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栏目整合利用的四步骤
2019-09-10关雯菁
关雯菁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栏目众多,整合栏目有助于提高课本利用率、教师的备课效率以及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以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为例,展示课本栏目整合利用的四个步骤。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栏目整合;步骤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有六种活动栏目,分别是“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相关链接”“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每框题内有十个或以上的栏目。如果每个栏目去实施,一则花费大量时间,二则呈现知识点很零碎,思维不够连贯。因此,将课本大量的栏目整合为3—4个栏目是能提高课本利用率和课堂效率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在备课时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寻找案例、材料、视频等素材,一则耗费时间精力,二则找到的素材未必准确。九年级上册教材编写组戴慧老师的《统编<道德与法治>九上教材使用建议》上说,教材是数百位专家、学者、教师共同的成果,反映时代变化,吸收各版本优点,来之不易;栏目不仅是正文的辅助,而且承载课程内容,能激发兴趣、引发思考,能促进学习的迁移;用好教材栏目,培育学科关键能力。因此,课本栏目不但是精选材料,且作用很大。因此,对教材里栏目的使用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材,对一线教师提高备课效率具有实际意义。下面以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一框为例,介绍笔者对课本栏目整合利用的四步骤。
一、先理清知识和栏目
首先,教师认真研读课本、教纲、教参,对课文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要明确,要罗列清晰本课所要呈现的知识点及其关系。然后,再研究每一个栏目的内容、对接知识点、活动形式、使用目的等。例如,第一个栏目“运用你的经验:中学生与小学生的对话”,讲述的是一位中学生与一位小学生在讨论中小学生的区别以及小学生对中学的期待。该活动在课本中可以作为导入环节使用,对接知识点是“我们有了新的名字——中学生”,其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新角色的建立。
二、找共同点来配对
本课第二个栏目是“探究与分享:中学生活之初体验”,分享你对中学生或的初步感受;第三个栏目是“探究与分享:校园新鲜事”,讨论校园里有哪些发现、与小学相比有哪些变化。这两个栏目及上一点提到的第一栏目,都有一个共同点——中学的不同。这便是主题相同。用第一个栏目的形式为载体:一个中学生跟小学生,介绍来到中学的新感受、新鲜事,讲讲自己对中学生活的期待。这一下就将三个栏目整合成了一个环节,通过一个栏目的形式为主要载体,加入更多议题,可以让讨论更加丰满
又如,本课第六个栏目是“探究与分享:我们一起挑礼物”,分享自己希望初中生活带给自己什么礼物;第七个栏目是“探究与分享:昨天与今天”,分享以前的遗憾以及如何在初中弥补这些遗憾。这两个栏目也有共同点:第一,他们对接的知识点都是属于本课第三个知识点“成长的礼物”;第二,他们都是“探究与分享”。所以,这两个栏目可以整合为一。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总结自己的不足或遗憾,谈谈自己希望在初中获得什么改变,从而生成相关知识点。
三、思维逻辑分清楚
“逻辑”就是要清楚整合的栏目是为了从已知信息推理出结论,还是对结论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也就是“归纳”还是“演绎”。上面的导入新环节,学生通过表达自己来到初中后的经验、感受、想法,最终形成一个认识——我们成为中学生了。这就是我们所要呈现的第一个知识点——“新的起点”。这一活动实现了思维的归纳过程。
本课第八个栏目为“探究与分享:小龙的书单”,讨论初中阶段完成的阅读书单;第九个栏目为“相关链接:21实际我们要学会什么”;第十个栏目为“拓展空间:我的初中生活规划”。阅读书单和要学会什么,都可以作为规划的一部分。在课文第三个知识点“成长的礼物”中,我们需要培养或改变的地方,也可以作为规划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将课本知识点、上课讨论所想、还有第八和第九栏目补充的知识等,加以思考、整理,形成一份“初中生活规划”。这一活动就实现了思维的演绎过程。
四、活动分为前中后
课堂上容量和资源有限,有些活动可以在安排课前或课后去完成。例如,课文第四栏目“阅读感悟:钱学森的中学生活”,要求通过阅读钱学森的自述材料体会中学时代对其重要性;第五栏目“探究与分享:记忆中的中学时代”,要求通过采访身邊的人总结自己的发现和思考。这两个栏目的共同点都是对接第二个知识点“中学时代的意义”,因此可以将其整合为一个课前作业:阅读钱学森先生的故事,再去做访谈,然后带上访谈结果和自己的感想到课堂上分享。而之前提到的“初中生活规划”就可以作为课后作业。教师可收集并展示优秀作业。下表即为本课栏目整合后的新栏目。
从上表看,本课的十个栏目整合为四个。这一栏目整合方法具有简易性、适用性、逻辑性等特点。但在实际教学时,整合过程要灵活处理,可保留素材、增减设问、或保留形式、修改素材等。栏目作用也绝非单一,例如“阅读感悟”栏目,本身是名人著作选段,也可保留内容、增加设问变为探究活动。“拓展空间”栏目也并非一定课后使用,可变为课前活动,也可用于课堂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温海英.《思想品德》教材中“活动整合策略之探析——以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