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影响

2019-09-10王洋许佳彬

改革 2019年5期

王洋 许佳彬

内容提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家庭成员是否兼业、玉米种植面积、玉米种植收入比重、是否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对现有服务质量的评价、居住村庄经济发达程度、距当地农技局的距离、地理优势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有正向影响,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担任村干部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有负向影响。为此,应加强对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和新品种技术服务的供给;创新农业技术服务推广模式,以契合不同禀赋特征的玉米专业种植大户的需要;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

关键词: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农户禀赋;农业技术服务需求

中图分类号:F3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19)05-0114-12

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的进步。实现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被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广泛采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1],农业技术服务恰好将农业技术供给与农业技术需求有效衔接起来,其基本功能是减少技术研发和应用之间的时滞并提高农户技术采用率,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确立了农户的生产经营自主权,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制度的不断完善,专业种植大户逐渐成为独立自主的市场参与主体和相关服务的采纳主体。无论是经营性服务组织还是公益性服务组织,在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同时,都要注重契合专业种植大户的需求,根据“需求决定供给”和“供需均衡”的市场经济法则,按需提供相应的农业技术服务。不同禀赋特征的专业种植大户对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如何把握异质类专业种植大户对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影响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因素有哪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农业技术服务资源的“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相衔接,统筹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一、相关文献综述

目前,对于农业技术服务的概念尚未有明确的界定。张晓川认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业技术产品的供给;另一方面是农业技术服务,这里所强调的农业技术服务主要是农业技术产品的配套服务,同时还包括能够独立发挥作用的非物化农业技术[3]。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农业技术服务一直遵循着“自上而下”的推广途径,政府在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依旧起着主导作用[4-5],因此部分学者关注了农业技术服务“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问题。Feder et al. 认为,每一项农业技术服务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保证农户能够获得需要的服务,只有充分了解农户的需求,才能有效改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6]。Anderson认为,私营组织更有利于实现农业技术服务的有效供给,政府应该为私营组织营造良好的政策、资金和市场环境[7]。黄季焜等认为,受我国特殊国情的影响,农产品产量提高是政策制定的首要目标,这将导致农业技术从生产到农户采纳的各环节政府等相关组织或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户的目标不一致,这必然会导致农业技术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相脱节[8]。谈存峰等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农业技术服务的研究发现,农业技术服务供给具有片面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同样也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现象[9]。

也有部分學者将研究视角锁定在农业技术服务需求优先序上,学者们主要从两个维度开展研究:一方面,农业技术服务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众多学者关注。孔祥智等通过对农业综合性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得出,当前需求率最高的三项服务分别为技术服务、价格信息服务、政策法律服务[10]。庄丽娟等对广东省荔枝生产者农业生产性服务进行研究发现,农业技术服务、农业销售服务和农资购买服务是当下农户最需要的服务[11]。宋璇等对湖南省10县500户林农进行调查,并通过加权频数法、首选项决定法和聚类分析法三种统计方法得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保险服务、病虫害防治服务以及种苗培育与供应服务等服务的需求迫切程度远高于其他服务[12]。另一方面,学者们进一步针对农业技术服务中的具体内容进行需求优先序的比较研究。张耀钢等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161户经济作物农户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进行分析,得出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当前农户的第一需求[13]。杨传喜等通过对11个省份食用菌种植户的调查得出当前农业最需要的是轻简化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14]。

在上述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学者们又进一步通过计量方法探讨影响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重要因素,发现农户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体特征会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产生一定影响[15-16],同时,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成员是否兼业等家庭特征,种植面积、土地细碎化程度、种植收入比重等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而农户面临的社会特征,如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是否担任村干部以及对现有服务质量的评价,也是影响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由于不同学者的研究视角不同,因而所得出的结论也存在一定差异。

