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地制宜的小学美术课堂

2019-09-10陈雪晖

天津教育·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特区美术课美术

陈雪晖

喜欢美术活动是儿童的天性,不管身在何方,对美术的酷爱是与生俱来的。广大农村儿童同样喜欢美术,且有很多儿童具有美术天赋。然而,由于农村学校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较低,专职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等方面原因影响了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无法发挥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上的作用。因此,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实施教学是解决小学美术课堂区域性差别的保证。

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小学美术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科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它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比老区与特区的美术教学,无论是是学生情况,还是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教具的准备,均存在很大的差别。

一、城乡小学美术教育的差异性分析

城里的小学,尤其是特区的小学,设施配备非常齐全。不管是多媒体教学设备,还是“互联网+”智慧教室的建设,都走在全国的前列,教学氛围浓厚,专职教师配比齐全。近年来,国家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着力加强教育脱贫政策的有效实施,农村及偏远地区的学校也配备了电子黑板及展台,教学硬件跟上了,但家长文化水平有限,难以有效开展美术教学。农村小学普遍规模较小,专任教师数量不足,部分学校没有美术教师,有的学校直接是语文、数学老师兼任。没有美术专用教室和材料,教师无法按学科特点根据课标实施教育,学生也接受不到标准的美术课堂教育。

二、区域性教学设计的差别

革命老区小学,硬件条件虽然跟上了,但专职教师缺口大,学生没有系统地上过美术课,高年级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热情低、审美意识薄。这个情况下可以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站在原有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上,重新设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法,制造多姿多彩的美术课堂。

备一节课,设计出适宜两地的两个教案,将相同的教学内容,针对老区与特区的不同,打造不同的教学设计,并将内容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教学设计,避免雷同。

在同课异构的过程中,设计符合学生情况的教案十分重要。为了设计好教案,采用去县史馆查找资料,拜访过当地民俗专家,寻找合适的美术工具,利用当地特色,如竹子、河流的石头等。同时可以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再把他们的想法融入我的教学设计之中,力求使课堂教学设计更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

例如,五年级的《色彩的和谐》一课时,就是根据区域性差别的思路进行设计的:在特区,可以让学生们戴上3D眼镜,将立体梦幻风格插画等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运用智慧教室的功能,指导学生从声影色中了解色彩的和谐搭配原则。指导学生去海边捡贝壳、拾海螺,认识大海四时的顏色变化,在平板电脑上画出大海的颜色。而在老区,可以采用现场写生的手法,指导学生认识色彩的变化。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颜色的变化,寻找创作的灵感。教无定法,教学应该是随着情况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仁者见仁,见仁见智,教学设计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适合学情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区别。通过《色彩的和谐》一课的不同设计,既解决了学生兴趣不足、学生基础较弱的问题,也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更与时俱进,更丰富多彩。

三、区域性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一)因“课”制宜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的工作不仅只是在课上,在学期初要拟好计划,要提前备好课。教师不是简单的教材搬运工,而应该把整套教材看成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的体系。教师要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实际情况设定每课的教学范畴、目标及重难点。除了根据课程标准备课,还要尽力优化课堂,不能改变课堂时长、给课堂增容。比如《美丽的纹样》一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在原学校,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点、线、面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在支教老区学校,可以将本课设计为2个课时。第1课时设计为侧重欣赏评述的部分,让学生把家中实用且常见的竹编、搪瓷制品带到教室,请他们观察器具上的纹样,分析其排列组成方式,再出示当地的民俗婚嫁用品,讲解纹样的由来,欣赏民间艺人的精湛工艺,这样既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让他们一下子明白纹样的作用,延伸出美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为突破第2课时的常规的教学重难点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当把一节课准备好,教学就有了方向,有了针对性和实效性,就会抛弃很多浮华、热闹而不实用的地方,设计出一堂高效务实的“课”。

(二)因“生”制宜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堂教学追求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在美术教学情境中学习美术知识,形成美术学科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鉴赏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一堂美术课的成败,关键看学生的参与度是否高,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创作出来的作品是否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所有的教学设计中,选择最适宜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模式。特区的孩子知识面宽,视野开阔,比较大方;山区的孩子性格温厚,动手能力强。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爱好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特区的美术教学注重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通过审美体验进行;而山区的美术教学则注重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感知,注重将美术作为另一种语言,来表达、表现生活。

(三)因“地”制宜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教材为支撑,努力挖掘老区当地的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重组或更改,使其更适合本地的学生特点和年龄特点,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比如在教学《家乡的桥和塔》一课时,生源都是本地学生,教学时,可以从学生们生活的这个小镇出发开始教学,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说一说自己对家乡的了解,谈一谈家乡的发展变化,聊一聊自己最喜欢的桥和塔,勾起学生最直接的记忆,再让大家集体交流,进一步丰富感受。在进行绘画时,学生就做到了心中有数,如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绘画中。不仅参与度高,而且巧妙地运用了身边的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的整合中,突出了美术学科教学的地方性特色,取得了不错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因“材”制宜

一个人的个性人格和素养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地方文化的浸染,美术作品的选材要充分发挥地域魅力,从学生常见的材料和物品入手,以轻松的姿态呈现,降低学生的畏难心理,又能使材料与学生认知特征相适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不同地域的物资物产不同,提供给美术课的材料也不相同。材料的质感及其社会属性能极大地丰富作品的表现力,也能看到创作者本身的生活环境。教师要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素材,为他们营造学习美术的意境,使他们能够在丰富多彩的意趣面前发挥想象力,激起创作的欲望。比如,在学习《抽象的雕塑》一课时,两个地区,两种“材料”:在特区,教师注重指导孩子观察与欣赏生活中的雕塑,发现抽象雕塑的设计理念,用块状材料、废旧纸盒制作抽象雕塑;老区人民家家会做芋饺,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将做芋饺外皮的材料带来,将毛芋、木薯淀粉、红薯淀粉,按3[∶]1[∶]1的比例制作原料,捏成抽象的雕塑,做成有造型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五)因“境”制宜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美术教学既是美术创作活动,又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农村是个广阔而美丽的天地,这里天高云淡,农田肥沃,秧苗碧绿,山清水秀,漫山遍野的奇花异草……无不为我们的美术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天然素材。在教学《奇妙的脚印》第二课时,建议教师带领孩子们走出学校,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素材。

总之,不仅是山区与特区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千差万别,甚至同地区不同校的课堂特色也千变万化,我们必须针对区域性的异别,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实际情况实施美术教育,解决教学中的普遍问题,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优势,克服重重困难,利用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制造创作的灵感,让孩子们仔细体会美术课的艺术魅力,把美丽传递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爱上艺术,让孩子们的童年如歌、如画,我们的美术课堂一定会多姿多彩。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特区美术课美术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美术篇
DC炫特区
陈云不赞成发行特区货币
美术课
找蜡笔
俄开设新赌场
阅读特区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