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奏心灵的圆舞曲

2019-09-10崔娟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9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身心和谐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4-0026-02

【作者简介】崔娟,江苏省如皋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如皋,226500)心理健康兼职教研员,一级教师。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制造一台台“机器”,而是培养一个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校园和谐,体现为一种教育生态平衡,包括管理者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和谐相处,也包括学校与家庭、社会及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在和谐校园的诸多因素中,基础性因素是每个人的身心和谐,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细胞工程”和基础工程。毋庸置疑,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如皋一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本着“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思路,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逐步形成个体心理辅导制度化、团体心理辅导规范化、班级心理教育常規化、知识普及讲座系列化的“四化”心育模式。作为区域性排头兵,如皋一中的心育工作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参与,一个不少”的姿态稳步推进。2016年,该校获评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一、一方水土成就一方心育

如皋一中立足于本土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水平,充分发挥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向尊重个性发展、促进身心和谐的教育“大道”。“自胜至达”是如皋一中的核心办学理念,“自胜”沃土为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和广阔的空间。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以“助人自助”为基本工作原则,致力于创造促进个体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助力学生理性认识、悦纳并完善自我,实现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完美平衡,为幸福人生奠基。

二、俯身耕耘打造赋能场域

2014年,如皋一中率先将心理健康教育课排进课表,心理课堂成为学校心育的主阵地。领导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所有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心人,他们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在学校管理和班务管理中,渗透在与学生交往的一言一行中。在教学中,他们把“爱”与“尊重”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立足点,力求给思维较慢的学生以爱的滋润,促其智慧开发;给顽皮的学生以爱的感化,使其行为改善;给自卑的学生以爱的抚慰,助其恢复信心。教师努力转变自身角色,变空洞的说教为关注、聆听和疏导,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得以建立,课堂最佳心理场得以形成。

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黄亚勤在她的教后反思中这样写道:“作为老师,要善于利用非言语暗示,使学生产生被重视、被赞许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正强化的心理暗示’下,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并充分挖掘潜能。”

三、精准定位不忘育人初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践行“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从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开始,如皋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就创造性地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基本礼仪教育相结合的二维目标。“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育人先于教书,育人重于教书。让学生首先学会做人,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该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原始的出发点和最朴素的动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的工作急不得,得慢慢来。如皋一中的目标定位是从细微处入手,用持之以恒的努力带给学生一点点影响、一点点进步。他们期待所做的一切,可以像缓缓细流,静静地流进孩子们的心田。也许是在很多年以后,这种影响可以在他们生命的某一阶段帮助到他们。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时代特色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