综合以上分析,建立以农户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依旧是当下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虽然目前学术界针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作了大量的研究,但是随着农业生产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主体并存发展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受种植不同作物的影响,这必将对当前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内容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将研究对象锁定为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并通过现有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学术界对于大户的划分标准主要依靠的是规模,因此本文界定玉米专业种植大户为以玉米为主要种植作物,玉米种植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种植玉米面积超过50亩的农户。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以来,黑龙江省玉米产量均超过3000万吨,种植面积均超过75万亩①,产量和种植面积一直处于全国首位,因此研究黑龙江省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农业技术服务需求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38个村286户玉米专业种植大户的调研数据为基础支撑,结合对前景理论模型的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得出当前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优先序,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因素,以期为政府决策部门和服务供给相关主体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二、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相关理论分析

(一)前景理论模型概述

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当面对多种选择机会时,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会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能够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方案,农户对于农业技术服务的选择决策也是基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进行考虑。卡尼曼(Kahneman)的前景理论恰好是通过定量性方法描述和解释个体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这里引入前景理论模型,通过对前景理论模型的分析,深入挖掘农户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决策过程,并从理论层面分析影响农户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因素。

卡尼曼所提出的前景理论是建立在传统理性经济人基础之上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修正传统理性假设的不足,该理论是以心理学实验为基础,直接将人的行为决策和人的心理感知等引入决策行为的分析当中,认为个体行为决策的依据是行为的“前景”给个体所带来的心理感受,这种心理感受是指在个体作出行为决策之后可能出现的好的或者坏的后果。当个体预测到行为可能的结果是好的结果时,将会更愿意采纳会带来好结果的决策行为。

前景理論模型的一般表示形式为:

整体模型的含义为:p代表前景出现的结果x的概率;q代表前景出现的结果y的概率,v代表价值函数;P代表权重函数;V(x,p;y,q)则代表(x,p;y,q)给个体带来的心理感受,也代表总体价值函数。

前景理论通过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和权重函数(Weights Function)的结合,合理地解释了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无法解释的一些问题,因此,个体的决策行为可能带来的对心理感受的评价取决于行为主体的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价值函数是以参照点为拐点,在盈利部分是凹函数,在亏损部分是凸函数,而且在亏损部分的凹型要比盈利部分的凸型更陡峭,这表明决策者对亏损风险是厌恶的。价值函数为决策者主观感受的价值,与参照点无关,与决策框架有关。权重函数与普通的概率权重有所不同,在对函数进行处理之后,决策者对小概率的事件赋予了较高的权重,对中等概率和高概率的事件赋予了较低的权重,这就表明决策者高估了小概率,而低估了中等概率和高概率。权重函数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当概率无限接近两个极端值0和1时,决策者对于概率的认识将发生重大改变,价值函数与权重函数如图1所示。

(二)农户对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内容及决策过程

农业技术服务本质上属于专业分工范畴,是站在农业发展的立场将农业生产涉及技术服务需求的各个环节按等价原则交给其他在法律上独立的市场主体去完成,这些环节既包括产前和产中,又包括产后,而每一个独立的市场服务主体根据自身拥有的资质为每一位需求者提供需要的农业技术服务。如果进一步细分,则可将产前的农业技术服务分为新品种技术服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等,产中的农业技术服务分为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服务、种养结合技术服务等,产后的农业技术服务分为作物机械化收获以及农产品储藏、运输、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而农户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决策过程是指农户从知道某项新的农业技术服务,到形成对农业技术服务的态度,作出是否采用某项农业技术服务的决策,并以该项农业技术服务为指导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最后对所作出的决策进行证实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农户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决策过程通常包括五个阶段,分别是知识阶段、说服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证实阶段,其中知识阶段既是整个决策过程的起始环节,又是所有环节中最重要、最复杂的环节,同时,此环节农户对于农业技术服务知识的了解易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孔祥智等认为,农户面临的诸多因素可以称为农户的禀赋,并可以将农户禀赋归纳为内部禀赋和外部禀赋。内部禀赋主要是指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特征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其中,农户个体特征包括农户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农户的家庭特征包括务农劳动力人数;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包括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外部禀赋主要是指农民所面临的社会特征和区域特征,其中农户面临的社会特征主要包括农户加入合作组织的情况、农户社会资本等,农户面临的区域特征主要是指经济发达程度、交通便利情况、地理条件等。其具体决策过程如图2所示。

