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隐士的“黄金时代”
2019-09-10
华声文萃 2019年4期
隐士也叫“幽人”、“逸士”、“逸民”、“高士”等,称呼不一,写的都是同一类人,是中国文人中一种独特的存在,是“士”阶层的成员之一。
当隐士进入官场,这叫“入世”;当官僚的如果离开官场去当隐士了,这叫“出世”。我们就从这一“出”一“入”上,也可以看出“隐士”与“官僚”的对应关系了。
从遥远的荒古到西汉时代,在这2000多年中间,有记载的隐士不多。但是,从东汉后期开始,特别是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入山隐居的隐士数量为历史之最。
这种局面的出现,是与汉魏之交、魏晋之交的政治迫害分不开的,当时许多有名的文人如孔融、杨修、祢衡、何晏、嵇康、陆机、郭璞等,都是死在了当时的政治斗争旋涡中。
文人士大夫们于是出现以下几种倾向:一是颓废没落,沉湎于酒色荒淫;二是服食炼丹,幻想着飞举成仙;三是脱离人世,钻入深山野洞去当隐士。
从这时开始,中国隐士的历史逐渐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即使许多人离不开官场,也爱以“隐士”相标榜。他们在其位,不谋其政,对国家的大事不表态,不关心。整天喝酒、吃药、谈玄,这种人的代表以阮籍为首。他们说“隐于山林”的是“小隱”,因为他们是害怕经不住红尘的诱惑所以才躲到了山林岩穴之间;而能够“隐于朝堂之上”的才能算是“大隐”,因为他们内心修炼得好,不怕任何外界的干扰与诱惑。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