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没有饥饿的世界,他们把杂交水稻种到非洲

2019-09-10

华声文萃 2019年7期
关键词:农科院马达加斯加方志

方志辉现在都清楚地记得,2012年10月6日下午在马达加斯加马义奇河河边散步的情景:年轻人阿曼德一个人穿着短裤和无袖T恤站在空独木舟上,撑着一根长竹竿逆水而上。几个顺水而行的舟夫驶过他身边,那是和他同住一个村子的农民兄弟,每个人的小船上都载着自家生产且自给有余的几筐稻谷,正运往下游的拉哈布吉粮食市场。

“这几年,由于种植了杂交水稻,每年家里都可以卖掉几担余粮。你看,我刚从集市返回,”阿曼德和方志辉很是熟络。“听说袁氏种业正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生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种子的效益会好很多吧?我好期待和他们签订生产种子的合同。”

彼时,湖南省农科院“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项目已开展6年,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已两年。作为项目负责人,方志辉在马达加斯加也度过了6个年头。

阿曼德当时期盼的眼神一直深深印在方志辉脑海里。时间来到2019年,马达加斯加已成为非洲杂交水稻推广面积最大、12年从未间断种植杂交水稻的国家,杂交水稻的芳香在这个非洲第一大岛上飘荡。

马达加斯加位于非洲大陆以东、印度洋西部,是联合国认定的世界不发达国家之一,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水稻种植已有约2000年历史,全部为常规水稻。

多年来,由于水稻等农作物单产低,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需要进口约20万吨大米。马达加斯加政府迫切需要引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并希望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也愿意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帮助非洲共同发展。

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上,中国政府承诺,在3年时间内,为非洲援建10个有特色的农业示范中心。2007年8月,湖南省农科院获批承担“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项目,作为援非十大农业示范中心之一率先启动。

方志辉告诉记者,在湖南省农科院与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商谈合作时,对方提出除希望中国支持杂交水稻品种的试验示范及技术培训外,还期盼能将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与马达加斯加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相结合,培育适宜在马达加斯加种植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并引进中资企业运作从而实现种子生产本土化。

为此,湖南农科院引荐了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在马达加斯加发展杂交水稻。

2010年,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在马达加斯加投资注册了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配合湖南农科院很好地实施了杂交水稻技术在马达加斯加的本土化。

在方志辉看来,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渔”,只有像阿曼德这样的农户真正对种植杂交水稻感兴趣,项目的影响力才能长久。否则项目组离开,马达加斯加的水稻种植又将回到以前的状态。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非常稻》一书的序言中这样写道:“道可道,无恒道”,每种杂交水稻都要扎根于它独特的生存环境,没有一成不变永不言败的水稻种子,必须不断创新、通变求新来适应环境,“稻”(道)永远在变化中。

在马达加斯加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青蛙是益虫。但在马达加斯加,有一种青蛙喜欢吃秧苗,是一种害虫。”方志辉介绍,这种青蛙不仅吃杂交水稻的秧苗,当地水稻品种的秧苗也照吃不误。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项目组必须及时调整栽培方案。

经过4年试验,项目组育成了3个适合马达加斯加种植的中熟偏迟杂交水稻组合,经过试种,表现出强大的增产潜力,该品种含有当地材料遗传背景,因而抗病抗虫性比中国引进的品种更强、产量更高。其中,2009年,在马达加斯加试种的惟楚902-3百亩示范片平均产量达到8.5吨/公顷,在同等栽培方式下,比当地品种增加2.46吨/公顷。

“这个‘混血儿’必须得与当地环境相结合才能有这么好的效果。”方志辉介绍,目前,项目在马达加斯加本土化生产杂交水稻种子累积达到400.95吨,从中国进口杂交水稻种子累积达到390.5吨;累计在马达加斯加推广杂交水稻面积52.45万亩,增产稻谷104900吨。

2013年9月23日至2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连续3天报道了马达加斯加的粮食自给梦。

当地农户厄内斯特说:“我的家族多代种植水稻,现在我种杂交水稻,产量高、品质好,我希望种得更多些。今年我种的75亩水稻,产量比当地的品种高出两倍多,卖到市场上去,每亩纯收入是460多元。而种植当地水稻品种,每亩的纯收入只有100元左右。”

中国与马达加斯加,分别位于北半球与南半球。一粒神奇的水稻种子,让两个神奇的国度连接在了一起。在马达加斯加有这样的风俗:家里来了客人,送上稻谷是最好的礼物。而湖南省农科院的科技工作者,将这份最好的礼物在马达加斯加传递开来。

湖南省农科院与非洲的情缘还远不止如此。

2018年,湖南农科院与马达加斯加国家农科院及袁氏马达加斯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马达加斯加联合成立了非洲杂交水稻研发中心,并于2019年5月,在马达加斯加召开了“第二届杂交水稻研讨会”。

2019年6月,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召开。博览会期间,将设置“中非经贸合作案例方案展”,着眼于中非经贸合作经验和模式的总结与推介,向非洲传递“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模式”。

除准备提交《杂交水稻非洲推广的马达加斯加模式》这一案例外,湖南省农科院还计划申报《“一带一路”框架下杂交水稻“走进非洲”——几内亚比绍行动方案》。

“前往几内亚比绍的杂交水稻专家组成员已基本确定,2019年有望走进西非这个神秘国度。”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曹孟良说。

(注:本稿件截稿时间为6月15日)

链  接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因为经常下田,皮肤黝黑,曾戏称自己是非洲人。事实上,袁隆平只到过一次非洲,但是他却有不少非洲朋友。

袁隆平与非洲结缘,始自上世纪90年代。1994年,湖南杂交水稻中心开设国际培训班,培训班学员来自世界各地,并逐渐出现了非洲朋友的身影。

随着杂交水稻的亩产屡创新高,袁隆平院士在世界上的名气越来越大。从2002年开始,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南苏丹、塞拉利昂等七个国家的元首、或者农业部长到访长沙,并专程到湖南杂交水稻中心拜访袁隆平。

几内亚比绍总统若泽·马里奥·瓦斯,是袁隆平最新结交的一个非洲朋友。瓦斯2014年当选总统后,在该国致力于推广水稻种植,把该国粮食的产量,從每公顷七、八百公斤,提升到了每公顷两吨,他也因此被国民称为“水稻总统”。之所以拜访袁隆平,就是想在该国种植杂交水稻。

不仅是政界要人、农技专家,不少普通非洲朋友也都认识了这个皮肤黝黑,精神矍铄的中国老人。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非洲父亲”。

目前,袁氏种业在非洲成立了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隆平高科在利比里亚、尼日利亚等国开发水稻种业生产,已经有11个非洲国家种上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重点还是在非洲。它的潜力很大。

猜你喜欢

农科院马达加斯加方志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和爸爸一起回到童年:唤醒你,治愈我
省级农科院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对策
基于农科院财务会计处理分析
依托信息技术 深化拓展探究
设置方志学专业硕士学位探讨
如日中天 彩云追月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的实践、体会和建议
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