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真的读懂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吗

2019-09-10张华

中华瑰宝 2019年12期
关键词:枯藤断肠人昏鸦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短短数句,朗朗上口,早已铭记于国人心中。然而,句短意长,言浅意深,马致远这首散曲小令的意象组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特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代马致远的散曲小令《天净沙·秋思》(以下简称“马曲”)是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组合成功的典范。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姜斋诗话》评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清末民初文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中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马曲选取的意象多用一个字的形容词修饰,如枯、老、小、古、瘦等,变“景语”为“情语”,从而打上了作者情感的烙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境界全出。

高度统一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排列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的特点,这与作者们以时空顺序安排意象的习惯有密切关联。然而,马曲并非单纯的“并列式意象组合”。

马曲前三句的意象为三个一组,自然排列。第一组意象是由下及上,枯藤缠老树,树上落乌鸦;第二组意象是由近及远,小桥下流水,水边住人家;第三组意象是从远而近,古驿道上起西风、走瘦马。三组意象皆不出秋景范畴,每一组都符合生活逻辑。后又以“夕阳西下”一个意象总括全曲,统摄前九个意象。总体来看,从老树、流水,到古道、夕阳,视野由近及远,逐步扩大,次序井然。

加上“断肠人”,马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一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加上真实环境,又是他忧伤悲凉之情的载体,众多意象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密集的意象凸显了作者无尽的感伤与惆怅。

在景物的选择上,为了凸显复杂的情感,选取了最能触动乡思之情及最能表现羁旅行人孤苦惆怅情怀的十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以枯藤缠树、昏鸦栖树反衬作者的漂泊无归;“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安详拨动了作者思乡的心弦;“古道西风瘦马”则道尽了羁旅他乡的凄凉落寞。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浓缩于景物之中,最后以点晴之笔揭示全曲主题,与其情感不和的景物则付诸阙如,全曲的意象在情感表达上实现了高度统一。

删繁就简

《天净沙·秋思》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新颖,在前人的诗词曲中多有出现,兹举数例如下: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唐·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宋·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

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催瘦马,一径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篱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赏花时》

其中的古道、鸦、瘦马、天涯、桥、流水六个意象也出现在马曲之中。

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云:

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晚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

这首小令中老樹、藤、鸦、瘦马、夕阳、人家六个意象也与马曲相同。

但是,与上述作品不同的是,马曲在词句的锤炼上别具一格,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马曲并没有照搬前人诗词曲意象,而是对前人作品中的意象进一步提炼加工,删繁就简,以纯意象的组合,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游子深秋远行图。

此外,唐代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与马曲用字法颇为相似。明代诗人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评之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其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也是马曲的典型特征。

马曲只选取了代表典型景物的意象加以排列组合,用字极简,不可更易,文约义丰,语短情长,此其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原因之一。

动静相宜

马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意象,看似彼此孤立,实则互相关联,各种景物的动态与形状,读者可以根据意象之间的组合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

值得注意的是,《天净沙·秋思》的意象并非全为静态,看似静态的意象,亦可令人想见动态之可能。“昏鸦”可以想象为飞翔的乌鸦,“流水”可以想象为潺潺的溪水,“西风”可以想象为萧飒的秋风,“瘦马”可以想象为行走的羸马,“断肠人”可以想象为马背上的羁旅远行之人,因此,这首小令的意象组合如下:

静—静—动,静—动—静,静—动—动,动—。

意象的组合可谓静中有动,动静相宜,错落有致。全篇韵脚统一押ɑ韵,音韵和谐,回环往复。

静态组合令人产生动态联想,在汉字组成中也常常可以见到,此类汉字属于“物象+物象”的组合。如“口”与“鸟”、“刃”与“心”的组合,可以激发人们关于“鸣叫”和“忍耐”的动态联想。又如“析”可视为木柴和斧头的组合,“冶”可视为两点水的铜锭和“台”代表的冶炼工具的组合,“贮”可视为贝与贮贝之器的组合等。

“这种组合看似与运动无缘,实际上寓动于静,往往从平静中迸发出强烈的动感:将工具、武器与它们的对象放在一起,焉能不联想起使用它们时的运动?这类字中构造得最精彩难忘的是‘塵’,三匹鹿与土放在一起,那不是众鹿奔跑时引起的尘土飞扬吗?”(傅修延《先秦叙事研究—关于中国叙事传统的形成》)可见,以物象与物象叠加引发联想,可谓其来有自,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因此,马曲所描绘的既是一幅静态的秋景图,也是一幅动态的秋行图。

时空交织

马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意象中,表现时间意识的有枯藤、昏鸦、西风、夕阳四个。这些意象共同暗示了写作时间当为秋季的一个傍晚。老树、小桥、流水、人家、古道则一同凸显了作者所处的空间:一条临近乡村人家的大路上。

时间意象和空间意象的组合不是彼此分离,而是参差错落,从而形成了一个时空交错的网状结构。“断肠人在天涯”卒章显志,点明主题,令人豁然开朗,“秋思”之意顿生。

十个表现时间和空间的意象,司空见惯,却又十分典型,彼此的组合却产生了神奇的艺术效果,犹如观赏一幅静谧和谐的秋景图,寥寥数笔,境界全出。画卷末了,于阔大的卷轴中轻轻点出瘦马上的行人,行人实在画中游,观者亦犹身处画中。阅读全篇,如入秋景长廊,曲径通幽,如临其境,如入其心。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意象组合的典范之作,其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说明意象组合不仅可以展现良好的艺术效果,纯意象组合更能彰显诗词、散曲艺术的情感美、凝练美、含蓄美,留给读者充足的想象空间,从而呈现出更为独特的艺术魅力。

张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枯藤断肠人昏鸦
苏伟
涅槃的枯藤
涅槃的枯藤
安全吃“伞伞”(上)
小安告诉你
《天净沙·秋思》
小新全知道
小新全知道
悼玲秀
只好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