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芳华已逝 情谊长存
2019-09-10
翻开厚厚的相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李贺君教授开始回忆,最初想起的,竟是从北京飞往塞拉利昂首都那长达7天的冗长旅程。1973年3月,医疗队从北京出发,途经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卡拉奇,伊朗德黑兰,黎巴嫩贝鲁特,希腊雅典,德国法兰克福,到达英国伦敦。而后,从伦敦前往西班牙马德里,再飞抵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
“听说现在飞往弗里敦只要30小时,是真的吗?”他向记者询问,当听到肯定的答案时,这位80岁的老人笑了,感叹,“变化真大啊!”
从而立之年,到耄耋老人,岁月流逝,沧海桑田。这期间,世界发生沧桑巨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改革开放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塞拉利昂政坛浮沉,内战迭起,终趋于平静。不变的是,困苦岁月里,中国与包括塞拉利昂在内的非洲各国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积累下的深厚情谊。
1963年1月,中国第一个向世界宣布派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开创了共和国援外医疗队的历史。1973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历史上第一次向非洲派出援外医疗队,亦是湖南省首次。骨科的李贺君老教授便是首批医疗队的5名队员之一。
每谈到援非经历,李贺君满是骄傲:“为国际主义援助而贡献力量感到光荣!”他不止一次表达过这种骄傲,一如从前。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临行前他面临的窘境——母亲身患重病,两个儿子分别三岁、四岁,而妻子,还在部队。
怀揣着一颗爱国奉献之心,他含泪告别慈母和妻小,风尘万里,于1973年3月31日,踏上了非洲大陆——塞拉利昂,开始了在塞首都弗里敦市两年零四个月的异域生活。
医疗队驻扎在弗里敦的罗蒂芬克医院。彼时的弗里敦市,终年蚊虫滋生,疟疾肆虐,即使是首都,也几乎没有环卫工人,到处可见被苍蝇包围的垃圾堆。当地百姓习惯吃手抓饭和生冷食物,更易滋生疾病,“最常见的病是疟疾。”
与糟糕环境相对应的,是十分稀缺的医疗设备和人才。“当时,塞拉利昂这个国家的医护人员只有几十人。”在短时间内,医疗队迅速完成了将我国援建的全套医疗设备安装、调试,包括药品、检验设备、放射科机器、用品、手术室的改建、手术无影灯、手术床的安装、手术室的机械、消毒准备等基础性工作。
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接诊的病人来自塞国各地,甚至还有来自邻国的病人。每当看到门诊台前那挤满的人群中,无数双眼睛满含对健康的渴求和对医生的敬意,医疗队员便深切地感到一份职业的神圣和自豪。
李贺君所在的医疗队在塞国工作期间,时任塞国总统史蒂文斯曾两次到罗蒂芬克医院视察并看望来自中国的援非医疗队员们。第一次是在1973年8月27日,总统亲自主持为医疗队修建宿舍;第二次是在1974年12月参加罗蒂芬克医院附属工程竣工典礼。史蒂文斯高度赞扬塞中两国医务人员的辛苦劳动和真诚合作,赞扬塞中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日益增进的友谊。
1975年8月,李贺君所在的中国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归国。岁月匆匆,时间进入21世纪,工作繁忙的李贺君一直没有机会再踏入那片土地,只能在静谧的夜里,把这份想念放在心中。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塞拉利昂的朋友一直没有忘记他和中国医疗队。2006年11月7日,时任塞拉利昂总统卡巴阁下来我国访问,特地来到了湖南,专程参观了湘雅二医院并看望援非医疗队员。
链 接
医疗无国界。1973年,湖南省向塞拉利昂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1985年又增加了向津巴布韦派遣医疗队的任务。时光荏苒,湖南医疗援非的步履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
2015年,塞拉利昂总统向湖南医疗队颁发该国最高荣誉的金质奖章;2016-2017年,中国驻塞大使馆连续两年向国家卫生计生委、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各派员单位致感谢信;2018年,津巴布韦总统办公室、卫生部向湖南援津医疗队发来感谢信……一份份荣誉背后饱含的是所有湖南援非医疗队的辛勤付出,是中非人民不可割舍的深厚友谊。
截止到2018年,湖南省先后向塞拉利昂、津巴布韋派出长期援外医疗队员36批439人次,短期援外医疗人员13批157人次,诊治患者83万人次,完成各类手术20万余台。
2014年西非爆发的那场埃博拉疫情,更是牵动了亿万中非人民的心。在最危难的时刻,湖南医生和非洲人民站在一起,患难与共、风雨同舟,共同完成了一场守护生命的跨国救援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