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教于生活和游戏中实现幼儿的自我充实

2019-09-10王莉

教育界·A 2019年7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生活

王莉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教育应关注幼兒的生活与游戏活动。本文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教学游戏化的角度出发,注重寓教于乐,旨在通过拓展生活空间、创设自主游戏、构建学习经验等策略的实践研究,促进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在游戏中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游戏

幼儿需要什么?需要全面、和谐的发展。从“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来看,幼儿的发展实际上是幼儿自我成长并不断充实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在课程构建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应该紧紧围绕幼儿的生活开展,通过游戏寓教于乐,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一、寓教于生活中,促进幼儿的自我成长

陈鹤琴先生指出:“课程要从实际生活和体验中来。”这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要珍视游戏与生活的独特价值”是相符的。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教育契机,“一日生活皆课程”。

1.在丰富的生活中感知

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幼儿就难以获取丰富的愉快体验。因此,幼儿所接触的生活环境越丰富,积累的经历就越丰厚,能力的发展也就越充分。《纲要》的新观念打破了单一和封闭的学校教育,充分开放了教学空间,幼儿的学习开始走出教室和幼儿园,进入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在认识春天的花时,教师不再局限于教育挂图或是折来的花枝,而是带幼儿到鲜花店、栽培基地尽情地欣赏,在自然角、种植园亲自播散种子。在认识动物时,教师不再局限于自然角的饲养,而是带幼儿到附近的市场、水族店、动物园认真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与不同的环境、人、事物互动,不仅开阔了视野,同时也丰富了认知。

2.在现实的生活中实践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幼儿的经验、能力是教师教出来的,而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幼儿的经验、能力是他们自己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例如,在《可爱的小鸡》主题课程中教师进行如下区域活动设置:(1)操作区,将一大一小的两个圆片装订起来制作活动的卡纸小鸡,转动圆片以表现不同的体态;(2)认知区,观察笼子里活泼的小鸡,给小鸡喂食;(3)美工区,通过绘画、折、剪、粘贴等方式展示自己喜欢的小鸡;(4)语言区,通过阅读绘本、操作玩偶或美工作品讲述有关小鸡的故事等。幼儿可以在这四个区域中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主选择不同的活动区域进行学习,在探索实践中获得多方面的体验。

年龄、知识、经验以及生活能力等实际情况决定了幼儿的实践是不能超越自身能力的,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并通过人与物的相互作用而不断成长,这是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在“我长大了”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为自己过生日、量身高、称体重、测视力,并通过观察记录长大一岁发生的各种变化;在“小吃节”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教导幼儿自己动手和米团、做汤圆、煮汤圆、吃汤圆。幼儿总是以主体的身份在各种活动中发展自己,从而在原有经验和现实感受的相互作用中,建构新的经验,积累新的知识,充实自身的情感。

二、寓教于游戏中,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

1.在自主的游戏中体验

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产生本能的感受、认知的需求和个体的差异,同时游戏又为幼儿提供了自我表现、自我需求、自我成长的机会,因此在幼儿自主的游戏活动中,个性的发展才是最充分、最和谐的。例如,在主题课程《我爱我家》——“认识我的家”活动中,教师一改往常集中认知的教学形式,提供了大大小小的废旧纸盒、橡皮泥、小树枝等丰富的材料,尝试着将认知活动寓于建构游戏的过程中。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幼儿们有的选择搭广场,有的选择搭桥,有的选择搭步行街。在建构活动中,幼儿们非常勤奋,往返搬运着纸盒,边搭还边说:“我搭的是桥,我家住在水南,坐摩托车经过悬索桥。”“我家在步行街高高的8楼,走得很累。”“我家的店铺在广场,新华书店旁边卖珍珠奶茶。”有时,他们也因分工不协调、抢夺游戏材料而发生争执,情绪激动,表情愤怒,不再有先前的成功和喜悦。

可见,游戏活动中幼儿的体验是丰富而多样的,幼儿们通过小组合作搭建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互动,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直接表达出最真实的体验,当他们沉浸在游戏中时,他们的情绪可能是悲伤的,也可能是愉快的;可能是安静的,也可能是激动的;可能是温和的,也可能是愤怒的。当幼儿产生消极状态时,教师不要急于制止和批评,而应该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权,试着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并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情绪。这种情绪转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幼儿自我调节、自我成长的过程。

2.在自由的游戏中创造

游戏是自由的,幼儿可以根据兴趣和愿望在游戏空间里自由地选择、充分地体验、尽情地创造。例如,在教学《神奇的力》这一科学课程时,教师创设了“玩具城”这样一个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充分感受和探索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发现不同的力造成不同的物体运动情况,并通过语言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记录探索结果。在自由的游戏中,幼儿的思维相当活跃,记录结果的方式也丰富多样,有的用图形,有的用符号,有的用动物。过去,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幼儿做得好不好、对不对,而如今,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调整和推进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他们模仿现实做出创造性的改变,改变的过程就是幼儿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幼儿体验快乐与收获成功的自我肯定。

以上内容是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出来的粗浅的实践经验。《纲要》的精神和人本主义思想指引着我们要充分关注幼儿发展的需要,而幼儿的需要源于生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不同层次的需要,在愉悦的游戏中充分地体现出来,形成丰富、生动的情感体验。这种外部行动和内部情感不断冲突、融合、转化、无限生发的动态体验过程,即幼儿自我成长、不断充实的过程。

【参考文献】

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幼稚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游戏生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生活感悟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爆笑游戏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