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本研修文化 提升教师关键能力
2019-09-10金彦
金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发展、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区也相应出台了《中山区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实施意见》,对教师育德能力、本体性知识学习力、学生学习指导力、作业命题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心理辅导能力、小课题研究能力都提出了明确而清晰的要求。
我校始终将培养“双高”教师,即:师德修养高、专业技能高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本着“立足校本、项目推动、分层培养、全员提高”的指导思想,在校内营造积极的校本研修氛围,构建适切的校本研修文化,立足区域重点项目工作,坚持目标引领,分析教育教学实践与目标达成的差距,针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以问题解决为目标,有序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关注教师关键能力的培养,从而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一、营造积极的校本研修氛围
“校本”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就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研修”一词,《辞源》上这样解释:研,学习、遵循;著作、撰写;修,磨、碾;研究、探讨。对学校教育工作而言,就是学校管理者通过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师教育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应用已有的知识,将知识服务于教育教学,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提高自己,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所以说,校本研修就是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师的终身发展,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来打造学习型校园,将校本培训、校本研究、教师自我学习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全体教师的发展。
我校目前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校本研修制度,组建起“名青”“班主任”“心育”等不同层面的研修团队,成立“琢玉坊”学习小组,通过自主学习、专业引领、集体研讨、个案研究等多种研修方式,建立起线上、线下多渠道的研修、交流、展示的平台。我们制定了《山屏小学阳光教师评价标准》并建立教师电子专业成长档案袋,以《印迹》为名,全方位记录兼评价教师的研修过程和成绩。激发教师自身成长的内驱力,引导教师走自主发展、自我成长的道路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我们要在教师中形成“以成长为荣、以懈怠为耻”的主流意识,让教师从心底深处感受到自我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而积极主动参与校本研修活动,高水平地完成校本研修任务。
二、开展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动
我校结合教师的发展现状及实际发展需求,将教师关键能力进行了分解,依据学校的发展规划设定了相应的研修内容。根据这些内容,我们制定校本研修計划和校本研修方案,同时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结合教师的工作实际,设计不同的研修活动,以保证各项研修活动落实到实处,取得成效。
(一)专业阅读,夯实教师的认知能力
教师本身就是一本书,只有让读书成为习惯,才能写好教师这本书。专业阅读是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提高教师认知能力的有效的路径。我校长期坚持开展教师阅读活动,把专题阅读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减少教师阅读的盲目性,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我们都会围绕学校科研的主攻方向,同时针对教师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确定阅读主题,开展主题式阅读活动。如,近两个学期,我们围绕“五点备课与教师在阳光课堂中的角色定位研究”和“阳光课堂模板下的学生的可见学习研究”,组织开展了以“让我们备起来”和“可见的学习有哪些”为主题的阅读活动。
学校为教师组建阅读团队,下发阅读书籍和阅读资源链接,以周为阅读单位,依计划组织教师有序开展“四读”活动,即自主读、推荐读、漂流读、品鉴读,采用纸质传阅批注和线上“读来读往”心得交流两种方式,动态记录教师的阅读过程,随时掌握教师的阅读情况。学校定期将教师的阅读心得进行汇编,出版《山屏风采》阅读专刊,作为教师的研修资料,组织再学习、再思考。学校还定期组织召开“山阅潜行,屏栏听语”专题阅读报告分享会,让教师谈阅读的收获。
(二)解决问题,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
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两个条件——相应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而且只有把获得的知识进行“自我建构”并运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形成和发展能力。
我校鼓励教师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将问题变成课题,我们每年都会通过领导集体看课发现共性问题,梳理教师的问题,掌握教师的个性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形成目录,对应出台《山屏小学教师小课题选题目录》,帮助教师建立问题意识,引导教师抓住瓶颈问题,确立研究课题,采取“学校大课题牵动,教师小课题落实”的研究管理模式。
在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积极主张开展行动研究,倡导分解问题,以课为例,抓住关键场景,通过进入真实情境,研究具体环节,分析、打磨,从中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操作办法和有效策略,从而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我们针对教师不同的研究专题,设计不同的行动研究路线,如在“五点备课法与教师在阳光课堂中的角色定位研究”中,我们设计了“三备三上”活动,即个备典型课—集备困惑课—展示优质课,帮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找方法、用方法、巩固方法。再如,围绕学校研究主专题“阳光课堂模板下的学生可见的学习研究”,我们组织名青团队开展“生态微课”研究活动,通过“微课重现-片断回望-微格诊断-细节重铸”四个研究步骤,要求名青团队紧紧依据研究专题,开展典型课研磨活动,做到课前带“题”设计,课中带“题”呈现,课后带“题”反思并改进,做到一课一研,一研一得,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研磨自己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力。
(三)系列推进,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
实践中反复锤炼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而这种锤炼,不应是零打碎敲似的肢解研究,更应该是就一个问题,在反复研究的过程中切、磋、琢、磨,在这个看似周而复始的研究过程中,引领思想不断走向纵深,能力不断提高。
我们分别设计了实践性很强的研修活动,在“特色作业设计研究”中,学校组织了由语文、数学、美术学科教师给大家带来的作业样例分享研修活动,打开教师的研究思路。在“系列化作业设计研究”中,我们以校本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组调讲活动,用PPT的方式呈现各组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阶段成果,从中发现典型,总结规律。在“一份优质作业的设计研究”中,我们通过课例呈现,将“课堂教学载体”与“优质作业设计”相结合,呈现作业设计贯穿与教学设计的全过程。
通过这种以研代训、以训代培的研修活动,我们最大限度加强了研究对实践的指导,同时通过形成体系,不断推进研修活动,引领教师在实践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责任编辑: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