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幼儿园课程有闽南文化的温度

2019-09-10汤菲红

天津教育·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西街草药闽南

汤菲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兴国兴运,文化强民族强”。我园创办于1952年,是泉州市第一所公办幼儿园,地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的西街片区,毗邻开元寺东西塔,是一所办园历史悠久,桃李遍天下,办学质量广受赞誉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学园历经67载春华秋实,园所的教育文化与闽南文化一脉相承、积淀深厚,以“传承、创新、培育”为办园宗旨,朝着“闽南文化传承中幼儿创新精神与审美能力培育”的培养目标,砥砺奋进,积极创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优质保教环境。学园充分利用泉州地域优势,立德树人、以文化人,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幼为本,立足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精心打造童趣盎然的闽南文化环境,撷取优秀经典的闽南文化生成主题内容,围绕“西街景点、西街小吃、西街民俗、西街手工艺、西街戏曲”等线索构建富有闽南文化特色的园本课程,引领幼儿走进闽南文化,沉浸于优秀文化的熏染感化中,自主探索、感受、体验和操作,浸润心灵、绽放童真,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健全品格培育,养成良好习惯,开发多元智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融合闽南文化,打造闽派主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西街作为泉州最有历史的古街,文化底蕴深厚,民俗资源极其丰富,具有很深的文化教育内涵,是教师们教学的“活教材”,如此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我们开发和生成闽南文化特色的主题活动提供了一切可能。

我们遵循幼儿的生活需要和生活经验,追随幼儿的兴趣,师生共同建构、共同探求新知,从而生成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内容。如《西街古建筑》《漆线雕》《扬帆海丝》《闽南古典剧院》《刘鹏山草药铺》《西街庙会》《西街古早味》《西街花店》《西街宠物店》《闽南伴手礼》等主题。各班闽南文化主题活动能根据幼儿兴趣点确定线索,拓展主题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加强主题间各个单元的衔接。灵活选择和整合多种活动方式,如团体讨论、实地参观、发表、调查、展示主题活动等,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激发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和投入,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

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各班能关注闽南文化赋予的丰富资源,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与经验,注重五大领域的整合。孩子们在不断生成和发展的活动中自主尝试、合作探索,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建构,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二、融合闽南文化,形成闽派区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引导幼儿从实际出发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区域活动中,我们结合闽南文化,创设了多个游戏区,开展富有闽南特色的区域游戏,形成闽派特色区域。

如:语言区“古厝讲古”讲述《开元寺的传说》《孝感巷的传说》《郑成功的故事》等,进行“小小讲古人”的比赛,讲述泉州的故事,感受闽南的方言和特色,表演出了家乡的味道;表演区“闽南戏台”,投放表演“舞龙舞狮”“压脚鼓”“火鼎公火鼎婆”“拍胸舞”等特色道具,通过歌表演感受闽南舞蹈的表演风格,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乡土情感;科学区“刘鹏山青草药房”,提供了橘子皮、草药叶子、剪刀、喷壶、吸水布、碾药子、彩铅、放大镜、记录表等材料工具,让幼儿学习使用工具碾药、发现草药的秘密、给草药分类;动手区“闽南小吃作坊”,提供冬瓜糖、花生、面线、地瓜、萝卜等,让幼儿通过碾、捣、切、敲等技能制作满煎糕、元宵圆、面线糊、润饼菜等古早味闽南小吃,加强了孩子们对闽南饮食文化的感性认识;数学区“青青草药坊”,提供各种草药,让幼儿在“分草药”“找草药”“串草药”的模拟情景中学习感知分类、排序等数学知识;结构区“苏廷玉故居”,投放纸砖、方形纸箱、披萨盒、油画棒盒、茶叶罐、红砖屋顶、彩砖;花、草、人等低结构材料指导幼儿运用搭建、镶嵌、叠高、围合、组合等技能表现苏廷玉故居……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能力,增长了见识,而且对孩子的社会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三、融合闽南文化,创设闽派环境

