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2019-09-10张丁荣

家长 2019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张丁荣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启蒙阶段,因此,养成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情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任务。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会议认为,思想政治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今后人生的发展,政治教育具有铸魂培基的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做好《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如何让其核心素养理念深入学生心灵,接下来从核心素养视角来探讨一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改进途径。

一、核心素养的相关概述

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以及成长过程中,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品格以及终身发展的能力。也就是学生离开课堂,离开书本,走向社会生活必须具备的综合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解决的是培养谁、为什么培养、为谁培养等一系列政治性的问题。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更要培养其正确的思想道德情感。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具有一定的家国情怀,从小树立健康、活泼的政治、文化、历史、社会各方面的情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自主能力和参与社会三方面的内容,具体表现为文化底蕴、探究能力、学习能力、生活习惯、责任担当、创新实践等六大素养。它不仅是对道德与法治的正确认知,更是在道德与法治上自觉践行的行为倾向。其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不仅是对学科知识的学习认知,还体现为道德上、法律上、情感上、理智上的认识能力。其行为倾向不仅包括在思维情感上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更要在实践方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情况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事物往往有着较强烈的好奇心。但是,毕竟其没有一定的社会生活阅历,因此他們没有较强的事物认知判断能力。他们正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人生观以及德育观都还处于形成阶段,具有较高的可塑性。鉴于此,开设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需要通过正确、科学、有效的学科教学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思想、文化与道德修养基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其目标和开展过程应有所不同。小学生更容易接受正向的指令性语言,其思维的批判性还没有真正确立;中学生则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思维批判能力,更容易形成叛逆心理。为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要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给予学生更多正向的资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政治、道德、文化情感。《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的年龄特点和核心素养要求进行有效教学。

在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由于缺乏《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经验,因而无法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更没有形成和总结出完整、系统、科学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理论。这就导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都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表现为:没有落实生本教育理念,没有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些知识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矛盾显现出来,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无法更加有效地开展。

三、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

新时代呼唤一大批高素质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他们的引领下,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日益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要不断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地加入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新元素。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好各方面的社会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学生的素质,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提高教师素养,有机整合各学科教学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已经转变为综合性课程,其将品德、历史、地理、心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相融合,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并且结合了小学学习的其他学科内容,实现了知识的重叠和联结。这也就需要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技巧有所提升,教师需要深入把握教材的核心教学理念和课程教学结构,培养和提升教师自身对于小学各个学科知识的综合驾驭能力和教学能力,把自己打造成横跨多个学科的通才。

例如,在《天气虽冷有温暖》这一大单元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一下不同的天气变化的温度,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熟悉、感受到不同天气带来的温度变化,并用语言描述一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自我感受与体验。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如语文、地理、历史、美术等学科,进行学科整合,如,让学生描绘一下不同的天气下自然界的变化,并让学生在课堂中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天气和不同天气的特征,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画作,培养学生观察自然、表达感受的能力。这样有机地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和语文、地理、美术等学科整合在一起,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通过生动的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将课本知识中所表达的事物以直观的方式再现。这有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形成,也让学生能够有更真实的体验,从而能够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地发挥教学辅助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思想行为中正确的道德与法制观念,并能够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体现出来。因此,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成为广大师生欢迎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也同样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

例如,在《我是小学生了》这一单元中第2课“拉拉手,交朋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可以结合体育活动,让学生一起在班级中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与新同学交往,让学生在新环境中能够更快速地认识其他同学,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能够通过配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活动能够提高人际交往及适应能力,并且获得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情。

又如,在学习“吃饭有讲究”这一课时,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饮食生活习惯,还可以开展组织学生进行茶话会,在实际的吃饭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吃的文化,让学生关注家中的饮食生活并进行分享,再通过指导帮助学生养成学生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三)转变教师角色,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日益深入,促进了学校各个学科教学模式的改变,这也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开放度较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意识。因此,要实现教师角色改变,使教师从传统的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合作者。例如,在进行《我们一起做》这一章节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教授学生相关的手工制作技巧,然后再和学生一起进行手工作品的制作,可以和学生进行比赛,看谁在规定时间做出又多又好的手工制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不要着急去解决,应该引导学生去询问各位同学和教师的意见,让师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对话讨论,能够一起去分享帮助,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学会合作,明白合作的重要性,并且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变。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要蹲下身子,进入小学生的视野中,感同身受的和小学生打成一片,实现师生之间亲密“有间”的良好互动。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发现、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是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基础时期,教师必须优化《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转变角色,让他们能够早日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良好的核心素养。

(责编  唐琳娜)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