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博物馆里包饺子

2019-09-10蔺靖瑁

奇妙博物馆 2019年4期
关键词:交子张仲景馅儿

蔺靖瑁

你是不是博物馆迷?是不是经常去博物馆?可是你应该没有在博物馆里包过饺子吧!哈哈,我就在博物馆里包过饺子!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那是一次在博物馆举办的“食饺话团圆”亲子活动,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就報了名。活动当天一大早,我们一家人就来到了博物馆。来的人可真不少!咦,饺子在哪儿呢?别急,博物馆的老师先给我们讲了一个饺子的故事。

名医发明的饺子

相传,饺子是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发明的。有一年的冬至,寒风刺骨,张仲景带着弟子一起走在回乡的路上。走到白河岸边,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穷人,他们面黄肌瘦,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心里很难受,就叫自己的弟子买来羊肉剁碎,加入辣椒和一些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送给大家吃,暖和的食物治好了很多人的冻耳,这种食物就被叫作“祛寒娇耳汤”了。由于张仲景是冬至这天去世的,又在冬至这天为大家做了祛寒娇耳汤”,为了纪念他,后来每年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吃,还说冬至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被冻掉啦!

“小拱桥”和‘“翡翠白菜”

讲完了饺子的故事,该包饺子啦!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了博物馆后花园的一个小门旁边。这是一个精致的小厨房,我们一进门就闻到了香喷喷的味道——是饺子馅儿和蔬菜汁面团的味道。这些面团真好看,有绿色的,有粉色的,还有白色的……

把手洗干净后,我们走到桌子旁,桌上摆着香喷喷的肉馅儿和面团。有一个叔叔走了过来,用手揉大面团,搓成条状后再揪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剂子,妈妈负责擀皮,我拿了一个擀好的面皮,用筷子夹起饺子馅儿。我刚把馅儿放到饺子皮上,妈妈就对我说:“馅儿太多了,一会儿捏不住,煮饺子时会被煮破的。”我马上拿筷子又夹回去一些馅儿,然后把饺子的两边捏合上。我捏的饺子长长的,像一座小拱桥。旁边的阿姨捏的饺子胖胖的,像一棵“翡翠白菜”一因为她捏饺子是往,上捏的,饺子的褶子又是绿色的,饺子下面还沾满了面粉,这就形成了一棵水灵灵的“翡翠白菜”。

好吃不过饺子

中国人对饺子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很多重要的日子里,饺子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入伏要吃,立秋要吃,冬至要吃,春节更要吃。真可以说是从春吃到夏、从秋吃到冬了。冬至吃饺子的故事你已经知道,那你知道春节为什么要吃饺子吗?

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代就有了。在过去,中国人习惯用十二地支来记录时间,十二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我们现在还用它们搭配天干来记录年份。在以前,人们把一天二十四小时按地支分成十二份,子时就相当于夜里23点到凌晨1点这段时间。正月初一这天的子时,连接着过去的一年和新的一年,中国人管它叫“交子”。饺子和“交子”正好谐音,所以春节吃饺子就成了人们祈求新年吉祥如意的一个习俗啦!

猜你喜欢

交子张仲景馅儿
公园之美
“好运”饺子
清明?上河图(童话版)
悬壶济世的张仲景
包饺子
真假交子
此人是中国古代名医,也是欧洲人最敬仰的中国医生
精明的四川人和“交子”
老北京民俗饮食大观
善良的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