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9-09-10周邓伟
周邓伟
按照最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要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学习过程里面,让小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观点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充分体会多种数学方法解题的实际趣味性,从而强化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这需要数学教师采用问题导学法带领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把一个复杂的数学知识点变成很多简单的小学数学问题,从而逐步引导小学生获得正确的答案。问题导学法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积极主动、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学会从各种角度去思考数学问题,以数学的观点了解世界。
一、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过程里面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应用细节方面把握不足
目前,很多高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采用问题导学的方法进行授课,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尽管这些不足之处不会妨碍教师采取问题导学的方法去解决小学数学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下降。一是小学数学教师缺少关于采用问题导学法的相关理论指导,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虽然能够参加每周一次的小学数学教研会,但并不是每次小学数学例会都会研究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应用情况,并给予教师相应的改善建议;二是高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往往比较复杂。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逻辑性和关联性不够重视
问题导学法的内在核心就是小学数学教师通过事先精心设置的“数学问题”或“数学问题串”在数学授课过程中引导小学生学习。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只考虑单个数学问题的设置,而忽略其他数学问题之间的互相联系,只是把教学内容用问题简单地展现出来,没有对课堂中的问题开展深度加工。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完全理解问题导学法的内在核心,部分教师受制于小学数学教学任务的压力或急于完成知识点教学,仅重视问题导学法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存在的必然逻辑性。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忽视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促进小学数学问题生成时,大部分数学教师比较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但忽视对学生开展数学问题独立思考能力的训练。虽然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提出一系列新的数学问题,并时刻准备二次小学数学问题的提出。但二次小学数学问题提出的形式依旧重复之前的问题设置的形式,依旧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为主。尽管在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过程中,兴趣和自信心占据关键的位置,但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采用问题导学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必须关注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培养,也要时刻关注对小学生思考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忽视思维过程的重现
教师常根据当前教学目标的要求,让小学生思考数学问题,获得正确的答案,而忽视了小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重现,未让学生再次针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导致部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很难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教师虽然能够通过引领学生去思考数学问题,但是指导小学生的教学方式往往受限于数学教师自身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该环节里面往往习惯于将自身的数学思维方式强加给小学生进行学习,也习惯于把数学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直接通过教学传授给学生,进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的重现。
二、问题导学法在解决小学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一)围绕小学数学学习目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个小学数学问题的提出都应当紧紧围绕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小学数学问题导向明确,禁止提出无实际研究意义或对于当前学生来说特别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在关于厘米问题解决的教学中,本课的数学知识与实际技能目标是使小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采用不同的方式去测量物体实际长度。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当前统一度量单位的真正重要性;使小学生真正懂得测量具体物体的长度应该使用直尺,并且认识生活里面的长度单位厘米,从而初步建立关于厘米的具体长度观念,并学会运用厘米去对比具体物体的长度。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课堂的导入过程提出以下的具体问题:同学们,你们了解什么是厘米吗,厘米等于大米吗?这样的具体问题对于本课的教学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不仅不能有助于新课的导入,还会使小学生陷入不应有的误区。课程问题必须要围绕本课数学知识的真正核心展开。
(二)依据小学数学难度进行梯度区分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设计应在最符合小学生能力的范围内,属于“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程度,因此,要依据小学数学难度将具体问题进行难度梯度实际区分,既能让所有小学生充分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又能让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关于圆的学习教学时,采用具体的圆规画圆的实际知识点通常很简单,能够将正确画圆的具体步骤、方法和教学过程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直接在课堂上展示给小学生,让小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数学学习,真正掌握画圆的方法,如果是少数遇到的具体问题可通过小组或集体交流的形式进行讨论,共同寻求问题解决方法。如果学生已经掌握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固定数目的圆和其他线条或图形一起运用,创造出小学生自身喜欢的组合图形。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兼顾不同数学学习层次学生自学时的具体时间安排,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启发学生的联想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散
通过采用问题导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采取数学小组合作研究方式,提供小学生数学思维火花碰撞的具体载体。如果数学问题太固化,那么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就会被框住,不能充分思考不同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曾经有这样的一道数学问题:某农場食堂今天可以供应的具体荤菜有3种,素菜有5种。要求每人必须买1种荤菜和1种素菜,试问一共可能有多少种不同菜品的搭配方式?在这道题目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可以出示一张表格,让学生采取填写具体表格的方式将所有可能发生情况进行一一列举,从而解决数学问题,而实际教学里面,要想真正解决这个数学问题,除了填表格的方式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解决方法能够得出同样真实正确的答案,因此让学生发散思维,自主选择一种或多种的数学方法解决这个小学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性,还提供了更多的解题思维。
(四)小学数学问题的设置要有引申性
将小学数学知识点放在当前整个数学知识体系里面去思考,在进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问题解决过程里面,在小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数乘整数的实际意义和具体的计算方法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乘法与前一段时间学过的整数和小数之间乘法的具体计算道理相同吗?”从而引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深入思考和讨论,学生往往一开始的观点很不一致,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讨论,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通过分别谈一谈自身对问题的想法和理由,在解决的过程中经历从反驳到相持再到最后认同的整个过程,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对整个计算过程进行总结算理,最终进行揭示:所谓计算,就是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的方式得出实际有多少个计数单位。这样的小学数学问题的解决方式能够引导学生真正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不断挖掘具体的知识点,找到数学新知与旧知之间的实际内在联系。
三、结语
数学实际上是一门丰富有趣而又特别实用的自然学科,而采用问题导学法能够让学生们真正爱上数学。相信在今后教学中,问题导学法将会更完美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