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需要“指南针”
2019-09-10孙娜
孙娜
经常听到有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从教多年,自己一直都是勤恳敬业,不曾有丝毫懈怠,可为什么别人成名时,自己还只是个事业平平、业绩淡淡的教书匠?
每次聽到这样的抱怨,我也会扪心自问,但始终无果,直到最近偶然读到一篇短文方才醒悟。
撒哈拉沙漠腹地有一个小村庄叫比塞尔,它紧贴在一块仅有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要走出这块沙漠,需大约三昼夜的时间。为贫困的生活条件所迫,村民们曾一次次试图离开那里;但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他们都一次次地返回了原地。
1926年,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肯-莱文带着极大的困惑来到了这里,他想看看村民究竟为什么走不出沙漠。他收起了指南针等设备,雇佣了一个比塞尔人带路。第11天的早晨,面前出现了熟悉的那小块绿洲,他们竞又回到了比塞尔。此时,肯·莱文终于明白——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为他们没有指南针,又不认识北斗星;而比塞尔在方圆上千公里的沙漠中央,没有指南针,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凭着感觉前行,人们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会是卷尺的形状——最终又回到起点。后来,肯·莱文教比塞尔人认识了北斗星,村民沿着北斗星指引的方向,只用了3天,就走出了大漠。
读罢这则故事,笔者深受触动:能否走出沙漠,方向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正确的方向,其最终结果就是原地转圈子。
其实,教学工作就如同在沙漠中行走,为什么有的人工作了几十年,却始终在原地打转;而有的人虽然参加工作没多久,却可以迅速脱颖而出?原因可能很多,但重要的一点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前者心中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只是将工作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每天仅为生存而工作。这样的教师,自身的业务怎会有所提升?
而后者的心中往往都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努力方向,并朝着这一目标一步一步地去努力。他们把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项教学工作都当作一个新的开始,在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中不断探求、总结教育教学规律,探索创新教学的新思路,最终创建出独特的教学思想体系。不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发展,也让自己成长为业内的行家里手。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名师与普通教师先天本无差别,后来之所以拉开距离,关键在于工作中有无明确的目标。作为教师,要想在专业上取得成就,就必须给自己确立一个清晰、明确的奋斗方向,并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获得成功。
(责任编辑:李迪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