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班级功能的深度思考

2019-09-10阳建忠杨天菊

天津教育·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科新课改功能

阳建忠 杨天菊

班级是什么?班级能做什么?这个既简单而又复杂的疑问,再次唤起了我们对“班级”的深度思考。

以书本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论(德国科学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教育学被认为是“传统教育”的主要代表)认为:班级只是育知、育智的场所,只是育德的阵地;仅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舞台;这种看法到现在还同样影响着我们对班级功能的客观、全面理解;甚至有相当部分的教育工作者也同样如此认为,并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兴起,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应试教育被素质教育、素养教育强烈冲击,在新课程改革的强力推进、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界定等大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班级的概念、内涵、功能,以求满足未来教育发展的期求。尤其是作为一线德育工作者和班级的监守者——班主任,就更应该看清时代的召唤,着眼教育的未来,赋予并践行“班级”的新思想、新内涵、新功能。

因此,我们认为:当下的班级功能,应该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功能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功能转型,这种服务的转型将是未来班级发展的最终走向。

客观地说,这是由于国家教育改革的倒逼,迫使班级职能、功能的转型。

回想我们建国以来的8次课程改革,无不是自上而下,以一贯之的;虽然改革中有收获、有成效;但不足与教训也是十分突出的,尤其是在对“班级”的解构与重塑上是没有与课程改革同步的。也就是说课程变化了不少,花样也层出不穷;但班级仍然仅是知识的贩卖场,学生的竞技所,教师的育德台;甚至班级的管理者仍然采用的是赫尔巴特教育管理法:威胁、监督、命令和禁止;这不是学生真心想要的班级,也不是未来教育想要的。

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从考改出发,倒逼教改、课改,甚至学改;它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从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关心的本源出发推进本轮教育改革。就“班级”的走向而言,可以这样理解: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考试的样态呈选择性,不是一考定终身;考试的内容由知识性向能力性转型,不是仅靠“背”得分; 对学生的评价由静态的选拔型向以评价促发展的可持续型转变;这就要求学生要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教育工作者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向能力的培养者转型,尤其是班主任要从道德的宣讲者、班级的守护者向学生的多元化发展的发掘者、培养者、服务者、引路人转型。这一背景下,班级只能由单一型走向多样型,由应试型走向持续发展、多元发展型。

考试的指挥棒变了,倒逼着课程的变革、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方法的变革。新课程以开放型形式呈现;批判创新成了它的灵魂,回归生活成了它的最终归属;学生教师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制被无情打破了;班级以知识传授为阵地的堡垒被弱化了。这就必然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必须由封闭型走向开放型。

考试变了,课程也变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了吗?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变了吗?答案是肯定的:变了。师生间对话交流应建构在民主、平等、自由的关系上;教师的威胁、监督、命令和禁止的班级管理法不再被默认了。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班级“统治者”;而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咨询者、服务者、引路者。这些关系的变化,也就把班级的走向定格为“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服务场。

当然,即使是在新课改之前,不走班之前,服务本身也是其中的功能之一;但新课改背景下,班级应该轻管理,重服务;应该强化班级的服务功能。班级只有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并在教育教学行为上践行,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下面我们就班级服务的侧重方面进行探究:

一、班级要重点为学生的自主选课服务

学生自主选课是新課改的亮点也是难点,自主选课是建构在一定范围内的“学生想学什么就选什么”基础上的,因此,学生就成了流动的学生;这就打破了传统的“行政班”的界限,但这不是说不需要班级;我们反对片面的班级化,反对“放羊式”的走班制。我们认为“行政班”与“走班”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此时的“行政班”是为学生自主选课的提供者指导者;也是自主选课的交流场、展示场;也是分享受教育成果的必备场所。

二、班级要重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

新课改要求学生的学习是民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班级要为学生提供民主的土壤、合作探究的园地。以学科阅读为例,要求班级为学生提供学科阅读的书目,成立丰富多样的学科阅读小组,提供充足的学科阅读时间,形式多样的学科阅读平台,如实施语文学科阅读活动周、英语学科阅读活动周、自然学科阅读活动周、人文学科阅读活动周;每个学科的活动周,以本学科阅读为主,开展朗诵大赛,让学生的朗读声回响在课堂上、在操场上、在走廊间……还可以开展班级中、校园内学科阅读知识游园活动,让学科阅读知识随处呈现,既有知识的严肃性,又有阅读的娱乐性。这不仅扩大了班级界限,让班级呈现开放型的态式,还让班级的职能由知识的传授功能转向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服务功能。

学科阅读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冰山一隅,还有诸如学科自测、学科自评、学科学生自主说课等学生自主学习形式,都可以由班级来承担、来服务。

三、班级要重点为学生的生活服务

传统的班级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关注学生的思想品格;未来的班级是顺应新课改的精神,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关注的是他们多样态的生活方式;要让学生以班级为载体,面向社会、走向社会,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诸如:开展班级游学活动(走进科技馆,体味科技的日新月异;走进军营,感受保家卫国;走进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继承革命精神;走进红色胜地,传承革命精神;走进祖国大好河山,感叹祖国的欣欣向荣等等);开展班级劳动实践(走进新农村,收养一只鸡,一只鸭;走进新农庄,承包班级农田;走进苗圃园,收养一棵树等等);开展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开展环保你我行等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服务学生的生活。

四、班级要为学生的生涯规划,终身发展服务

传统的教育是工厂式的教育,是如生产零配件式的教育;而班级就成了生产的车间,千篇一律年复一年地生产着规格统一的成品或半成品;最终,学生的差异被忽视,学生的灵性被泯灭。新课改要求,班级要为学生提供生涯规划指导,配备生涯规划导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进行系统科学的一站式服务。诸如,有的学生属于学术性人才,就理应适合学术性高考;有的学生有音乐、体育、美术、书法天赋,理应走专业性高考;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喜欢操作就应该走技能性道路。这些仅是学生生涯的一方面,学生的生涯发展还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演进,会出现过程性反复,甚至错位性误判;所以班级,尤其是班主任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谋篇布局。

还有,班级要为学生心灵服务,班级要为学生的情感需求服务,班级要为学生各种关系服务;当然,这些服务在以往的班级功能认知中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但实事上,我们德育工作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没有以此为重点和核心演绎班级功能;所以,我们不得不提出:重服务,是班级功能的最终走向。

综上所述,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精辟论道: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所以班级的未来是走向人的心灵,走向人的灵魂;是以人为本,为人的发展而存在、为人的发展而服务的。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学科新课改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我有特异功能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