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叔衡: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2019-09-10徐焰陈国忠余志雄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何叔衡湖南

徐焰 陈国忠 余志雄

毛泽东称:“何胡子是一条牛”

“爱国不怕死,为民除害,死而无憾。”“要有随时为革命牺牲的思想准备。”“身为执法干部,要排除干扰,主持公道!”

何叔衡(1876-1935),湖南宁乡人。1913年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师范学校(后并入公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一师)。1918年4月,与毛泽东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任执行委员长。1920年,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共同发起成立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

1927年,到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1928年,赴苏联出席中共六大。9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1930年,回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1931年底,与毛泽东等参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领导工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

一个旧式秀才如何不断转变思想,成为中共元老?对何叔衡而言,关键在于他愿意与激进青年为伍,投身于变革的实践。在59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创下了一系列“最”:一师年纪最大的学生、新民学会年纪最大的会员、中共一大代表中年纪最大的代表、红色政权的首任大法官……人们称赞他是老年人的模范、中年人的模范,同时也是年轻人的模范。

毛泽东说:“叔翁办事,可当大局”

在一师,何叔衡接受了新思潮的影响,同时广泛结识同学和老师,如蔡和森、徐特立等。他还和毛泽东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何叔衡曾对谢觉哉介绍“毛润之是个怎样了不起的人物”,还说:“润之说我‘不能谋而能断’,这话是道着了。”可见两人相交甚深。

1914年,何叔衡应聘到长沙楚怡学校任教员,毛泽东常去找他,两人常一起讨论改造中国的看法。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何叔衡与毛泽东等人认识到,必须建立严密的组织、实行彻底的革命,并于1918年4月成立新民学会。五四运动期间,何叔衡积极组织和推动湖南反帝反封建斗争不断深入发展,在“驱张运动”中发出了“爱国不怕死,为民除害,死而无憾”的豪迈宣言,在改造湖南的运动中殚精竭虑。1920年,何叔衡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参加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从创建新民学会开始,何叔衡与毛泽东一直配合得非常好,以至于会友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毛润之所谋,何胡子所趋;何胡子所断,毛润之所赞。”毛泽东十分尊重何叔衡,并高度称颂他:“何胡子是一条牛,是一堆感情。”“叔翁办事,可当大局。”

1921年,何叔衡和毛泽东一同前往上海,参加中共一大。会后,又一同回到湖南,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为掩护活动,两人又发起建立湖南自修大学,招收有志青年前来学习。

当时,衡阳第三甲种工业学校的学生夏明翰因积极参加和领导了衡阳学生的爱国运动、支持长沙的“驱张运动”,受到封建家庭的阻挠,被祖父關在了家里。夏明翰逃出后,找到何叔衡。何叔衡介绍他到湖南自修大学学习,还赋诗一首鼓励他:“神州大地起风雷,投身革命有作为。家法纵严难锁志,天高海阔任鸟飞。”1921年,夏明翰经何叔衡、毛泽东介绍入党。

湖南自修大学被军阀关闭后,何叔衡又创办了湘江学校并任校长。他引导不少人秘密参加了党组织,因此被誉为湖南建党的“老母鸡”。

除了与毛泽东一起致力于建党、办学和搞工人运动,何叔衡还同在孙中山的广州政府任职的堂弟何梓林加强联系,为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贡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何叔衡从湖南转移到上海。

“有随时为革命牺牲的思想准备”

何叔衡当了几十年的教书先生,爱穿长衫,到上海后被临时中央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带有旧式文人习气,于是被派到街头进行宣传鼓动。当时街头警察密探到处抓人,何叔衡不会上海话,也不熟悉当地情况,很快便在街头被捕。

被押到警察局审讯时,何叔衡的外貌和随机应变救了他。当时参加共产党的几乎都是热血青年,因此审讯官反复端详何叔衡后,觉得他不像是革命者,而是错抓了的“土学究”,便试探着问:“你知道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国民党吗?”何叔衡故意摇头晃脑,以抑扬顿挫的声调回答:“吾乃学者,岂能不知?共产党三民主义是也,国民党五权宪法是也!”接着,何叔衡又讲起孔子的《论语》,话还没说完,审讯官喝道:“快滚!”何叔衡不紧不慢地走了出去。随后,审讯官通过拷问别人,才知道刚放走的人竟是中共元老之一,其头颅有上万元的赏格,再派人去追,却已找不到任何踪影。

