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动手操作”走向“有序思考”

2019-09-10张佳雯

关键词:张牌扑克牌动手操作

张佳雯

摘要:教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进行小范围的教学实验:在一个班上一节《神奇的10》数学实验课,紧接着做“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情况”课后检测;在另一个平行班不上任何课,就立刻做同样的课后检测。这节课,设计多个“扑克牌凑十”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动手操作,验证假设,进一步认识10的重要性,巩固掌握10的分与合,并熟练运用到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中,体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规律。课后检测的统计数据表明,这节课大体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反思可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意识和有序思考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关键词:数学实验动手操作有序思考教学实验神奇的10

将动手操作(感性认识)和动脑思考(理性认识)结合起来的数学实验,是探究、发现、验证、理解数学知识以及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并能很好地克服数学的抽象性带给学生的枯燥感和障碍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

教学完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的加、减法”后,笔者进行了小范围的教学实验:在所执教的一个班上了一节《神奇的10》数学实验课,紧接着做了“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情况”课后检测;在所执教的另一个平行班不上任何课,就立刻做同样的课后检测。

一、《神奇的10》教學设计

设计多个“扑克牌凑十”的实验(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动手操作,验证假设,进一步认识到10的重要性,巩固掌握10的分与合,并熟练运用到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中,体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KT板、扑克牌。

全班学生分为4个大组,分别拿红桃、方块、黑桃、梅花的牌;每个大组分为3个小组(多数小组4人,少数小组3人),每个小组拿2副扑克牌中同种花色的1-10牌,准备一个十字形框、一份学习单。

(二)课前交流,吸引学生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游戏吗?要玩游戏一定要遵守游戏规则,下面我要来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会不会玩游戏。拍手:我拍几,你拍几。

师从刚刚的小游戏中可以发现,咱们班很多小朋友都能做到眼睛会看、耳朵会听。不过,要学好数学,还要会发现、会思考哦。

[设计说明:课前交流,通过“我拍几,你拍几”的游戏,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对学生提出下一步的学习要求,为接下来的数学实验活动做铺垫。]

(三)闯关游戏,有序思考

师(手拿扑克牌,牌背面对着学生)小朋友们,看今天张老师带来了什么?我们继续来玩数字扑克牌的闯关游戏。准备好了吗?请闯第一关。

活动1:2张牌凑十,看谁找得快。

出示活动要求:①同桌两人合作,将1副扑克牌中同种花色的1-10牌摆成一排;②每人拿1张牌,使2张牌相加等于10;③多次游戏,看谁找得快。

活动2:3张牌凑十,看谁组得多。

出示活动要求:①小组四人合作,将1副扑克牌中同种花色的1-10牌摆成一排;②三个人各拿1张牌,使3张牌相加等于10,第四个人将成功的3个数记录在学习单上;③多玩几次,看哪个组组得多。

启发:我看你们都没有用到8,我能出8吗?为什么不行?我能出9吗?怎么又不行?那最大只能出几?

思考:回想一下,我们刚才先是思考最大只能出几,按照顺序思考,这样就能够把答案不重复、不遗漏地罗列出来了。

活动3:5张牌纵横凑十,看谁会思考。

出示活动要求:①小组四人合作,将1副扑克牌中同种花色的1-10牌摆成一排;②拿出十字框,按照图1所示,先摆好2张牌;③三个人各拿1张牌,摆在十字框剩下的空白处,使横行和竖行的3张牌相加都等于10,第四个人将成功的3个数记录在学习单上。

提问:你是怎么摆的?有几种不同的答案?我们来读读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活动要求:①小组四人合作,将1副扑克牌中同种花色的1-10牌摆成一排;②拿出十字框,拿出5张牌,摆在十字框的空白处,使横行和竖行的3张牌相加都等于10;③思考一下怎么摆比较快。

反馈:看看这几个小组的成果,你有什么发现?能一次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设计说明:活动1,进一步巩固之前“10的分与合”的知识点,同时为后续复杂的操作活动做铺垫。活动2和活动3,从无序尝试到有序思考,从提出猜想到找到规律,发现蕴藏在其中的“最大数”“中间数”的奥秘,在合作操作中,既能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寻找规律的意识,增强小组合作的能力。]

二、课后检测

(一)检测题目

1.如表1,妈妈给了朵朵10元钱,正好买了3件文具,朵朵可能买了哪三件文具呢?

(二)统计项目

1.“完成时间”人数统计:A.10分以内()人;B.10—15分钟()人;C.15分钟以上()人。

2.“第1题选择方法”人数统计:A.选对4—5种方法()人;B.选对1—3种方法()人;C.没做好( )人。

3.“第2题选择方法”人数统计:A.选对2种方法()人;B.选对1种方法()人;C.没做好()人。

4.“第3题选择方法”人数统计:A.选对4—6种方法()人;B.选对1—3种方法()人;C.没做好()人。

(三)统计结果

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课后检测各题作答情况统计如下页表2所示。统计数据表明,这节课大体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反思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意识和有序思考能力在数学实验活动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一)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皮亚杰强调:“儿童要充分活动,在活动中动手、动脑进行探索,通过活动逐步丰富认表2

统计

项目实验班级非实验班级ABCABC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人数占比%11845%1845%410%1432.6%2046.5%920.9%22050%1640%410%1534.9%1637.2%1227.9%32665%1230%25%1432.6%2148.8%818.6%42050%1640%410%37.0%3479.1%613.9%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儿童自身积极的活动,让儿童探究、发现知识。”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通过操作,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操作、观察与思维、语言有机结合,从而多渠道地完成知识的内化。

本节课设计了3个层层递进的“扑克牌凑十”操作活动,牌的张数在增加,活动任务也在变复杂。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进行操作及讨论,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疑是思之始,思是学之端。”“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进。”学生不停思考的前提是常有自己的问题。当学生在课堂上什么问题都没有的时候,课堂教学也就停止了。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感悟10的分与合。比如,活动3中,学生先仿照样例填充教师提供的十字框,再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中间数”的重要性。学生提出了不少很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他们先猜想“中间数”除了5,可不可能是4、3等其他数;再思考填充十字框到底有多少种答案,怎样才能把所有答案都找出來。带着这些问题,他们和同伴一起实验,验证猜想,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培养了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

学生的操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思维过程的体现。因此,动手操作不仅是帮助学生搭建知识、发展潜能的桥梁,更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载体。有序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特征(方式)之一,有序思维是数学教学需要渗透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

如活动3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关键知识点“中间数”之后,启发学生思考“中间数”可能是哪些;引导学生确定“中间数”可能是1、2、3、5之后,又启发学生思考另外两个数可能是几:以1为例,另外两个数合起来是9,于是,引导学生探索9的分与合,有序思考9可以分成2和7、3和6、4和5。通过有序思考思想的渗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按顺序一一列举,既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当然,笔者也发现一些教学流程和课后检测中可以改进的地方:这节课可以安排在教学完“10的分与合”后;对于教学流程的说明,语言可以更清晰简明;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前测,从而对比前后的检测数据,使教学效果更有说服力。

猜你喜欢

张牌扑克牌动手操作
混乱的扑克牌
猜牌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扑克牌的预言
扑克牌中的数学
巧摆扑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