三、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源于课题组于2018年1月至4月对黑龙江省五常市、克东县、克山县3个县(市)38个村286户玉米专业种植大户①进行的实地调研,之所以选择这3个县(市)是因为考虑到农户居住村庄经济发展情况②和所处地理优势③可能会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有影响。为了提高选取样本的代表性与可获得性,本次调研采取的是分层抽样与典型案例相结合法,对不同样本县(市)随机抽取1~15个村,每个村再根据人口规模和比例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农户以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数据资料,38个村共计获得286份有效问卷。同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本次调研在对农户进行实地访谈之前,课题组成员还与样本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取得联络,对样本县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农户种植情况等一些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针对目前农业技术服务推广情况与专职人员进行详细交流,了解到当前农业技术服务内容、农业技术服务方式以及农业技术服务采纳效果等详细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样本村的农户开展针对性的入户调查。

(二)样本描述

1.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基本情况描述

通过对调研样本数据的整理发现,在受访的286户玉米专业种植大户中,男性户主占比高达80.07%;年龄为41~50岁的农户比例较高,占比为45.45%;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以下,占比高达76.22%,这明显反映出目前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务农劳动力人数集中在2人;53.50%的家庭存在兼业;玉米种植面积主要为50~100亩,占比为57.34%;玉米种植收入比重为81%~100%的占比最高,为29.72%。在286户玉米专业种植大户中有22.38%的农户选择加入合作社,村干部占比为15.03%,而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达到42.31%,对现有服务质量的评价有60.14%的农户是满意的。具体情况如表1(下页)所示。

2.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农业技术服务需求分析

从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农业技术服务需求情况来看,最迫切需要的三项农业技术服务为秸秆还田技术服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和新品种技术服务,需求占比分别为57.69%、56.64%和54.55%。结合对地方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玉米专业种植大户的调研,分析当前玉米专业种植大户最需要这三项农业技术服务的原因是:第一,在东北地区,受秸秆量多、秸秆可利用率低和可转化能力弱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秸秆处理成为当前玉米专业种植大户最为困惑的农业生产问题,因此对秸秆还田技术服务需求最为迫切。第二,玉米专业种植大户经营耕地多数是通过土地流转而来的,对土壤结构和土壤质量了解甚微,而科学施肥有助于节约成本和提高产能,因此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需求比较迫切。第三,与一般小农户相比,玉米专业种植大户所生产的玉米的商品化程度较高、市场化水平较高,因而对玉米品种的选择将会更加慎重,对新品种技术服务的需求较为迫切。各项服务具体需求情况如表2所示。

(三)变量选取及影响预期的提出

1.因变量的选取

基于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优先序的比较分析,按照实际需求的强烈程度,本文选取当前玉米专业种植大户最迫切需要的三项农业技术服务作为因变量,即是否需要新品种技术服务,是否需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是否需要秸秆还田技术服务。

2.自变量的选取

在前文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研究的需要,选择农户禀赋特征作为研究影响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自变量,其中,农户的内部禀赋可以细分为农户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农户家庭特征(包括务农劳动力人数、家庭成员是否兼业)和农业生产经营特征(包括玉米种植面积、土地细碎化程度、玉米种植收入比重),农户的外部禀赋可以细分为农户面临的社会特征(包括农户是否担任村干部,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农户是否参加过技术培训,农户对现有服务质量的评价)和农户面临的区域特征(包括居住村庄经济发达程度、距当地农技局的距离、地理优势)。

(1)农户个体特征。农户个体特征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有学者认为影响农业技术服務需求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男性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要强于女性。学者们认为,农户年龄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有负向影响,原因在于年少型农户偏好于现代技术装备的粮食生产经营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逐渐降低[16]。就农户的受教育水平而言,有学者认为农户受教育水平越高,思想越开放,知识储备量越多,了解、学习、掌握新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的能力越强,同时农户可能会更具有创收意识[16]。因此假定农户为男性时对新品种技术服务的需求更强烈,农户受教育程度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有正向影响,年龄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有负向影响。

