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欺凌的学校干预策略研究

2019-09-10万增奎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9年5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心理干预

万增奎

【摘 要】针对校园欺凌行为给受欺凌者造成的身心问题,建立欺凌心理干预机制,对卷入校园欺凌行为的学生进行危机干预与辅导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划分维度的不同,校园欺凌心理干预机制可分为事前与事后心理干预,可从学校水平、班级水平及学生水平入手进行干预,还可以从人格、认知及情绪方面对欺凌事件的当事人进行积极干预。

【关键词】校园欺凌;心理干预;学校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40-0015-03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由一个或多个学生持续、蓄意或恶意地通过孤立、侮辱、威胁、打骂、勒索等方式损害某个或某些学生的财务、身体和心理的行为。

根据校园欺凌的实施方式和表现形式不同,欺凌通常可以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直接欺凌是指不需要第三方介入的欺凌形式,按照实施欺凌的手段,直接欺凌可分为身体欺凌和言语欺凌。身体欺凌是指运用身体力量、身体动作来实施的欺凌行为,如打、踢、推搡、抓、咬以及勒索、抢夺物品等。言语欺凌是运用语言来实施的欺凌行为,如威胁、戏弄、辱骂、奚落、嘲弄和起外号等。间接欺凌指通过某种中介手段来达到伤害对方的目的,主要包括:背后说人坏话、散布谣言、社会排斥等。间接欺凌平时不易觉察,但对青少年的心理伤害更持久,受欺凌者会体会到被孤立、不受人欢迎等。

从提倡“治理”到关注“防治”,再到国家立法机关的专题调研,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学校层面建立欺凌心理干预机制,对卷入校园欺凌行为的学生进行危机干预与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事前与事后心理干预

1.事前心理干预。

学生应提高自我防范与保护意识,一旦发现校園欺凌现象要及时寻求支持。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自我管理,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控能力,增强共情能力。

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及时发现校园欺凌现象并进行技术性干预。要营造温暖安全的班级氛围,着力打造温暖安全的班级环境,创建同伴相互包容和互帮互助的班级文化,对弱势学生主动提供安全支持和帮助。此外,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向家长反馈,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学校应加强校园欺凌方面的相关培训,普及校园欺凌行为的应对技巧,教给学生应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具体方法。经常性地面向全校师生进行反欺凌的宣传教育,结合事件处理,分享防欺凌知识,使每一次校园欺凌行为的干预都发挥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成长环境。

2.事后心理干预。

学校应为受欺凌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包括个体辅导、家庭辅导和团体辅导三种形式。

校园欺凌的高危对象往往是形单影只的学生,人际关系越好、拥有朋友越多的学生,受欺凌的概率越小。可通过开展专业的社交技能训练、自信心训练,提高受欺凌者的社交技能,改善其同伴关系;给予学生应对欺凌的技巧指导,提高其自我保护与防范意识,学会主动与家长、老师沟通。

家庭辅导包括了解受欺凌者的伤害程度、家庭亲子互动情况,评估学生自身的康复能力和家庭的支持功能,唤起学生自身的力量,激活家庭互助系统。要提醒家长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多给予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团体辅导将校园欺凌的当事人邀请到一个团体中,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受,提升他们的移情和应对欺凌的能力,促使当事人结成反欺凌同盟。

二、学校层次干预

1.学校水平的干预。

学校水平的干预侧重于改变整个学校的气氛与校园文化,使之变得更加安全与和平。具体措施主要包括:(1)制定校规,让每位学生清楚哪些行为是欺凌行为及欺凌行为会受到的惩罚,倡导相互尊敬与非暴力行为。(2)建立欺凌行为匿名报告制度,鼓励学生遭受欺凌或看到同学被欺凌时进行报告,如果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卷入了欺凌事件中,也应该向学校报告。(3)监控学校的所有区域。(4)成立反欺凌委员会、教师工作小组与家长会,吸纳学生、教师、家长及学校其他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执行、监督干预方案的实施与评估。(5)禁止成人的欺凌行为,强调成人行为的示范作用。

2.班级水平的干预。

班级水平干预主要在于促进教师将预防欺凌行为的工作渗透进课程中。具体措施主要有:(1)制定反欺凌行为的班规,明确告知学生班级不容许有欺凌行为。(2)定期组织以“反欺凌行为”为主题的班会,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欺凌行为的知识,鼓励符合社会准则的行为。(3)强调旁观者在阻止欺凌行为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白在目睹欺凌行为发生时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并且能通过报告教师等措施阻止欺凌行为的发生。

3.学生水平的干预。

学生水平的干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改变其观念等。根据干预的对象可以分为对受欺凌者、欺凌者与旁观者的干预。

对受欺凌者的干预目的在于提升受欺凌者应对欺凌的能力,维护其自尊。具体措施主要有:(1)告诉学生容易成为被欺凌目标的行为特征,并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让自己不易受到欺凌。(2)训练学生的社交技巧与问题解决技巧。如告诉学生正确理解社交情境,在被人嘲笑或侮辱时要保持冷静,不要哭或者跑,寻找有效的帮助。(3)建立对受欺凌者的支持系统与保护系统。(4)提高受欺凌者的自我效能与自尊,如告诉受欺凌者并不是他们不好才受欺凌,不要批评受欺凌者没有处理好问题。(5)训练受欺凌者结交朋友、保持友谊的技巧。

对欺凌者的干预主要在于改变其对欺凌行为的态度,培养其移情能力与问题解决技巧。具体措施主要有:(1)通过情景剧或其他方式让欺凌者更好地理解欺凌行为的负面影响,培养欺凌者的移情能力。(2)明确告知欺凌者学校绝不容许欺凌行为的存在。(3)改变欺凌者及其家长对欺凌问题的看法。(4)让欺凌者学会控制与合理宣泄情绪。

对旁观者进行有效干预,有利于减少欺凌行为的发生。对旁观者的干预主要在于培养旁观者的责任意识与干预技巧,使其主动干预欺凌行为的发生。具体措施主要有:(1)了解自己的态度在欺凌事件中的作用,如果冷眼旁观甚至对欺凌行为表示赞许,将加重欺凌行为的发生。(2)学习向受欺凌者提供帮助的技巧,在他人受到欺凌时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1.人格层面。

在学生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从根本上预防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根据社会生态学理论,学校、社会和家庭应互相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认知、情绪和人格的正常发展,从而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面向教师的培训。教师对学生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公平公正的管理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2)塑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学生人格会受同伴群体的影响,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促进同伴间的交流沟通。(3)开展“家庭计划”干预方案。组织多个家庭一同参与课程和活动,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联结。

2.认知方面。

通过观察暴力行为习得的认知是导致校园欺凌的重要原因,国家相关部门需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遏制暴力等不良文化的传播。学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量,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方面的缺陷,特别是有伤人和自伤行为的学生,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等干预处理,防患于未然。

3.情绪方面。

情绪调节方式与校园欺凌呈负相关,良好的情绪调节会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最早对情绪训练的研究是美国的一项追踪研究,通过情绪训练组和非情绪训练组的对比,发现情绪训练组的儿童拥有更好的情绪管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更高的自尊水平和学术成就、更好的人际关系水平,而且拥有更少的问题行为。可见,对儿童情绪进行指导和干预,可提高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进而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通过梳理父母面对情绪所采取的方式与儿童行为的相关研究,也不难发现情绪教导对儿童情绪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父母情绪理念的干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心理干预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治理“校园欺凌”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