1928年6月,何叔衡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途经哈尔滨时,何叔衡给女儿何实山、何实嗣写了一封信,内有诗一首:“身上征衣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此时他年过50岁,仍毅然出国,并学通了俄语,以此研修革命理论。

虽然身居国外,但何叔衡时刻关心着国内的斗争和人民的生活情况。1929年8月,他在一封写给养子何新九的信中说:“前阅报章,云湖南夏秋又遭旱灾,到底情形怎样?”后又在写给哥哥何玉书、何玉明的信中说:“我在此阅中国报纸,见白崇禧在北京演说辞上云湖南自去年起,死去十七八万人;又十二月报载河南饥民有六百万人,即此二事,可知中国之一切情形矣。”

1930年7月,何叔衡回到上海,任秘密救助遇难同志的全国互济会负责人。此时上海的环境空前险恶,但何叔衡毫不畏惧,带领同志们为营救入狱的革命同志东奔西走,做了大量工作。1931年,何叔衡的两个女儿也到上海参加地下工作。何叔衡经常教育她们:“搞地下工作很艰苦,环境也十分复杂。要提高警惕,防止叛徒出卖,要有随时为革命牺牲的思想准备。”

弄清女儿没出卖组织再营救

幸福的时光是短暂的。先是何实嗣的丈夫杜延庆在一家印刷厂被捕,接着何实山、何实嗣所在的印刷厂也遭到敌人破坏,两姐妹同时被捕入狱。不久,又传来了何实山的丈夫夏尺冰在长沙因为叛徒出卖被捕的消息。即使何叔衡已经做好随时为革命牺牲的思想准备,但亲人们先后落入敌人的魔爪,仍给他带来沉重的打击。其他同志得知消息后,要第一时间营救何家姐妹,何叔衡却表示,等一等再行动。

面对敌人审讯的何家姐妹,牢记父亲的话,装着年轻不懂政治,一口咬定只是为了糊口才受人雇佣来搞装订工作。最后,敌人看何家姐妹实在不像共产党员,就暂时把她们关起来,没有急于刑讯逼供。

此时,何叔衡从各方面打听到被捕的两个女儿没有暴露身份,这才向党组织提议营救她们。两姐妹经由党组织的保释出狱,杜延庆经历8个月徒刑后也出狱了,但是,夏尺冰却牺牲了。得知这个消息,何叔衡悲痛异常。后来他对女儿们说:“你们被捕后,我有好多个晚上睡不好觉,心情沉重,想得很多。我身边只有你们4个亲人。一个已经被杀害,你们三人又在狱中……后来,我特意了解过,知道你们没有暴露身份,没有出卖组织,所以,我才向上级建议营救你们。”

望着父亲慈祥的脸,听着他充满深厚感情的话,两姐妹回想起遭遇的波折,更坚定了为革命奋斗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何青天”

随着上海政治形势的恶化,党决定让何叔衡转移到中央苏区。

1931年冬,何叔衡抵达江西瑞金。因耿直和无私无畏的品格很受毛泽东欣赏,在毛泽东的举荐下,何叔衡担任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部部长。1932年2月19日,人民委员会决定组织临时最高法庭,委任何叔衡为主席。

1932年5月,瑞金县苏维埃裁判部送来第20号判决书请何叔衡审批。何叔衡接过判决书一看,上面写着:“被告人朱多伸,瑞金县壬田乡人,判决:朱多伸处以枪毙。”何叔衡不由愣住了,原来他到壬田乡检查工作时曾多次与朱多伸接触,得知他十分关心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对那些贪污浪费、消极怠工的乡干部进行过多次举报。为了弄清楚这个案子,何叔衡立即赶到壬田乡进行调查核实。结果发现朱多伸是有一些罪过,但主要还是由于他多次举报惹恼了一些乡干部,乡干部企图借此报复他。经过仔细审查、反复推敲后,何叔衡严格按照量刑尺度,大笔一挥,将刑罚由死刑改为监禁两年。

