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小学数学思维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9-09-10茆骥

教育界·A 2019年7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茆骥

【摘要】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促使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通过改变教学思维以及教学理念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分析了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研究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具体应用方法,以期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数学思维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及网络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活动中,成为现阶段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广大教师正在寻求正确的方法,以完成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构建。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对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小学数学思维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小学数学思维教学原则

1.充分展示知识的表征性

所谓的知识表征性其实是指知识在脑海中呈现的形式,与抽象化方法不同,此种方法是对知识的具象理解,可以从其他角度表现知识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此种逻辑性促使表征具有多样性,也正是此种多样性导致学生理解程度不同。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样一个知识或问题,既可以应用数进行表示,又可以应用图像进行表示,这就是两种不同的表征方法。

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时,教师应该将表征性落实到课程简介过程中,而信息技术的各类优点与功能,可以让表征变得便捷,无论是视频、音频,还是图形、文字,都可以应用显示屏等设备进行展示,其在丰富表征类型的同时,能帮助学生完成数学思维的构建。

2.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虽然数学思维无法通过具体的形式进行表现,但是其确实存在,并且最终由个体发出,只有学生参与到思维建设活动中,才能理解所谓的数学思维并加以应用。在教学活动中,思维的个体就是学生,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并非是控制学生思想,也不是转变其思想,而是发挥自身主导作用让学生完成自我控制与转变。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便利,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新的方法,但是最终需要达到的目的是引领学生前行。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足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3.注重体现教学的启发性

所谓的启发性其实就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将教学主体还给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探索,从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数学教学本身而言,其不仅包含简单的知识,也包含较难的知识,学生对较难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如果教师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则起不到构建数学思维的目的。但是如果让学生自行理解,不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容易造成学生理解偏差。此时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启发,帮助学生迈出第一步,使之后的理解变得更为简单,学生数学思维的构建也就可以顺理成章。

二、信息技术辅助下小学数学思维教学模式的研究

1.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观察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联想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正处于认知世界、感知社会的初级阶段,他们比较好动,好胜心较强,教师如果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基于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建便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应用的背景下,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知识点,使其在充分联想的基础上,更加轻松地学习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程开始前通常会应用以往学习的知识引出本次教学内容,此种教学方法形式老套,并且教学情境单一,长期应用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构建起不到任何帮助。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刚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在教学《分数与整数相乘》一课时,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首先教师提出问题:现有三位同学吃一块蛋糕,小李吃了2/9块蛋糕,小张吃了2/9块蛋糕,小明吃了2/9块蛋糕,问三人一共吃了多少块蛋糕。问题提出之后可能会有学生用加法的方式进行计算,但是此种方法计算起来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此时,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张蛋糕图片,然后在图片编辑过程中将蛋糕均等分为9份,分割之后应用不同颜色填充蛋糕,以此表示被三位同学吃掉的蛋糕,引导学生将相同颜色部分看作是一个整体,一共有三个相同部分,可以写成“整体×3”的形式,此形式与2/9+2/9+2/9相等。此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简单地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加强直观展示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内部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应用合理的方法展示知识,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例如,在学习“圆柱”知识时,学生对圆柱体的理解并不深刻,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应用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进行展示,但学生也只会认为“某种物体是圆柱体”,至于“为什么是圆柱体”“圆柱体是怎么形成的”则并不知道,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略这些。在此种情况下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更多情况是“死知识”,不具有任何“活力”,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法做到灵活应用。

鉴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加强知识的展示程度,在展示的过程中完成学生数学思维的建构。教师首先应用图片或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举例,之后应用计算机中的几何画板绘制圆柱,同时可以直接演示长方形绕中心轴线旋转的示例,以及圆柱侧面展开图形,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形式,还能给学生营造真实的几何情境,有利于学生进行空间想象,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思维的构建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提升成绩之间并不冲突。鉴于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各类优点,应用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较为合适。但是教师应从多角度分析课堂教学,通过完善信息技术应用手段,构建良好的课堂情境,从根本上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洪杨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中草药知识的探究——课题实践课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2)》教学例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5):66.

梁宇芬.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以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19(08):75-76.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