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信息素养是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关键

2019-09-10蔡强

天津教育·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信息化专业学校

蔡强

《天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把“面向新时代和信息社会人才培养需要,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首要工作原则,标志着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将从新起点向新高度迈进。在相关的《天津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指导意见》中,作为三项提升工程之一的“中小学师生素养提升工程”对包括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教科研人员在内的五类用户群体,明确了各自需要提高的能力范畴。

本文结合近年来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动经验,对基层电教部门和学校两个层面的工作现状与改进策略进行概述。

一、北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概述

北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从“十三五”开始,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学关系的变革为典型引路,以应用需求促进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为整体推进,以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为保障信息化工作良性发展,实现了“三通两平台”应用的进一步提升。

每所学校均建有录播教室,超过43%的学校接入到天津市校级网络同步教学系统中,利用《天津市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体验示范》和智慧校园创建等項目的推动,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地面”的联通,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的逐步深化,助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的普及;利用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达标工程的督促引领,使中小学管理与教学信息化应用的水平逐年提升,近两年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共获部级优课137课、市级优课361课,持续引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具体工作模式是,聚焦课堂的教学应用,以交互式教学媒体的应用研究,推动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本的教与学的方式转变;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搭建适合的展示交流平台,激励骨干队伍先行先试,逐步带动学校、区域的应用普及;抓好区域、学校两个层面的队伍建设,包括从区域到学校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纵向协同配合、区域专业技术人员与教科研人员横向协作、学校的教学管理与专业技术两支队伍密切配合。

总之,团队合作共同提高,保障了应用推动工作有效实施。通过区域整体推动工作,把教学资源、融合课、教育技术论文等展示交流活动有机关联,促进了教师在三个方面的能力提升。其中,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体现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融合课中信息化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体现了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的提升;教育技术论文作为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反思与总结,体现了教师的观念转变和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

这三个方面恰好能形成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中的闭环结构。因此,在各项推动工作中,以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应用研究为主攻方向,以专任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和教研人员的队伍整合促进应用水平提升,结合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力、学科、学段等特征,利用教学信息化大赛的组织选拔机制、专题培训、汇报展示与交流的系列活动,促进中青年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尤其是信息化教学观念的改变和能力的提高。

近两年,在市级以上教学信息化等展示活动中分获320个教师奖项和54个学生奖项,促进了教与学的方式渐进式变化。高标准通过了天津市义务教育现代化标准达标工程的验收。

二、应用推动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策略

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教学信息化这一项学校基础之基础的工作推动,同样也受学校管理层、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与保障、教师自身等诸多因素所制约。我们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发现仍然有一些困惑,如:管理者如何看待一张大赛的证书与教师的工作业绩?学校电教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如何通过参与大赛促进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区域教育信息化专业部门如何做好推动、保障、管理工作?等等。结合这些问题,我们通过转变工作方式尝试提高推动工作的有效性。

1.专业队伍建设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的关键。

专业技术保障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我区大部分学校处于农村地区,即便是城镇学校,一个人身兼信息技术教师、电教员、网管员甚至其他事务性工作的情况非常普遍,每年入职的新教师不仅供不应求,而且适应日益复杂的网络管理任务难度在提高。因此,全区百余人的IT队伍,依然无法满足日益深化的信息化应用保障工作。

从2016年开始,在调研的基础上,先在不同规模的学校尝试校园网络运维外包,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目前全区90%以上的中小学和直属单位,在自愿申请的前提下,组织向社会购买专业服务,通过构建由区域专业管理、学校专业技术教师和企业专业工程师三支队伍组成的教育信息化环境运维保障体系,帮助区域和学校解决网络应用中的疑难杂症,实现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制约应用的一块短板得以解决。

教育技术专业队伍转型势在必行。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推动需要一批能够伴随在教师身旁的专业技术人员。我们首先从信息中心自身抓起,分析了这支核心专业队伍的优势在于绝大部分有一线任教经历和多年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经验,因此在做好网信安全等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我们把工作的重心下移,定期到基层学校听课调研、交流研讨,这其中有城镇校,也有边远校。

