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点滴谈

2019-09-10柯惠莹

家长 2019年10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构建数学

柯惠莹

摘要:纵观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都是三尺讲台一根粉笔一个黑板的课堂。教师的授课内容大多是浅表的知识,很难延伸到知识的深度。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传统的浅表学习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新课改要求课堂上要有深度的学习,要延伸拓宽学生知识面,构建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加深学生的学习深度。

关键词:数学;深度学习;构建

一、课前求“真”

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授课前务必狠下功夫。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确保教材真实有内涵。其次,教师课前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师所组织的课堂语言必须是有效的,让学生听得懂,记得牢。

(一)研究教材

所谓的研究教材,其实就是教师在新课前要对手头上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教师要研究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通读体系结构,分析教材内容的在生活中的运用等,并提取某一重要或有难度有深度的主题,在课堂上展开探讨研究。以四年级的数学广角《田忌赛马》教学为例,优化问题在小学阶段的数学中是一个重要专题,生活中应用广泛。数学教师看到教材时,不能急于讲解例题,而是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切入,让学生有一个缓冲过程。教师对教材分析研究就会明白,优化问题的教学要从最基本的如何“转败为胜”策略质疑问难,构建探索性学习的模式。接着,从“对策论”应用问题出发,把握好优选法的深浅尺度之后,再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需要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教材内容由易到难,学生易于接受。教师只有充分深入研究教材,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二)研究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基本都是围绕学生进行,数学课堂上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新知,提升数学能力。这就需要对学生足够了解,既所谓的因材施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水平肯定不同,即使是同一年级的学生,不同的个体也存在着差异。教师课堂教学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特點展开不同深度的教学。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位置与方向(一)”这一章节,在教完基本知识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分成两组,基础较差的一组研究浅度知识,先掌握判断一句话出来,能识别示意图中的方位。而成绩优异的一组就可以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测学校的位置,以学校为中心,四个方向各是什么物体,将课本知识深度到实际生活。

二、课中求“实”

课堂上的40分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获取知识量的深度、广度除了自身的知识储备基础外,更重要的还是教师对课堂的组织是否高效有意义。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师更要稳扎稳打,课堂内容充实有深度又不杂乱无序,让学生有内容可学。

(一)抓好教学重点

首先就是抓好教学重点。教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深度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是什么,如何组织语言向学生传递重点知识,借助多媒体,知识卡片等教具辅助教学,突出重点。例如教学二年级的“表内乘法”,基于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要尽量组织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构建清晰简明知识分析图进行教学,确保学困生也听得懂。

(二)突破教学难点

一节课的难点往往是教师比较头疼的部分。难点顾名思义就是相对比较深奥,难以理解的部分。对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是很难掌握又不得不掌握的内容。例如教学一年级的“认识钟表”,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突破教学难点:1.以贴近学生生活或能引起学生注意的话题作为切入点。之后将问题细化,易化,由浅入深,层层推进;2.游戏导入。小学生还处于心智不成熟的阶段,过难的知识点如果直接抛给他们,往往很难被接受,而通过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3.利用多媒体等科技软件,将抽象化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把原本只能在黑板上用粉笔描述的知识变成活灵活现的动态演示,学生乐学乐记,效果自然不错。

三、课后求“进”

一堂小学数学课短短40分钟,教师是很难将所有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全部灌输给学生,况且数学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理解,领悟数学精神,所以即使教师强行讲完,学生也接受不了。这就要求课后也要加强学生“深度学习”。只有课内外双重合作,“里应外合”,学生才会更快成长。1.关注学习差异。同样一个学习深度的教学内容不可能适用于全部学生。环境的影响,自身的行为习惯,学习基础的不同等诸多因素造就了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在面对不同学生群体时,应当用一种发展、客观的眼光对待。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深度的问题,而不是千篇一律。只有真正做到关注学习差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更快成长;2.做好课后反思。下课铃声一响,一堂课看似结束,实则不然。教师上完一堂课,肯定都会有所感悟。从最基本的这堂课,教师自身表现怎样?课堂氛围有没有浓烈?学生反映是否热烈?延伸到学生有没有掌握知识,甚至,课堂上提出的富有深度的主题,学生有没有理解等。教师只有做到课后认真反思,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弥补不足,促进教学。

深度学习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是对课本教材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教师在构建学生学习时,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学生认知能力,教材的深度,由浅及深,层层递进。深度学习的培养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考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当代教师应当沿着这一方向,努力钻研教材,深挖教材精髓,拓宽广度,拓展深度,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数学综合素质,这将会受益终身。

(责编  孟 飞)

参考文献:

[1]丁爱平.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探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9(09).

[2]马婷.有效开展深度学习 提升数学教学效率[J].甘肃教育,2019(08).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构建数学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