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台湾地区幼儿园“新课纲”中社会领域内容的特色与启示

2019-09-10刘鑫鑫但菲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启示

刘鑫鑫 但菲

摘要:2012年,我国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布施行的《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暂行大纲》(简称“新课纲”),是当前我国台湾地区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得以实施的重要文件。它从“全人发展”以及其所处的文化环境价值体系两个方向出发,将幼儿的学习领域划分为六个层面:身体动作与健康、认知、语文、社会、情绪和美感。我国台湾地区“新课纲”社会领域中的课程目标、实施原则和课程评价等主要内容,对于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和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我国台湾地区;“新课纲”;社会领域;启示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课程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及社会五个领域,明确提出了将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作为教育内容的五个范畴之一。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制定的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其中,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能力为目标,以激发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增進幼儿的社会性认知、引导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为宗旨的教育,是幼儿的社会性能力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台湾地区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保活动大纲》(简称“新课纲”)强调幼儿阶段独特的发展任务,依据幼儿的需求与社会文化的期待,将幼儿园课程划分为身体动作与健康、认知、语文、社会、情绪和美感六个方面,是幼儿园教学实践的指导性文件。从上述文件中可以看出,我国大陆和我国台湾地区在课程领域的划分存在异同,它们都包含有社会领域的内容,但各有其特点。因此,梳理“新课纲”社会领域的课程目标、实施原则、课程评价,提炼其特色,对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一)课程目标的特色

“新课纲”将社会看成是人际互动交织而成的脉络,个体则可以通过实际参与的行动共同建构社会中的规范与价值体系。“新课纲”重视将幼儿与自己、幼儿与他人、幼儿与环境建立密切的互动关系。为了能够让幼儿积极地参与人际互动,体验有意义的文化生活,“新课纲”将“探索与觉察”“协商与调整”“爱护与尊重”视为三项重要的社会能力;同时,依据自己、人与人、人与环境三个层面来制定课程目标,让幼儿在参与人际脉络建构的同时建构社会互动能力(详见表1)。总的来说,就是指人与自己、与他人、与环境之间进行协调统整,从而进行整体性的社会化过程。因此,“新课纲”中将社会领域的课程目标定义为:认识自己、觉察自己与他人内在想法的不同、觉察生活规范与活动规则、觉察家的重要、探索自己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的关系、认识生活环境中文化多元现象、发展自我概念、同理他人,与他人互动、调整自己的行动,遵守生活规范与活动规则、爱护自己,肯定自己、关怀与尊重生活环境中的他人、尊重多元文化、关怀生活环境、尊重他人。“新课纲”社会领域的目标中,对幼儿正向自我概念,与他人和谐共处,关怀他人与所处环境,主动遵守生活中的规则等社会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同时,因为人际脉络与家庭、学校,周围环境和邻里社区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应该积极利用这些环境。“新课纲”把幼儿与生活周围的事物(自己、人与人、人与环境)和社会能力(探索与观察、协商与调整、爱护与尊重)相互融合交错,促使幼儿在人际互动中形成社会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新课纲”考虑的是为幼儿提供哪些学习内容才能顺应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首先,从人际关系的探索与学习上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觉察生活规范与生活规则、理解他人,并能与他人互动;其次,探索与了解生活环境的目的是觉察家人的重要、探索自己与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的关系;最后,是讨论与社会文化背景相关的事物,包括认识生活环境中文化的多元现象和尊重多元文化。

(二)实施原则的特色

“新课纲”明确指出,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环境及与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物互动的机会,以促进幼儿形成人际互动脉络、建构有意义的互动能力,并作为实施原则。这种能力的培养,着重于幼儿对互动经验的诠释与感受,让幼儿从他人的回应中发现互动的真正含义。根据上述原则,“新课纲”建议幼儿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互动情境,让幼儿在这种情境中去探索发现,去发展个人的兴趣、特质和能力,去解决有关人我不同需求的问题。这样幼儿才能享受游戏的过程并获得成就感。据此,“新课纲”提出了10个课程实施原则:

