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泛读教学

2019-09-10莫炎芬

教育界·A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高中英语核心素养

莫炎芬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核心素养”成为课程改革的关键词,教师越来越重视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泛读引入高中英语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本文在分析高中英语泛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高中英语泛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高中英语泛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学习兴趣;泛读教学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英语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泛读的缺位现象,这一教学现象导致英语阅读教学整体效果欠佳。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泛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完成课堂任务,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常常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教材和练习的处理上,很少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泛读;也有一些英语教师对泛读教学认识不够,导致泛读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高中英语泛读教学具有必要性。

一、高中英语泛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英语泛读课堂中,教师会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仅仅针对语言能力进行训练,较少从核心素养方面进行探究,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策略不当

有些英语教师认为泛读教学就是不讲语言点,只讲课后的阅读理解题目,而学生阅读也只是为了完成课后练习,从头到尾都在被动阅读,失去了思考的动力;还有些教师把泛读课当作精读课来上,注重语言知识点的教学,缺乏对阅读技能的训练。这两种教学策略只看到了英语的工具性而忽略了英语的人文性。

2.教学目标不当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英语教师将做题当成阅读的目的,阅读的层面局限在读过这篇文章和了解文章大意上;有的英语教师不太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的思考、判断和分析过程缺失,导致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互动在英语泛读课上基本未能体现;有的教师对语篇中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现象仅限于知识性的介绍,未能传递英语国家人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和文化品德,对学生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的作用十分有限。

3.学生认识不足

不少学生认为英语泛读就是多做各种阅读理解的练习,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阅读作业,这样学生难以培养英语阅读的兴趣,无法体验英语阅读的乐趣,进而导致他们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也大大影响了泛读教学的效果。

二、核心素养视觉下高中英语泛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培养泛读兴趣,提高语言能力

(1)精心选材,巧妙引入。泛读的魅力之一在于其丰富多彩的阅读内容,可以满足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因此,教师备课时,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利用网络、报纸杂志,选出学生爱读的时效性、趣味性、知识性合一的文章,这是开展有效泛读的前提。另外,教师备课时还要考虑这些文章是否能被学生接受,大部分学生是否能读懂,文章的难度不能太大但又能被学生进行挑战。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泛读的积极性。

泛读教学要体现英语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对阅读的材料进行情景创设,巧妙引入,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集中在阅读材料上,更好地提高泛读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Gulliver's Travels时,教师可以播放同名电影的精彩片段,成功地把学生带入小说中奇幻的小人国世界,营造美妙的阅读气氛,点燃学生阅读的热情。

(2)引导学生掌握泛读的方法。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进行略读,这样就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也可以教学生如何进行扫读,由此掌握文章的大意,抓准文章的关键词、语法,找出相关的信息点。当然,在训练学生泛读方法的时候,教师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泛读,有目的性地把泛读能力的发展过渡到语言能力的发展。

(3)检验泛读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检验泛读效果:能否通过泛读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总结出文章的表现手法;能否理解者的写作意图;能否通过泛读学到一些语言知识;读后有什么感想。教师既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检验学生对泛读的掌握情况,也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泛读。

2.重视教学设计,提高学习能力

发展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泛读计划,适时反思学习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调控自己的情感,利用多种资源开展学习。学生泛读的效果如何、學习能力是否可以通过每节课逐渐提高,主要看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要。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环节,并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设计合适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要想引导学生参与到泛读活动中,教师必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同时通过布置阅读任务,促使学生在泛读时有的放矢,提高泛读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借鉴国外的“阅读圈”教学法,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分工解决泛读中出现的语音、语法、词汇、文化背景等方面的问题。

完成泛读活动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对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和作用进行讨论,分享经验,反思运用阅读策略的效果。

3.推动深度阅读,提高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在英语泛读教学中,教师要借助问题链,推动学生深度阅读,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善于探讨,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思维品质。例如,在开展英语名著Gulliver's Travels的阅读时,教师可以利用下面几个问题推动学生进行深度探究。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wo entertainments? (分析、推理)

Do you think it is a good way to choose officials with these two entertainments? (分析、评价)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king and the officials? (分析、评价)

What problems will Lilliput country suffer? (分析、推理)

What tones did the author use when describing this part? (分析、推理)

另外,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归纳,能把分散的内容系统化,进而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思考。

4.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增强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在高中英语泛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描述与解释、对比与分析、模拟与体验等方法组织课堂活动,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描述文化事实到分析比较价值观,再到体验学习不同的文化,由浅入深,学生的文化意识逐步得到培养。英语学科的文化意识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培养文化品格,要求教师做到“既教语言,又教文化”,不仅要有意识地描述和阐述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而且要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与分析等加深学生的文化理解,同时结合模拟与体验文化行为,使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养成文化品格。

在英语泛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有意义的语境,利用语篇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挖掘其意义与内涵,帮助学生在语言练习和运用活动中学习和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通过感知、比较、分析和鉴赏,加深对文化异同的理解,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意识。教师还可结合泛读内容,创造文化环境,开展主题演讲、文化专题作文比赛、英语诗歌朗诵比赛、知识竞赛、英语戏剧演出、英语歌曲演唱等活动。

综上所述,在英语泛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教师应坚持以提升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为核心,同时在文本解读中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的学习策略。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拥有一双“文化眼”,随时随地收集合適的泛读素材,善于挖掘和文本相关的文化价值,坚持将核心素养的各个要素渗透于日常泛读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泛读既能拥有国际视野,又不失中国情怀;既学会学习策略,又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陈丽如.试论高中英语泛读材料的开发与课堂模式[J].人生十六七,2017(10X):49.

白凤宝.高中英语泛读教学的新尝试[J].中学生英语,2015(05):52.

秦志刚.高中英语泛读材料的开发与课堂模式探索[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7(02):71-72.

吴燕.高中英语泛读教学的新尝试刍议[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8(05):35.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高中英语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