(2)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家庭特征主要包括家庭中务农劳动力人数和家庭成员是否兼业。有学者认为,务农劳动力人数越多,家庭收入依赖农业生产的程度越深,因而对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就会越大,但也有学者认为,务农劳动力人数越少越不能满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劳动需要,于是就越需要技术服务组织的帮助[16],因此务农劳动力人数越多越不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而家庭成员是否兼业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一方面,家庭成员存在兼业,则接触新事物较多,易认识到农业技术服务的重要性,越是需要农业技术服务[16];另一方面,家庭成员若不存在兼业,说明其对农业生产经营更加看重,也会希望通过农业技术服务提高收益。因此,假定务农劳动力人数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影响方向不定,家庭成员是否兼业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有正向影响。

(3)农户生产经营特征。农业生产经营特征主要包括玉米种植面积、土地细碎化程度及玉米种植收入比重。有学者认为,农户家庭耕地面积越大,越适宜规模生产,追求达到规模效应的动力就越强,希望通过农业技术服务达到成本最小化、产出最大化的目标。土地细碎化程度通常用耕地总块数与耕地总面积的比值来反映,土地细碎化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农业生产,可能会更加希望通过农业技术服务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玉米种植收入比重用玉米种植总收入除以家庭总收入。有学者认为,农户种植收入比重越大,对农业产出就会越关注,农户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就会越强烈[15]。因此假定玉米种植面积、土地细碎化程度和玉米种植收入比重均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有正向影响。

(4)农户面临的社会特征。农户面临的社会特征主要包括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农户是否担任村干部,农户是否参加过技术培训,以及农户对现有服务质量的评价。玉米专业种植大户技术服务信息来源将会影响其对接受农业技术服务的预期风险效益评估,从而也会影响其对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15]。若玉米专业种植大户选择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自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其获取信息的渠道将会增加,获取信息的成本将会降低,因而与普通农户相比可能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没有那么强烈。作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直接培训对象,村干部充当了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的中介作用,对相关组织提供的农业技术服务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以及掌握程度都强于普通农户[11,15]。有学者认为,曾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对农业技术服务的需求要高于未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原因在于技术培训能够提高农户对农业技术服务的认知能力,将主观感受提升到了解、认识、认可的层面[13]。农户对现有服务质量的评价越高,说明农户对现有的农业技术服务越满意,就会更需要农业技术服务。因此,假定农户是否参加过技术培训以及对现有服务质量的评价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有正向影响,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和是否担任村干部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有负向影响。

(5)农户面临的区域特征。农户面临的区域特征通过对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居住村庄经济发达程度、距当地农技局距离和地理优势进行分析。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居住村庄经济发展情况通过省级认定的贫困县、贫困村进行考察,就居住村庄经济发展情况而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会导致农业技术服务需求存在差异,经济越发达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越不强烈。农户家庭住址与当地农技局距离直接反映了农户获得农业技术服务的难易程度,距离越远接受服务的难度越大,因而就会越需要服务。本文中拟用农户居住村庄所属县(市)位于黑龙江省第几积温带来衡量地理优势,目前学术界未使用过该指标进行研究,但是有学者研究地形因素,即是丘陵地带还是平原地带,并认为平原地带的农户更倾向于需要农业技术服务,这与本研究类似,因此假定居住村庄经济发达程度、距当地农技局距离和地理优势均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有正向影响。

具体变量名称与解释说明、预期方向如表3(下页)所示。

3.模型设定

本文以新品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及秸秆还田技术三项农业技术服务作为研究对象,设定模型(Ⅰ)~(Ⅲ)分别表示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对三项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模型,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4.实证结果

本文利用SPSS 24.0统计软件,验证不同禀赋特征的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对不同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影响,得到实证结果(见表4,下页)。

四、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运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农业技术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检验。为确保回归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文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对模型中各个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4(即小于10),因此可以判断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进而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卡方检验Sig.值为0.000,这充分表明模型显著成立。在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中得到的P值均大于0.05,这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一)农户内部禀赋的影响

