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大工程”助力脱贫攻坚

2019-09-10张涛周镇兵于晓凡

新长征·党建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第一书记村干部贫困村

张涛 周镇兵 于晓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通化市各级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民生工程,以组织聚力、堡垒提升、骨干带动、人才支撑、基础保障“五大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推动基层党建更好地融入脱贫、服务脱贫、推动脱贫,形成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融合互促、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政治责任牢牢抓在手上,以“党建担当”促“脱贫攻坚”。

强化党建引领。市委先后两次召开定期议党会议,专题研究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审议通过了“一个意见、五个办法”,并召开全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进会,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精神,安排全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目前,市县两级先后出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相关文件80个,市县乡三级党委先后召开脱贫攻坚专题会议1750次,帮助基层解决问题5497个,党建对脱贫攻坚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强化责任落实。出台《关于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书记脱贫攻坚责任的实施办法(试行)》,明确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市(县)直包保帮扶部门(单位)党组织书记以及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应履行的职责,压实工作责任。

强化督查考评。2016年以来,先后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督查6次,并对县(市、区)党政班子和分管脱贫攻坚的领导开展了专项考核。

强化激励导向。先后提拔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的干部18人,其中提拔扶贫部门干部1人、第一书记15人、驻村工作队员2人。在2018年度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年度考核中,结合驻村工作情况,将39名驻村干部评为优秀等次。同时,对1名不尽职、群众反响差的第一书记予以“召回”。

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通过抓基层打基础,提升贫困村党组织内生能力。

加强村班子建设。开展全市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全面摸清73个贫困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年龄、学历、从事产业、作用发挥、后备力量配备等方面情况,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建立工作台账,并指导各地逐村制定推进措施。

建强带头人队伍。结合换届集中调整19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目前,全市73个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9岁,“项目支书”比例达到95%,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育好后备力量。先后为73个贫困村新发展党员155名,结合出台《通化市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试行)》,储备后备人才503名,并统一建档,动态管理。

引导党员作表率。指导贫困村党组织通过“党员中心户”“党员先锋岗”“党员设岗定责”等形式,组织306名致富党员联系帮带贫困户779户,截至目前已带动460户脱贫。

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组织保证。

充实脱贫一线力量。2016年以来,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先后抽调85名优秀干部到政府扶贫办工作,将15名乡镇机关选调生派到贫困村履行大学生村官职责,分两批选派14名县处级后备干部到柳河县挂职担任县直部门和乡镇政府副职,为脱贫攻坚一线提供有力的干部支持。

选优配强县乡班子。2016年换届后,乡镇党委委员中有乡镇工作经历的达到630人,占总数90.5%;调整乡镇书记30名,占总数50.8%,其中21名由实绩突出的乡镇长接任,乡镇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

管好用好驻村干部。目前,省市县选派的驻村干部共有230人,其中,第一书记73人,驻村队员157人。在队伍管理方面,制定了《通化市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十项制度”》《关于在脱贫攻坚中进一步加强贫困村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市直部门(单位)包保贫困村驻村干部个别调整工作流程》《关于建立驻村干部出勤情况月调度通报制度的通知》等制度,依托手机“钉钉”软件对驻村干部实行网上实时跟踪考勤和请销假管理,每月通报出勤情况,每年开展督查考评。在作用发挥方面,指导驻村干部帮助村党组织物色后备人才157人、推荐村干部33人,完善制度机制125个;协调包保部门向上争取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658个、资金2.12亿元。“第一书记代言”活动中,先后代言产品(项目)127个,带动产业项目243个,创立代言品牌99个,累计实现销售额1294万元,惠及贫困人口4017户。

选派退休干部到村。着眼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制定出台《通化市公开选派退休党员领导干部到村任职工作方案》,面向社会分批公开选派退休党员领导干部、涉农部门专业技术干部和军队自主择业干部,吸引各方力量,助力脱贫攻坚。目前,全市共有38名退休党员在村任职,其中村党组织书记7名,村党组织第一书记26名,村級发展顾问5名。

注重发挥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带动、示范和促进作用,通过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回引外出人才。注重把做好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引工作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以村级组织普遍联系一批、乡镇党委针对性联系一批、县(市、区)党委重点联系一批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批”模式,完善以定期联系、培育扶持、引导激励、关怀关爱为主要内容的“四项机制”,积极吸引外出创业人员返乡创业。截至目前,全市已纳入常态联系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有2135人,回引返乡人才85人,帮助创业47人。

加大政策支持。对在贫困村一线教学岗位工作的教师、老村医分别给予每人每月500元、300元的生活补贴,并实施了优秀农村人才返乡创业支持计划,评选优秀农村人才40人,每人分别给予50-100万元的创业贷款补贴。

引入民间资本。以村企共建为载体,通过发布倡议书、动员引导等形式,积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家到村担任名誉村书记(村主任),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通过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等形式,引导民营资本、工商资本下乡助力脱贫攻坚。目前,全市已有109名民营企业家受聘到村担任“名誉村书记”或“名誉村主任”(有73名在贫困村担任名誉职务),开展帮扶项目75个,落实资金2.6亿元。

坚持从党员干部培训、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基层组织经费保障等要素入手,夯实脱贫攻坚基础保障。

加大培训力度。把脱贫攻坚纳入市县党校主体班次教学计划,先后培训乡镇书记、乡镇长321人次,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1487人次,农民党员31523人次,贫困村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173人次。

推进规范服务。为贫困村新建村部18个、改造村部38个;依托县(乡)政务大厅、村级“一站式”服务平台,完善服务流程344项、细化服务事项489项,并大力推行村干部坐班制和便民服务全程代理,村级组织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

发展集体经济。指导各地采取建立市场增收、土地集约增值、产业集聚增效、产品升级增利、强弱联合共富、城乡统筹反哺“六个渠道”,以及产业服务创收、入股合作分红、资源优势转化、物业租赁经营、项目税收返还、存量资产增值“六种模式”,多措并举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实力。2017年底,全市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40个。

强化经费保障。2018年,全市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平均达到25.2万元,村书记基本报酬平均达到3.3万元,均超过省定标准,并推动各地为每个行政村落实每年不低于5万元的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作者单位:中共通化市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第一书记村干部贫困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前郭县严抓善管强保障促村干部担当作为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
驻村第一书记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驻村干部切勿“喧宾夺主”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