环境就像一位“不说话的老师”,传递着教育信息、体现着教育价值。我们利用班级、走廊、过道、楼梯等空间环境,创设生活化的闽南文化教育环境。“古厝艺坊”里利用亲子活动制作的古大厝模型、砖雕、古厝窗格、燕尾脊等,让幼儿了解泉州古厝的传统文化风俗和特点,体验作为泉州人的自豪感。幼儿利用旧日历进行撕贴画组合而成的宋代古船、东西塔,运用折叠的小船装饰成泉州刺桐花映衬,让幼儿感受到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古老的艺术文化。

闽南特色人物绘画营造浓厚的闽南氛围,拍胸舞、火鼎公婆、惠安女、蟳㙛女、梨园戏、高甲戏等闽南特色人物贴画环绕整个班级墙面,让幼儿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韵味。孩子们和家长们收集、制作的富有特色的提线木偶、杖偶、布袋偶,形象各异,让幼儿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湛。元宵圆、满煎糕、面线糊、牛肉羹……这些家喻户晓的小吃,让幼儿走进美食,了解闽南的传统习俗及食文化;幼儿绘制的各种药草绘本及亲子制作的草药图书,各种卡纸剪贴的芦荟盆栽、蜡笔上色的紫蘇宝宝、自制叶脉书签、草药叶子拼贴画等,营造浓厚的“刘鹏山草药铺子”,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医药的博大精深……将“闽南文化”的传承寓于环境创设中,将“闽南文化”的元素寓于每个角落中,孩子们时刻被“闽南文化”陶冶。

四、融合闽南文化,挖掘闽派资源

《指南》中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泉州素有“戏曲之乡”“木偶之城”“南音之都”的美称,我们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带领幼儿穿大街、走小巷,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古街文化的灿烂和年代的久远。组织孩子到南音艺苑、梨园古典剧院参观,丰富幼儿的经验。利用秋游契机协手幼儿走进西街,感受西街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开元寺参观象征海丝文化的东西塔、泉州湾古船陈列馆等古刹胜景,听着教师讲述关于海丝古船乘风破浪远赴重洋的惊险故事。在文化内涵丰富的西街前,孩子们欣赏布局匀称、建筑优美、造型独特的钟楼和骑楼。在南音戏院欣赏拥有至少800年历史、被专家誉为“中国音乐史活化石”、韵味十足的南音,充分感受家乡的文化和历史……

五、融合闽南文化,打造闽派游戏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角色游戏里,孩子们生成了“泉州一条街”主题,“泉州旅行社”“闽南茶坊”“西街小吃城”等具有闽南特色的元素融入游戏中,孩子们扮演“泉州旅行社”旅游团成员,选择“泉州十八景”旅游路线,“闽南茶坊”里幼儿根据闽南人的“待客茶当酒,入门就泡茶”的闽南民俗,用教师提供的小茶具,有模有样地泡茶。泉州小吃城的面线糊、肉粽、满煎糕等在“老板们”的精心经营下,让食客们在品尝到美味的同时,也了解了闽南小吃的相关知识。

在结构游戏中,我们鼓励幼儿自行设计,分工合作建构结构复杂、规模较大的主题,如“蔡氏古民居”“开元寺”等大型主题建构,古厝弯曲的屋面、高翘的燕尾,孩子们用灵巧的小手表现闽南建筑特有的风格。在表演游戏中,幼儿表演梨园戏《踢球》、南音《直入花园》、闽南歌舞《拍胸舞》、《骑驴探亲》等,感受闽南舞蹈的表演风格,萌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和乡土情感。只要我们充分挖掘贴近幼儿的本土教育资源,并将其与游戏相结合,相信闽南文化教育资源一定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成为开启幼儿潜能的金钥匙。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根,教育应该担负起挖掘、传承、弘扬与发展民族和地区优秀文化的重任。让闽南文化带着温度落地,让有温度的闽南文化走进校园,让全园师生深受优秀闽南文化的浸润,让优秀文化影响人、培育人,共促幼儿的健康发展。融入闽南文化的园本课程的开展给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区域活动中融入闽南文化课程建构的实践研究”部分成果(课题编号:FJJKXB18-385)。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西街草药闽南
本草药名中的避讳
闽南文化传承
草药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泉州西街尽显“古韵新风”
闽南,闽南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松茂古道从西街到松州古城
西街往事
少年宋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