1.农户个体特征的影响。从模型结果可以看出,性别在模型(Ⅰ)中在5%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这表明对于新品种技术服务男性比女性需求更强烈,与预期假设相一致。年龄在模型(Ⅰ)和(Ⅱ)中均在1%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负,这表明玉米专业种植大户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逐渐减弱,特别是像一些新技术服务,需求强度更是明显降低。受教育程度在模型(Ⅰ)和(Ⅱ)中均在1%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负,这与预期假设正好相反,可能的原因是因为农户受教育水平越高,对新品种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越是了解,因而可能不需要这两项农业技术服务。

2.农户家庭特征的影响。根据实证结果显示,务农劳动力人数在模型(Ⅰ)、(Ⅱ)、(Ⅲ)中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与前文研究假设有所差异,这表明务农劳动力人数不是影响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关键因素。家庭成员是否兼业在模型(Ⅰ)和(Ⅱ)中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正,显著水平分别为5%和10%,这与大多数学者研究结论相一致。通过调研我们发现,53.50%的农户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兼业,大多数农户反映在外务工获得信息的渠道较多,因而更希望通过相关农业技术的指导提高农业收益。

3.农户生产经营特征的影响。在农户生产经营特征的影响分析中,玉米种植面积在模型(Ⅰ)、(Ⅱ)、(Ⅲ)中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正,显著水平分别为1%、5%和10%,这也充分表明玉米种植面积越大,对不同内容的农业技术服务均表现出强烈的需求。土地细碎化程度在模型(Ⅰ)、(Ⅱ)、(Ⅲ)中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一方面通过系数均为正可以判断出土地细碎化程度越大农户越需要农业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土地细碎化程度与农业机械化服务需求有直接关系,所以在上述三个模型中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玉米种植收入比重在模型(Ⅰ)、(Ⅱ)、(Ⅲ)中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正,显著水平分别为10%、10%和1%。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相较于其他粮食作物,种植玉米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均是较少的,农户更加倾向于选择种植玉米。调研数据还显示,玉米种植收入比重超过60%的占比较大,因此可以判断玉米种植收入占比越大,农户越是希望通过相关技术指导来提高农业收益。

(二)农户外部禀赋的影响

1.农户面临的社会特征的影响。在农户面临的社会特征中,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在模型(Ⅰ)和(Ⅱ)中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负,显著水平分别为1%和10%,这与前文的预期假设相一致。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选择加入合作社的玉米专业种植大户获取信息的及时性要高于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新品种技术服务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大多数合作社可以为其提供,因此与这两项服务的需求呈明显负相关。农户是否担任村干部在模型(Ⅰ)和(Ⅲ)中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负,显著水平均为1%,这与预期假设一致。通过对村干部访谈发现,相关的农业技术服务村干部要比普通农户优先了解并掌握,特别是针对秸秆还田技术服务,由于黑龙江省是玉米的产粮大省,近年来玉米秸秆处理难问题突出,一些村干部需要配合有关部门指导农户采取还田或无害化处理等方式确保大量秸秆不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农户是否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农户对现有服务质量的评价在模型(Ⅰ)、(Ⅱ)、(Ⅲ)中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均为正,显著水平均为1%,与预期结果完全一致,在这里不作过多赘述。

2.农户面临的区域特征的影响。在农户面临的区域特征中,居住村庄经济发达程度在模型(Ⅲ)中在10%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这表明居住村庄经济发展程度越不发达,越是需要秸秆还田技术服务。距当地农技局的距离在模型(Ⅰ)中在10%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表明距当地农技局距离较远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会使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对新品种技术服务需求较为迫切。地理优势在模型(Ⅰ)中在10%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表明农户所处积温带情况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有一定影响,其最可能的原因是因为积温的高低对玉米产量和质量均会有较大的影响,相同品种积温越低越不利于其生长,因此农户可能更希望通过新品种技术服务来提高农业收益。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当前玉米专业种植大户最需要的三项农业技术服务为秸秆还田技术服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以及新品种技术服务,同时本文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禀赋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家庭成员是否兼业、玉米种植面积、玉米种植收入比重、是否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对现有服务质量的评价、居住村庄经济发达程度、距当地农技局的距离、地理优势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有正向影响,玉米专业种植大戶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担任村干部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有负向影响。