1. 提供规律的生活作息,促进觉察生活的规律性可以通过生活规律的体验,来加深幼儿对生活中规律性的理解,增强其对人际互动规则的觉察能力。教师应当通过预告活动,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准备,协助幼儿遵守作息时间。

2. 善用日常生活事件,促进社会认知能力

教师应重视生活当中的各种机会教育,让幼儿在适当的情境下,觉察自身的需求,体会他人的感受,从而鼓励他们表现出适宜的行为。比如在生活中当幼儿出现冲动的行为时,教师应当给予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去思考如何解决该问题;如果没有解决,教师应该帮助幼儿了解彼此需要上的差异,并采用实际策略去解决冲突,共同制定游戏规则,以此培养幼儿遵守规范的社会技巧。

3. 提供练习与重复经历的机会,提高自我照顾与独立自主的能力

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是在生活学习当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应该顺应幼儿天性,充分利用机会教育,帮助幼儿进行练习,教师可充分利用园内规律的生活作息,在不断重复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4. 提供计划活动与实践想法的机会,增进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机会教育是当今社会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在园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合理安排活动时间,让他们主动去探索,并逐渐归纳自己的经验。而且当幼儿遇见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在旁边观察并调整策略,帮助解决问题,从而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愉悦感。

5. 重视个别差异,建立幼儿自信心

社会能力的发展会因为个体的气质、能力不同而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了解班内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而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不能要求所有幼儿都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应引导幼儿逐步完成学习计划,增强他们对自己的信心。

6. 鼓励表达与聆听,觉察人我之间的共与同

学会了解他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中之重,教师应多开展团体活动,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达自己、了解他人,发现自己与他人的相同与相异,增进对自己与他人的了解。

7. 提供多元互动经验及角色转换的机会,培养幼儿同理的能力与合作的态度

“新课纲”强调,教师应注重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社会经验,增进社会技巧,让幼儿有机会多参与不同角色的选择活动,增进理解他人的能力及感恩的情谊。

8. 帮助幼儿理解团体生活和人际互动的需要,学习调整自己的行為

幼儿在生活中常常要面临自我、他人和团体需要的冲突,这就需要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教师应该提供机会,让幼儿主动探索规则制定的理由,鼓励幼儿去判断与协商,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培养遵守规则的态度。

9. 善用家庭、社区资源和媒体素材,拓展的幼儿生活经验并欣赏多元文化

幼儿的生活经验对他们社会性的发展很重要,应该重视为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比如可以安排社区参访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提出问题。设计并探索社区的活动规划,从与幼儿联系密切的场所开始,并逐渐扩大范围。

10. 帮助幼儿探索大自然,亲近与爱护自然

自然界是幼儿体验生命变化的重要舞台,“新课纲”指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上述社会领域的十个课程实施原则,分别从教师和幼儿的角度分析了幼儿的社会行为以及在教学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调整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细看各个原则的内容可知,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需要丰富的同伴互动情境,并通过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参与到多元的活动场域,去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同伴共同发现活动的内容与规则,并享受其中的成就感。同时,教师的作用也很重要。在促进幼儿社会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也加深了教师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理解,进而能更好地引领教师合理安排一些适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社会活动。

(三)课程评价的特色

“新课纲”指出,社会领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理解幼儿参与人际互动与探索生活经验中的社会能力表现。社会性的发展主要是以人际互动和自身对外界的探索为基础的,不能仅以教师专门制定的社会领域发展目标为标准来进行。它存在于幼儿的人际互动网络中,需要从他人和环境当中去发现互动的意义。幼儿在社会化进程中也会犯很多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观察,分析幼儿社会性活动中的一些事件,适时引导幼儿。

由表2可知,从横向和纵向维度上看,“新课纲”主要是从教师和幼儿出发,根据社会发展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反映的是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现状、教师教学活动的效果,目的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体可以分为幼儿的表现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反思两个部分。首先,对幼儿的表现的评价要以平日观察和定性分析的方式进行。平日观察可以让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对幼儿社会行为作出反应,做立即的回应与指导,但在社会领域中的各个方面,则需要做系统地分析比较。幼儿的社会能力水平展现在对日常生活的反应上以及其社会互动行为和参与行为中,必须得从平日观察中进行资料收集,进而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收集资料的方式有多种(如日常观察、幼儿作品、生活经验叙说等),根据这些资料,参考学习目标,才能得到幼儿在这一阶段发展过程中的连贯性的发展全貌。其次,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应根植于班级文化的经营与支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学过程中,这是以幼儿平日生活中实际展现的想法和行动为依据的。其中每种评价方式都具体要求教师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某一方面作出具体的分析,比如,教在师的教学反思中,会要求教师就是否能给予幼儿表达想法的机会、鼓励幼儿聆听和回应他人的想法等方面作出分析(如表2)。

