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2019-09-10吴泽敏
吴泽敏
【摘要】数学是贯穿着人一生的学科,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过分地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认为只要考得好成绩就是学好数学了。而且,很少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导致很多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其实这种教学方式很不利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科素养;培养路径
核心素养指的是通过一些作业的培训及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自身道德品质的过程。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及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对人才的科学核心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过分地强调教师的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可以牵引着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中,不用教师过多的指导,学习效率就能够提高了。但是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不感兴趣,他就会不愿意学习这门学科,即使教师一直督促他学习,学生也只是应付了事,根本没有用心地去学习。但是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都是只顾着自己的讲解,并没有给学生考虑的时间,也没有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的难度加深,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感觉学习很吃力。
第二,教学理念落后。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没有做到终身学习,不断地寻找新的教学方式,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年纪大的老教师,他们都认为自己老了,再过几年就可以退休了,没有必要这么辛苦,所以,在教学中他们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处在被动的地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很少。这样的教学方式自然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会不理想。
第三,教师过度注重教学成果,缺乏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意识。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将教学重心放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上,根本没有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公式、定理,然后背下来,之后再讲解例题,连公式、定理的推导都省了。最后,安排学生做课后练习、讲解。如果学生还不理解,教师就会增加更多习题练习,为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能够拿到高分,完全忽略了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 。
二、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科核心素养重点培养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從教学中不断渗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开学初期,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什么是数学?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怎样学好数学?”让学生明确这些问题,并制定好本学期的学习计划,然后教师再对学生提出整体的要求。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就会畏惧,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也要注意进行分层设计,例如,作业的层次、教学内容的层次,让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让他们在学习中不仅仅是体会到挫败感,还要给予他们成就感。这样学生就能够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利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数学游戏引入到习题巩固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不同的游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而游戏一般来说都是属于集体活动,学生都比较乐意参与到其中,在数学游戏中,教师可以以分组的形式开展,每组都有学习能力好的学生,也有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以知识抢答的形式来开展。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团结合作,又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在探索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比如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多一点习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抢答。抢答的小组不仅要说出正确答案,还要负责将解答的过程给其他小组成员解释清楚,如果其他小组还有别的计算方式,还可以继续抢答。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第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题目已经比较抽象了,如果单靠口头的讲解可能学生就很难理解题意。例如:在关于几何图形的学习中,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告诉学生这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可能会看过了就忘记了。但是如果教师拿出一些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物品让学生学习,学生可能很快就能记住了。例如,教室的黑板、桌子、课本等。这样当学生看到这些物品时,就能够想起这些图形了。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早上起床上学的图片,旁边有个钟表,时间是七点,还有展示下午放学太阳下山的图片,旁边有个钟表,时间是十七点,中午午休的时间,吃饭的时间,晚上休息的时间等等。让课堂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相关联,使学生体会到通过学习课本知识是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认识时间对我们的生活有多大的用处,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联系生活,将数学知识导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是一门生活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价值,他们才会积极投入学习中。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以讲故事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例如:今早老师打车来学校,起步价为6元,超过3公里,每增加1公里要加2元,那从老师家里到学校8公里,那老师应该付给司机多少钱车费?像这样的题目,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学习数学还能够用来计算车费。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今天老师买了一个西瓜,老师的女儿很喜欢吃,她说我要吃最大片的,我吃四分之一,爸爸妈妈一人吃三分之一。同学们说说,老师的女儿真的能拿到最大的么?如学生回答说“不是”,那这时教师就可以接着发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这时学生可能就会回答说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
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够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但是,当前小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首先要先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曾眼光.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措施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8):70.
[2]郑碧,石羡.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实践的基本路径[J].华夏教师,2018(10):39-40.
[3]韩涛.试论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6):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