在共同研讨中不仅发现了一线种子教师,而且对信息中心自身队伍的建设起到激励作用。工作也由之前的组织活动、技术支撑,向与一线教师探讨技术支撑下课堂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拓展,同时我们自身这支队伍与一线种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得以“同频”。

2.特色应用培育教学应用的种子选手。

电子书包应用促进课堂内外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近年来,我们以智慧校园创建活动为抓手,激发了学校在信息技术用于管理和教学等方面上水平的意识。在模范小学、实验小学、河北工大天津附小、霍庄子小学、辰风小学、小淀中学、集贤里中学等10余所中小学校,相继启动了电子书包进课堂的试验研究,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游戏化学习和及时反馈科学评价等方面开展了常态化、多样化的教学实践研究。

模范小学以“十三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为抓手,积极组织青年骨干教师开展电子书包的“常态课”应用研究,在组织落实、机制保障的基础上,涌现了一批勇于探索、善于研究、勤于总结的骨干教师,同时也在各学科应用模式上呈现了一批典型示范课例;实验小学鼓励青年教师勇于尝试,在即时测评等方面开展多次试验;河北工大附属小学开展同题异构教学观摩,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其他学校也在个性化学习、游戏化学习、情境化学习等方面作了有益尝试。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迅速提升,一批观念更新快、责任意识强、信息化领导力充沛的校长已形成了专业发展的态势。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逐步普及。以天津市教委“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促进资源应用的示范项目”为引领的“人人通”实验研究,全区开通关于网络学习的教师空间5754个、学生空间24236个、班级空间658个、家长空间24236个,覆盖了全体专任教师和小学高年级以上义务教育学段的大部分班级和学生。尤其是实验小学、模范小学等学校在班级管理、作业管理、家校互动和网络教研等方面展开了试点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并逐步在义务教育学校推广使用。

启动“创客教育”的探索。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主体的专题教研活动已形成常态,已有15所中小学开始将“创客教育”纳入校本课程。虽然启动时间不长,但已经呈现出增长态势。

精准测评促进个性化学习及指导。面向全区的网上阅卷及增值评价系统逐步完善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命题策划、网上阅卷、增值评价为主要环节的教学质量测评系统,促进了教学质量监测科学、精准。尤其是利用命题前试卷的整体策划,有针对性命题,为增值评价作必要的准备,增值评价系统则是对学校的整体学情状况进行分析,也能根据学科、教师、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教与学活动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思考

在队伍建设过程中,虽然通过运维服务外包使我们技术支撑与保障之短板暂时得以缓解,其实这只是从原来我们直接管理信息化环境的设备设施变为间接管理,管理的人员结构发生了变化。

众所周知,在管理各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从长远来看如何使这支跨界系统内外的队伍尽快磨合,在保障应用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一种技术支撑保障的长效机制,是下一步重点突破的问题之一,即构建适合教育信息化环境支撑保障的科学的运维管理体系。

区域教育技术专业队伍还需要壮大,我们已经聘请基层学校的骨干技术人员,成立教育技术中心组,共同承担对基层学校一线教师的培训任务,采用多种形式,针对广大一线教师的多种需求,展开培训工作。未来,这支队伍还要不断壮大,目的是为基层学校的应用输送健康的血液。

此外,观念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总目标,通过引导教师利用技术环境改进教学方法来实现,这都需要我们与教师一起不斷学习,共同研究,才有可能取得进展。刚刚完成的一项一线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调查显示,教师普遍还是关心课堂上如何讲,用什么方法讲。我们试图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对一线教师结合自身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展开多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再通过展示交流等平台,给教师专业发展增加外力,促进内生变量。

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和教育制度变革的内生要素,教育信息化2.0为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作出了重要指引。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化要求教师要在学科、学科教学方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技术三方面不断促进内部知识融合,北辰教育信息化工作也将以此为契机,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  徐德明  焦佳)

猜你喜欢

信息化专业学校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月“睹”教育信息化
部分专业介绍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