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平衡少得病
2019-09-10
陈同辛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内科风湿病、免疫学专业主任、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免疫、肿瘤研究室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儿科临床免疫学,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反复感染、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 周四上午
免疫力是机体抵抗外界感染从而维护自身稳定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免疫系统一般有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免疫防御主要“瞄准”一些自然环境中长期存在的外来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人体在感染病原微生物后不一定会发病,但如果机体免疫力低下,就会给疾病带来“可乘之机”。
陈主任举了一个例子:一位38岁的公司白领,平时因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而睡眠不足。一次淋雨后,他感到浑身疼痛,前胸部还长出了一串红色水疱,有灼烧般的刺痛感,诊断的结果是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陈主任说,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处在平衡状态,带状疱疹病毒会潜伏在机体中,但并不会产生症状。如果机体抵抗力下降,平衡状态被打破,它就会“展开行动”,产生症状。
免疫自稳就是免疫系统的自身稳定。免疫系统能及时地把衰老和死亡的细胞识别出来,并把它们清除出体内。如果免疫系统发生异常,免疫系统就会“攻击”我们自身,导致人体出现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我们常说的关节炎、红斑狼疮等风湿性疾病。
免疫系统还有一个功能叫免疫监视。人体中的细胞时刻不停地进行着新陈代谢,一些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突变,从而形成肿瘤,免疫监视的功能就是随时发现这些突变的细胞,把异常的细胞清除掉,防止肿瘤的发生。
近年来,市面上充斥着不少打着“提高免疫力”“增强免疫力”等广告词的保健品,让人眼花缭乱,也让人们产生了一种“免疫功能越强越好”的误解。
陈主任强调,免疫功能太弱或太强都不是好事,关键在于平衡。免疫力在人体健康的维护中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免疫力太弱,身体失去防御力,就无法抵抗外来病原体,出现感冒;免疫力太强,可能会导致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比如说食物过敏、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因此,免疫力既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盲目地增强免疫力反而会给身体“添病”,免疫力应贵在平衡。
“只有因遗传原因导致原发性免疫功能低下,或因疾病、用药导致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才需要免疫增强治疗。”陈主任表示,对于有过敏家族史的孩子,从小进行系统免疫训练和预防,过敏的概率会大大降低。此外,坚持母乳喂养也可以预防宝宝的过敏。
如何判断自己的免疫功能是否出现了异常?下面这个小测试可以给我们一些提示。
当人体免疫力降低时,有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但也应当注意进行自我区分。比如说,口腔溃疡的发生没有特定原因,一般持续7~10天就会痊愈,而免疫力异常所导致的口腔溃疡一般由特定原因引起,反复发作,持续时间可长可短。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早就医进行排查。
维持免疫平衡,最自然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均衡饮食、睡眠充足、规律运动和适当舒压是维持免疫平衡的关键。饮食上,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多吃有利于免疫调节的食物,如鸡蛋、牛奶、大豆、猕猴桃等。大豆中含有多种植物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通过提高人体内其他抗氧化剂的水平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目前,市面上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大部分属多糖类,但多糖类保健品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哪个部位起作用,目前还有待研究。五谷、燕麦、芝麻等膳食纤维性食物中也含有多糖,因此不要过度迷信保健品,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饮食方式来平衡免疫力。
(编辑 杨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