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动式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
2019-09-10周燕玲朱懿敏
周燕玲 朱懿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慕课”“微课”为代表的网络在线教育资源和教学形式不断涌现,利用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和网络技术,与“主动式”课堂中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有机结合,对教学流程实现进一步重构和创新,是我院近几年教学改革的重点。本研究以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离散数学》为例,探索“主动式”课堂教学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总结其成效以及特点,为大学本科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与借鉴。
一、“主动式”课堂的组织
“主动式”课堂组织的核心的原则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备课预习”和“展示总结”两个环节,采用“分工合作”的手段,循序渐进掌握知识。
(一)备课预习
本环节是“主动式”课堂的基础。课前,学生针对教师预留的3~5个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导读方案、课程难点重点微视频及其他参考资料进行预习与备课。教师预留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息息相关,旨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探索课程相关知识;导读方案中包含了课程的难点、重点、学习目标、知识拓展等;课程难点重点微视频是教师以视频形式对课程难点重点内容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学生分为5~8人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与讨论、搜集资料、制作课件以及教学方案的设计。在此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储备与构建工作。
(二)展示总结
这个环节是“主动式”课堂的核心。展示时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担任课堂“讲师”。教师先导入课堂总体目标和内容,引导“讲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讲授,阐述“备课预习”形成的见解与观点,并通过小组间、学生间以及师生间的互动问答和讨论,对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分析与解答,最后对教师预留的问题予以分析并解决。教师在本环节中承担课堂总“导演”,控制课堂节奏,适时引导、适当解答、适度表扬,保证课堂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在总结环节,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反思,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
(三)分工合作
此环节是开展“主动式”课堂的方法。“主动式”课堂中各个环节都是通过学生间的分工合作进行实施的。在教师的协调和组织下,通过各小组的分工完成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各小组合作进行知识的传递和内化。在小组内部再进行分工与合作,完成“备课预习”与“展示总结”等环节。“分工合作”重视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团队合作中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共同探究,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离散数学》课程线上教学及管理平台的建设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基础课程,概念多、定理多、理论性强、内容丰富和高度抽象。为了满足学生多层次、多维度的学习需要,建设了以微课为核心,辅以在线视频学习交流平台和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离散数学》学习平台为核心的网络教育资源。
(一)课程“微课”设计
针对《离散数学》课程特点,对教学内容筛选与提炼,划分出核心知识点,选取适当内容拍摄微课。根据“主动式”课堂组织流程,将各知识点的“微课”视频分解为理论讲解与例题解析两个部分,并在每章的结尾增加重点回顾。理论讲解是对理论的深度讲解,例题解析中选用贴近生活的例子,方便学生理解。重点回顾对本章内容进行小结,串联各个知识点。课程“微课”紧扣教学内容,是线上教学的核心,是“备课预习”环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力支撑,也可作为学生课后复习的重要资料。
(二)在线视频学习交流平台
以慕课为主,含教材、PPT等网络上优质学习资源建立的在线视频学习交流平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筛选和推送优质资源,学生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评分和讨论。平台有一个在线学习交流系统,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在线问答与互动,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分享学习笔记和交流心得体会。这个平台为课程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大大扩展了课程内容的外延,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
(三)微信学习平台
微信学习平台是为教师提供的线上学习的过程管理平台。教师通过平台下发学习目标,提醒学生按时完成线上学习任务,监督各小组的备课与预习进度。平台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让教师及时掌握学情,调整教学进度。教师还能通过平台向学生推送精品学习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教学方案设计及实施
(一)课前环节
课前,教师提前2~3天通过微信学习平台将学生备课和预习所需的导读方案、微课、慕课等资源推送给学生。学生在导读方案的指引下,通过微课学习、小组交流与讨论以及在线视频学习交流平台上的线上讨论完成预习和备课。教师通过微信学习平台对各個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监控,通过参与线上讨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提供适当解答。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与督促的作用。
(二)课中环节
课中是在教室面对面授课阶段。“主动式”课堂的主要形式有教师总结和引入、学生“讲师”讲解备课的知识内容、课堂互动、解决思考题和习题、教师总结与设问等。
教师先用3~5分钟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性、概括性、扩展性的总结,并与本次课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衔接,引导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学生担任“讲师”进行教学讲解,在“主动式”课堂教学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最重要手段,是开展“主动式”课堂教学的核心。在教师对课堂的全局控制下,学生“讲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问答。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准备适时引导,对学生讲解时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关键知识点强调与总结,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解决,根据学生的表现对课堂适当调整。
课堂尾声,教师用3~5分钟对本次课的内容加以总结、整理,提出与本节和后续课程内容都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为下次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每个章节结尾,教师组织学生对本章知识点串讲,检验学生对知识框架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进入下个章节的学习。学期结尾组织全部内容的串讲,对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课中环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把控课堂的导演。
(三)课后环节
课后是学习总结和收获的阶段。教师通过微信学习平台发布课后练习,根据需要发布测试或课后思考题供学生网上完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学生通过微课进行复习,通过参与线上讨论解答疑问,通过对慕课和其它学习资料进行深度学习,扩展知识外延。教师通过各平台收集学生活动的客观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进行分析与总结,及时把握班级动向,进行教学反思,制定应对方案,在后续的课程中及时调整,引导学生顺利开展后续学习。
四、结语
基于“主动式”课堂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将“主动式”课堂的特点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将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充分应用到“主动式”课堂的各个环节。除了学生可以利用线上资源进行学习活动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线上的管理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实时获得教学反馈,将线上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为课程教学环节的一部分。通过教学手段与考核评价创新,扩大了“主动式”课堂的范围,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注:本文为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项目“基于微信的《离散数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编号:JXJG-16-12-2);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教改课题资助重点项目“MOOCs理念与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方式研究”。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