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学习道德与法治课最好的老师

2019-09-10唐礼广

教育界·A 2019年7期
关键词:兴趣激发教学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

唐礼广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提供一种无形的力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开发学生的潜在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兴趣激发;教学探索

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体系使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更能体现法治教育功能和思想品德教育功能,更能结合社会实际需要,培养有法治素养的未来公民,更能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再仅仅是考试成绩,而是形成法治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各种因素。教师课堂教学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使学生成为一名具有法治意识和现代思维的新一代青年,成为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让道德与法治课燃起学生探索欲望之火的方法有很多,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教育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突出一个“创”字,结合教材的问题情景,点燃学生兴趣之火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设问既体现了学科的核心素养,又体现了以学生为根本的教学理念。教材体系中“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中的提问都以“你”为问题主体,如“假如你是XX,你会怎么想?”“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说说你的故事。”“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你该怎么做呢?”“你能给他提出怎样的建议?”由于道德与法治问题情境都是真实生活中的情境,所以在教学时,笔者就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生活中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出主意、想办法。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深深浅浅话友谊》这一框体时,笔者设计了几个问题:你认为友谊有什么特征?你认为友谊会改变吗?你怎样面对友谊的改变?你认为竞争与友谊矛盾吗?你怎样正确对待友谊与竞争?你与朋友交往有原则吗?有哪些原则?然后笔者引导学生先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最后鼓励部分学生在全班发言,使学生形成共识,掌握本课所学知识。(1)友谊的特征。(2)正确认识友谊:①友谊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尽量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②竞争不会伤害友谊;③友谊不能没有原则,不交损友,多交益友,乐交诤友。这样学生便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轻松升华知识,提高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上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思想共鸣,使学生认同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自觉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教师的及时指点和引导能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之火。

创建一个合理的情境要求我们牢牢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础,控制教材,不断超越教材的载体,充分调动有效的教育资源,把当地习俗、经典案例、学生实际生活、当前政治热点、社会热点和其他学生最喜欢和接受的主题引入课堂,给教学注入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二、落实一个“改”字,改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使兴趣之火燃烧得更持久

学生兴趣之火容易点燃,但兴趣之火若不及时加上“燃料”和“氧气”,则不能持续很久。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调整课堂结构,改变课堂类型,用新鲜的内容、新鲜的表达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的兴趣火焰更加持久旺盛。

1.不断变换课型,体现一个“新”字

在紧紧把握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核心素养、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教师应灵活运用讲授课、讨论课、活动课、社会实践课、综合课、复习课、检测课等,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感到新鲜、兴奋,充满兴趣。

2.努力搭建学生表现自己的平台

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等活动,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教师要及时发挥领导作用,及时鼓励表现好的学生,在学生遇到困惑时,要及时指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动的课堂环境为学生锻炼自我提供了机会和舞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和成就感,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能让学生真正喜欢道德与法治课程。

3.引导学生自觉培养探索能力

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从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探索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情境,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同时,教师应精心准备课后练习、单元检测,让学生在系统梳理和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培养答题能力,养成书写习惯和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兴趣之火全面燃烧。

三、体现一个“实”字,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实用价值,让学生兴趣之火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运用到学生学习生活中,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惑,让学生的成长少走弯路,这充分体现了道德与法治的德育功能,也是初中德育課程的最终落脚点。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使其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不断比较自己的言行,通过情感体验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点燃学习的兴趣。

1.上好活动课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课中,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寻访当事人、模拟法庭审判等方式能了解更多的和道德与法治相关联的材料,体验道德与法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大作用。

2.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我们应开展多种多样的德育活动,如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学雷锋活动、3·12义务植树、志愿者活动、法治教育活动、参观国有企业等,让学生在各种德育活动中,充分体验道德与法治在人的成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笔者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组织学生参加法院庭审的旁听、到敬老院为老人服务、参加环保公益活动等,使学生的知识通过情感转化为行动,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直接接触现实,拓宽视野,实现学习与应用、知识与行动的统一,进而使其提高思想意识,实现自我教育。

总之,要想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用问题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知识的落实与运用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陈焕辉.如何提高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学习兴趣[J].长江丛刊,2017(09):246-247.

赵静.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J].学周刊,2018,382(34):70-71.

王雪飞.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互动教学方式分析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7(76):87-88.

猜你喜欢

兴趣激发教学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