以玉米专业种植大户需求为基础导向,重视不同农户禀赋特征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的影响是农业技术服务全面推广的关键要素。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对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和新品种技术服务的供给,满足当前玉米专业种植大户的实际需求。通过实地调研、问卷整理和实证分析发现,当前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对农业技术服务需求总量较大、需求迫切程度较高,特别是对秸秆还田技术服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和新品种技术服务的需求量最大。因此,要加大对上述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资金支持力度,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鼓励有能力的技术服务主体参与服务供给,进一步提高技术服务主体的服务能力。同时,要提升上述技术服务供给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有针对性地提供当前玉米专业种植大户最迫切需求的农业技术服务,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提高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对农业技术服务的采纳意愿,进而提高技术服务供给效率。

第二,创新农业技术服务推广模式,以契合不同禀赋特征的玉米专业种植大户的需要。实地考察了解到,当前农业技术服务推广模式过于形式化,服务效果不显著,因此迫切需要创新农业技术服务推广模式,打破形式化瓶颈。首先,农技推广部门应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联系,组织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实地指导与技术培训讲座,并将服务链条逐渐向经济发展能力弱、距农技局较远的村庄延伸。其次,搭建“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借助互联网信息传递速度高效及时的优势,使得年龄小、受教育程度较高、种植面积较大以及存在兼业的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可以及时获取相关技术服务信息并采纳。最后,对于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应采取易学、易懂、易用的方式,如通过一对一帮扶指导、录制宣传视频等形式进行农业技术服务的推广。

第三,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由实地调研可知,受访的玉米专业种植大户中仅有22.38%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而从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反而不需要农业技术服务,这也恰好证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效果显著,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可起到较好的中介作用。但目前选择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玉米专业种植大户比例较小,调研中发现主要原因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判断不准确,信任度较低。因此,政策补贴应向服务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吸引更多玉米专业种植大户加入,这样不仅可以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得以发展壮大,而且可对农业技术服务的推广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苑鹏,丁忠兵.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衔接模式:重庆梁平例证[J].改革,2018(6):106-114.

[2]黄武. 农技推广视角下的农户技术需求透视——基于江苏省种植业农户的实证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5-20.

[3]张晓川.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政府与市场的供给边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5-6.

[4]焦源,赵玉姝,高强.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机制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66.

[5]高强,孔祥智.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演进轨迹与政策匹配:1978~2013年[J].改革,2013(4):5-18.

[6]FEDER G, WILLETT A, ZIJP W. Agricultural extension: generic challenge and the ingredients for solutions[J].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1999, 20(1): 41-60.

[7]ANDERSON J, FFEDER G. Agricultural extension: good intentions and hard realities. World Bank Research Observer[J].2004, 19(1): 41-60.

[8]黃季焜,胡瑞法,孙振玉.让科学技术进入农村的千家万户——建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创新体系[J].农业经济问题,2000(4):17-25.

[9]谈存峰,李双奎,陈强强.欠发达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给、需求及农户意愿——基于甘肃样本农户的调查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8.

[10]孔祥智,徐珍源.农业社会化服务供求研究——基于供给主体与需求强度的农户数据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0(3):120-125.

[11]庄丽娟,贺梅英.我国荔枝主产区农户技术服务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11):61-66.

[12]宋璇,田治威,曾玉林.林农林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优先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湖南10县500户林农调查[J].求索,2016(6):90-94.

[13]张耀钢,应瑞瑶.农户技术服务需求的优先序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种植业农户的实证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7(3):65-71.

[14]杨传喜,张俊飚,徐卫涛.农户技术需求的优先序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山东等食用菌主产区种植户为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1-47.

[15]罗小锋,向潇潇,李容容.种植大户最迫切需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什么[J].农业技术经济,2016(5):4-12.

[16]罗光强,周念.新型粮农生产性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南4市131份粮农调查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