期到来的表现;其次可采用与生活结合的识字方法以满足幼儿敏感期的兴趣需要,如:在家具、电器、学习用品、生活用品上写上它们的名称,还可以利用亲子共读图画书来认这些字和词,陪伴孩子一起朗读出来,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并借机对孩子在语言的表达上进行示范和引导。但切忌不要为识字而识字,不要用文字局限孩子的想象力。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阶段。家长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积极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有意识地运用上述方法,将会对孩子的语言学习与发展产生深远地影响。
参考文献:
[1]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13.
[3]赵建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家长导读36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余珍有.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