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衡:“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一大代表
2020-02-17刘瑛
刘瑛
何叔衡和毛泽东作为湖南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12名一大代表中,30岁以下的11名,何叔衡以45岁“高龄”成为年纪最大的一大代表。而在此之前,何叔衡已经创造了两个纪录:年纪最大的师范学生、年纪最大的新民学会会员。此后他又创造了两个“纪录”:苏维埃红色政权首任“大法官”,一大代表中最早牺牲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创造的最后一个纪录,践行了他“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也正是他“只望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着还不如死”的人生观的终极体现。何叔衡,一个永远保持年轻积极心态的人,一个永远年轻的“真活”的人。
出生于农民家庭的何叔衡1902年考中清末秀才。1909年受聘于云山高等小学堂。他在这所新式学堂教文史的同时阅读外界新书,开始接触到“三民主义”和近代科学知识,思想发生很大变化。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何叔衡率先剪去头上的辫子,又动员周围的男人剪辫、女人放脚。
1913年春,已经37岁的何叔衡,不满足于一鳞半爪地接触新学,来到长沙报考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翌年合并入第一师范)。该校的主事非常惊讶,亲自问何叔衡,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来求学。何叔衡回答:“世居穷乡僻壤,风气不开,外事不知,耽误了青春,旧学根底浅,新学才启蒙,急盼求新学,为国为民出力。”
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习期间,何叔衡结下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忘年之交”——毛泽东。虽然毛泽东比何叔衡小17岁,但何叔衡为毛泽东超群的见识和气魄倾倒,对自己的宁乡老乡谢觉哉说:“毛润之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而在毛泽东的眼中,虽然何叔衡爱穿长衫,看起来一副旧式学究模样,但全然没有迂腐气息,思想解放,办事精明、能吃苦,为人热忱真挚。因为何叔衡蓄着胡须,毛泽东亲切地称他“何胡子”。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何叔衡思想不断转变,并投身于变革的实践。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成立新民学会,8月已经42岁的何叔衡入会,并成为骨干之一。之后大半年时间,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为赴法勤工俭学在北京、上海等地奔波,何叔衡成为新民学会在长沙的实际负责人,五四运动中他又全力协助毛泽东组织湖南青年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1919年冬,毛泽东发起组织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何叔衡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月4日,何叔衡在楚怡學校主持召开长沙市各校师生代表会议,提出“张毒一日不出湘,学生一日不返校,教师一日不受聘”的斗争口号,得到一致赞同。会后,毛泽东、何叔衡又召集新民学会会员、省学联骨干举行紧急会议,决定组织“驱张”代表团,分赴北京、上海、广州、衡阳、郴州、常德等地,争取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毛泽东率领“驱张”代表团赴北京、上海等地后,何叔衡留在长沙负责联络各地代表团的工作。1920年3月,他以湖南公民代表身份赴衡(衡阳)参加“驱张”代表团,联合湘南各界人士召开“驱张”大会,鼓动“驱张”。他还多次登门动员夏明翰的祖父夏时济领衔,联合湘南各界知名人士发表“驱张”请愿电文,要求吴佩孚撤兵逼张。1920年夏,“驱张”斗争取得胜利。毛泽东评论此事时,赞赏何叔衡“叔翁办事,可当大局”。
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何叔衡逐渐走上了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1920年7月,毛泽东发起创办文化书社,何叔衡自己出资并四处奔走筹集资金,8月22日,他们还发起组织了湖南俄罗斯研究会。这时期,何叔衡担任湖南通俗馆馆长兼《通俗日报》社社长,在《通俗日报》上传播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刊载劳工生活状况、揭露当局黑暗,报社还成为新民学会活动的重要基地。
1921年6月11日,何叔衡因《通俗日报》“政府办的报纸骂政府”“鼓吹过激主义”等罪名,馆长、社长职均被撤。何叔衡等筹划“另组一报,继续《通俗日报》精神”,但因另一大事件,计划暂时搁置。
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就是中共一大的召开。6月29日,毛泽东、何叔衡登上了小火轮,离开长沙前往上海。7月,他们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为无可争议的党的创始人。
参加一大后,何叔衡与毛泽东创建湖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湖南支部,随后建立中共湘区委员会,并创办湖南自修大学。1928年6月何叔衡赴苏联,1930年7月回国后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工农检查人民委员、内务部代理部长、最高法院院长等职。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何叔衡奉命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形势日渐险恶严峻,1935年初,根据地组织“九路突围”,何叔衡等人由红军便衣队护送向闽西转移。
这是何叔衡的生死突围。1935年2月24日,护送何叔衡和瞿秋白转移的便衣队经过十多天昼伏夜行、跋山涉水,清晨到达福建龙岩市上杭县水口镇的小径村时,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武装发现并三面包围。红军战士拼死战斗,掩护何叔衡等向山上转移。时年59岁的何叔衡年迈体弱,加上连夜赶路体力严重不支,被战士架着跑到半山时,已经面色苍白冷汗淋漓。何叔衡不愿意拖累大家,对护送队队长邓子恢大声喊道:“我跑不动了,快开枪打死我吧!”邓子恢眼含热泪:“您老一定要为革命保重啊!”并示意战士继续架着何叔衡往山上爬。已存死志的何叔衡到了一个悬崖边时,突然挣脱架着他的战士,跳下了悬崖。战后敌军进行搜索时,两个国民党兵在山下发现了头破血流的何叔衡,他们上前进行搜身时,奄奄一息的何叔衡突然苏醒,抱住其中一人的腿拼死搏斗,结果被另一人连击两枪,壮烈牺牲。临难不苟的何叔衡用生命践行了他“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
何叔衡的老战友、知己萧三写的《怀念何叔衡》一诗这样写照了他光辉的一生:矍铄老翁何叔衡,建党初期立殊勋。作事不辞牛荷重,感情一堆烈火腾。平日能谋更善断,赤胆忠心无与伦。铁骨铮铮壮烈死,高风亮节万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