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角落的男孩
2019-09-10邰霞
邰霞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6-0068-02
一天早上,我突然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问男孩Z有没有找我。当我说没有的时候,她的紧张和失望,我在电话这头都能感觉到。
我立刻赶去办公室,了解事情的经过:早读课时,班主任进班,发现男孩Z手里提着椅子正和另一个孩子打架。老师问怎么回事,他很愤怒,但拒绝回答。于是,班主任特地把他送到办公室说:“等早读课后,老师再来和你说。”可是,早读课后,他人就不见了。办公室里的老师都参与寻找,能找的地方都找了,就是没有。
我和Z的妈妈联系,她说Z从小就这样,生气就到处躲,怎么叫也不出来。而且无论怎样打他,他都不会哭,不会求饶,她也没有办法。就在大家准备调监控的时候,有个老师想到了二楼走廊尽头的一个视线盲区,过去一看,果然在那个角落里发现了站在那一動不动、一声不作的男孩Z。
我问班主任:“他现在去上课了吗?”
班主任苦笑了一下,说:“还在那站着,拖也不走。”
于是我决定试试。
第一次
他低着头靠墙站着,毛衣外面穿着一件羽绒马甲。我蹲下来,看着他的脸对他说:“看来你还在生气,发生什么事了?愿意和老师说说吗?”他沉默。我换了一种方式,笑着说:“哈哈,你一定不会一直站在这里的。如果你不想站了,就直接跑进教室吗?那多没面子呀。你可以和我说说,然后我带你进教室,这是给你台阶下,多好呀。”男孩Z依然沉默。我摸了摸他的头,说:“你拒绝了我的帮助,那我走了哦。”
我边走边想,为什么这次沟通没有任何作用?因为我不是在关注他的情绪,而是在关注他如何进教室这个结果。也就是说,我不是站在他的角度,而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救世主的角色,对于这样有个性、自尊感极强的孩子来说,不理我是必然的。
第二次
大概过了十分钟,我再走过去,蹲下来,看着他的脸。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训,我换了一种方式说:“老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老师能体会你此刻的心情,你是不是感觉有些生气,有些尴尬,也有些害怕,还有不被理解的难过,对吗?因为老师小时候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受。”我停了一下,轻轻地摸了一下他的头,“现在整个校园里,只有你一个人在教室外面孤独地站着,老师很舍不得你。”
他的泪水慢慢涌出眼眶,不知是不想让我看见,还是觉得眼泪不争气,他迅速地用袖子擦了擦。我继续说,“如果站在这里,能让你的心情好一点,你就站着,老师理解你的做法。当然,如果你愿意和我说,我也愿意听你讲发生的事。”我看着他的眼睛真诚地说,“无论你选择是否跟我交流,我都不怪你。现在,老师等你三分钟。”
三分钟后,他继续沉默。我再次摸了摸他的头:“等你想说的时候再说,老师就在办公室。”这次我真的与Z共情,让自己成为他情绪的“目击者”。首先是识别他的情绪状态;其次是接受他的情绪,理解他;最后是探究,试图找到情绪背后的原因。
当然,因为他处理问题的模式不是一天形成的,所以,我必须静心等待。离开就是我最好的做法。
第三次
第一节课已经下了,第二节课是我的课。我再次过去看他,可这次,我忍不住笑了:“哈哈,你什么时候把外套拿来穿上了?知道照顾自己了,老师很喜欢。你也笑了,还不好意思呢,让我拍个照片吧。”
这时的他情绪已经非常缓和了,在我拍他的时候,他还用帽子把自己盖起来。我蹲下来,对他说:“你用一节早读课和第一节课的时间来生气,而那个和你打架的同学已经认真地上完了这两节课。马上就上英语课了,我没有和你发生矛盾,我想你一定不会再用我的课继续来生气了。”我拉上他的手,说:“我们走吧。”他意料之中的没有任何推让,顺从地跟着我。
路过班主任的办公室,我对他说:“班主任一直很担心你,现在我们要和她打个招呼,对吗?”于是,我带着他对班主任说:“我现在带他去上课了,下课了他会找你聊聊的。”我们上楼的时候,他突然说:“早上,我不小心碰了那个同学,他就用书包砸我。我当然生气了,我就用椅子砸他。”我愣了一下:“你是在说早上发生的事?”他看着我:“是的。”“谢谢你和老师说话。”我搂了他一下,“现在我们先去上课,等下课了我们再来谈这件事,好吗?”
进教室的时候,在同学们略带惊讶的目光中我能感觉到他的些许不自在。我立刻抓住他把书放好、人做得很端正的机会表扬他。后来的一节课中,我表扬了他好几次。
下课了,他竟然对我说:“邰老师,我要去办公室找班主任。”突然间,我很感动,对他说:“让我抱抱你,好吗?”他走过来,抱了抱我。
这次沟通,我相信,无论怎样的情绪,会来也会走。而我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接纳,也加快了他负面情绪的转化。其实,每一个孩子天生都是温暖的。只要你是真的爱,他一定能感受到。如果他变得孤僻、倔强,我们必须从家庭的源头去寻找。
我知道,这件事只是一个开始,我期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