不久,有人向何叔衡举报瑞金县委组织部长陈景魁滥用职权,欺压群众。何叔衡亲自带人调查。50多岁的寡妇李秀梅向何叔衡哭诉道:“陈景魁见我儿媳长得漂亮,就进行调戏,还用酒将她灌醉,然后实施强奸。我儿去区里告状,竟在路上被陈景魁派来的一伙打手打伤,手臂和腿骨均被打断。”何叔衡听了非常生气,结果发现陈景魁不仅欺压民妇,还拉拢一伙恶棍,经常在一起打牌、酗酒、向群众索要财物,对不服从者打击报复。何叔衡以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的名义签发了对陈景魁的逮捕令。

此时,何叔衡收到了一封装有子弹的恐吓信。有人对何叔衡说:“陈景魁手下有一幫黑势力,你千万要小心!”何叔衡轻蔑地笑道:“共产党人生来就是与黑恶势力作斗争的!这帮恶棍若不除掉,民众何以安宁?”何叔衡决意要将陈景魁枪决。后有人传言:“中央某领导人讲了,陈景魁不能杀。”何叔衡坚定地说:“我身为执法干部,要排除干扰!没有胆气和硬劲,就难以主持公道!没有公道,民众如何生存?革命如何发展?”何叔衡速战速决,将陈景魁公审后枪决,其他恶棍与打手也受到了严惩。

李秀梅为感谢何叔衡主持公道,特地酿了一壶米酒送去。何叔衡婉言谢绝:“我本来就是专门与坏人作斗争的,怎么能反过来收受你们的东西呢?”后来,“何青天”的美名在苏区传开了。

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1935年初,中央苏区陷落,中央局书记项英派便衣队送何叔衡和病弱的瞿秋白等人去闽西。他们一行昼伏夜行,2月26日凌晨到达了上杭县水口镇附近。

经过一夜急行军,大家早已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决定就地休息吃饭。不料,做饭时冒出的炊烟暴露了行迹,保安团很快便包围上来。几十个便衣队员用驳壳枪且战且走,匪兵紧追不舍。

何叔衡奔跑困难,又不愿拖累同志,就对带队的邓子恢说:“子恢,我不能走了,我为苏维埃流最后一滴血。”说着,就去夺警卫员手里的枪,准备自杀。邓子恢拦住了他,让警卫员架着他跑,到了一个悬崖边,何叔衡突然挣脱警卫,纵身跳了下去。邓子恢后来痛心地回忆,何叔衡若能被架着再跑一段,也许可免于殉难。

后人根据邓子恢的回忆,长期认为何叔衡是坠崖而亡。上世纪60年代,福建当地公安机关审讯一个当时的反动团丁时,才知道进一步的详情。据此人交代,他和另一个团丁在战后搜索时,在山崖下发现了一个躺着的老人,从他衣服里发现了银元和港币。被这两个人搜身时,老人突然苏醒,抱住他们的腿欲搏斗,结果被连击两枪打死。

1936年8月,毛泽东、杨尚昆为出版《长征记》征稿,董必武应约撰写了《出发之前》一文,叙说了得知何叔衡牺牲的消息时的心情:“叔衡同志的肉体被敌人毁灭了,他的精神不死。”

后来,著名诗人萧三写下悼诗,概括了何叔衡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高风亮节的一生:

矍铄老翁何叔衡,建党初期立殊勋。

作事不辞牛荷重,感情一堆烈火腾。

平日能谋更善断,赤胆忠心无与伦。

铁骨铮铮壮烈死,高风亮节万年青。

何叔衡的英名没有被历史遗忘。2009年6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央有关部门联合启动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由群众评选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何叔衡入选。

猜你喜欢

何叔衡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境内有几次重大转兵?
湖南最早的农工会组织在哪里成立?
何叔衡:用生命践行铮铮誓言
一件简简单单的毛衣
何叔衡:“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一大代表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何叔衡,一个穷秀才的革命
铁骨铮铮壮烈死,高风亮节万年青——深切缅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何叔衡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