“新课纲”指出,教师要根据平日观察和定期分析的方式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对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教师应该采用过程性的观点,适时收集幼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和日常的行为中的表现,观察幼儿是否能够主动探索、积极与人互动、体会生活经验的意义。

(一)提高社会领域活动中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水平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机会。师幼互动是教师和幼儿进行交流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大部分是教师主动选择活动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从而让幼儿在活动中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这样,幼儿独立探索的能力就没有被发挥出来。我国地大物博,城乡差距显著,很多幼儿教师所接受到的培训有限,很多地方的师资水平也差异显著,很多教师在师幼互动过程中为幼儿提供主动思考机会的能力不足。

“新课纲”中的“鼓励幼儿表达与聆听,觉察人我之间的共与同”“提供多元互动经验及角色转换的机会,培养幼儿同理的能力与合作的态度”“帮助幼儿理解团体生活和人际互动的需要,学习调整自己的行为”等,都指出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能力是在师幼互动和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发展的。因此,应该依据有效的活动目标,从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出发,以幼儿为主体,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培养。例如,可以通过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绘画作品评比交流活动等,来促进幼儿自我概念、同理心的发展,同时学习自我调整与规范遵守。但前提是,教师应当建立融洽的班级氛围,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让幼儿有机会聆听别人的需求与感受,觉察他人的想法,这也就增加了幼儿同伴互动的水平,这正是社会性发展中利用学习协商技巧来思考规则的适用性,从而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要领。

(二)加深教师对社会领域教育的認识

不论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还是“新课纲”,都强调了教师在幼儿社会性发展当中的作用。但是,目前我们的一些教师对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还不能深入地理解。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是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幼儿的社会行为,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其涵盖范围广,但很多教师往往会从单一角度去分析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我们的幼教资源较为稀缺,幼儿园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幼教的支持力度在一度程度上还存在不足,这导致幼儿园不能很好地走进社区开展社会领域教学活动。教师对社会领域的教育往往局限在社会常识、规则意识的教育,往往从单一学科角度出发,而没有考虑到它的社会性、延展性和长期性。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完善幼教师资的培训制度,加深教师对课程领域的理解,进而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其次,在幼儿园内也要鼓励教师利用周围环境、社区资源开展社会性活动,以促进幼儿在自我概念、同理心上的发展。因此,借鉴“新课纲”中融社区于社会教育的经验,重新思考社区、家庭和幼儿园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对我们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社会领域的教学

“新课纲”中社会领域课程目标的横纵维度均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发展包含自己、人与人、人与环境这三个方面的对应与统整,以及给提供的幼儿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化的过程。社区资源是幼儿园社会领域中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可利用因素。“新课纲”中课程实施原则中的“善用日常生活事件,促进幼儿社会知能”“提供幼儿计划活动与实践想法的机会,增进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善用家庭、社区资源和媒体素材,拓展幼儿生活经验并欣赏多元文化”,都强调社区文化、社会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我们的很多教师则常常将幼儿社会领域的目标局限在幼儿的主动性、自信心、能够遵守社会行为规则,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爱教师、爱同学等集中在浅层的社会性培养,很少涉及幼儿社会技能和社会情感的发展。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社会性的教育,让他们走进社区,让社区公共资源成为社会领域教育的教材。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够接触到社会的真实状态。

参考文献:

[1] 甘剑梅.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性质与课程地位[J].学前教育研究,2011(1).

[2] 吴佩瑾. 幼儿园教保服务人员实施“新课纲”之历程[D]. 高雄:树德科技大学, 2014.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7.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及启示
国外企业融资主要监测体系、法理依据及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