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经典阅读 培养语文素养
2019-09-10蔡凤艳
蔡凤艳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求知欲和学习能力都很强,教师在此阶段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处于性格塑造期,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对学生性格的培养。经典文学作品里包含作者的人生智慧以及有益的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
一、制定阅读计划,确保阅读的有效性
为了让学生的阅读有效且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应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计划中可包括阅读的书目、每天的时长、效果检测等内容。长期的经典阅读有利于学生掌握文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提升审美能力。在阅读时,教师应为学生示范正确的阅读方法,文本中什么地方需精读,什么地方需略读,什么地方可以朗读等,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升阅读速度,提高做阅读题的效率。
例如,《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文章讲了小蟋蟀红头在与青头捉迷藏时被牛吃到肚子里,后来红头在青头的鼓励下,靠自己的机智成功逃生的故事。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提出以下步骤:(1)認识了解生字词,自由朗读课文;(2)默读1~4段,体会红头是怎样遭遇意外的;(3)朗读5~17段,思考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并使用“先……再……接着……最后……”等词来描述红头逃生的过程;(4)分角色扮演青头和红头,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他们之间的感情。
另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适合的文本书目。低年级的学生对有图画、色彩鲜明的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教师在制定书目时就可安排其阅读《白雪公主》《拇指姑娘》等童话作品。高年级的学生对富有冒险精神、哲理意义的书籍比较感兴趣,教师在制定书目时,可将《海底两万里》《辛巴达航海记》等书籍作为阅读书目。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可将黑板划出一角为学生展示阅读中的经典段落或诗文,也可组织学生通过做游戏、看图等方式探讨文本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教育应该是蕴含在生活中的,任何教育的实质都是为了融入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还应协助学生了解经典文学的深层魅力。教师可将经典文学融入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
例如,《论语》中有尊师重道这部分内容,教师在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后,就可组织学生创设“尊师重道”的情境进行表演,可以选择古今中外关于尊重教师的故事,如程门立雪、孔子尊师、张良拜师等,也可选择现实生活中发现的尊重教师的小细节,如上课前主动为教师擦桌子、上课后向教师鞠躬致谢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情景剧表演结束后,一起评选出演得最好的一组,并对其进行奖励。通过这些情景剧的演绎,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尊师重道的重要意义,收获许多课外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调动其经典阅读的兴趣,而且这些情景剧也可以成为学生写作时的经典素材,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学习到的知识。
三、丰富阅读形式,提高阅读积极性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时,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其阅读的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表现欲较强,希望获得认同感,在他们进行阅读时,不仅希望可以获得知识,还希望能得到教师、同学、家长的肯定与鼓励。面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师可在班级中运用多种阅读形式,如“经典文学阅读会”“国学研讨会”等。在“经典文学阅读会”上,教师首先应为学生讲解即将阅读的经典作品的作者情况、作品由来等背景知识,吸引学生对作品的关注。其次,教师可引导学生先用默读的方式阅读,再全班诵读,了解作品,接着将全班划分为几个组,各组有不同的文本内容,让每个小组讨论该组的作品所表达的主要思想与内容,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作品。最后,每一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阐述本组的讨论成果及读后感。运用灵活有趣的经典阅读形式,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例如,在“经典文学阅读会”上阅读《一块奶酪》《那一定会很好》,教师可以将全班分为四个组,其中一二组阅读《一块奶酪》,三四组阅读《那一定会很好》。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先为学生讲解这两篇文章的背景知识,再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一块奶酪》中蚂蚁队长带领蚂蚁队伍在做什么?蚂蚁队长是如何严格要求它的队伍的?蚂蚁们为什么都很服从蚂蚁队长的管理?在途中发生了一件事,蚂蚁队长是怎么想的,它又是怎么做的?《那一定会很好》中树的愿望是什么?它实现了它的愿望了吗?”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作品会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阅读及讨论结束后,教师再将学生集中起来,一起赏析作品,理解其中的内涵。通过阅读《一块奶酪》,学生可以了解以身作则、公平公正的意义,而阅读完《那一定会很好》后,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大树为人类奉献一切的美好品质。这些有趣丰富的阅读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质量。
四、做好阅读评价,培养阅读习惯
在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中,评价和反馈是必不可少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在意教师及家长的评价,尤其教师的评价会对其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经典阅读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既要有客观性,又要使用恰当的语言为学生指出阅读中的不足之处,督促学生改正不良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同时,教师的评价要有时效性,要及时,在发现学生出现错误之处时,立即对其进行正确引导,若评价不及时,会使学生养成不好的阅读习惯,难以改正。
例如,有些学生在阅读时对文本体裁有所区别,喜欢阅读现代文,如《我的暑假生活》《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父亲、树林和鸟》等,对《山行》《夜书所见》《赠刘景文》等古诗文作品不感兴趣。教师在发现学生的这些不良阅读习惯后,应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古诗文作品,体会作品中的美好之处。如《山行》这首诗,诗人描述的秋天不是萧索晦暗的,而是通过“霜叶红于二月花”等诗句赞颂秋天,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图中的秋天是充满活力的。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学生可以体会到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从而对古诗文体裁有所改观,以此养成阅读古文的兴趣。好的习惯是在日积月累中培养起来的,阅读习惯也是如此,教师通过合理的阅读评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经典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经典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古今中外的名人及其思想,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提升自己的智慧。总之,经典阅读对语文教学及学生学习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使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