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巴东,峡江胜景图
2019-09-10单艳平
单艳平
巴东因在古巴东郡之东而得名,南朝宋景平元年置县,自古有“楚西厄塞、巴东为首”“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为恩施州最先解放的县城,是长江流经湖北的第一县,境内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三山”盘踞,长江、清江“两江”横贯,县域国土面积3352平方公里,总人口49.86万,少数民族占50.5%。
诗画三峡,文脉巴山。郦道元、李白、杜甫、李商隐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驻足巴东,留下千年诗韵,北宋名相寇准曾任县令三载,贺龙元帅曾九次转战巴东,共和国一号烈士段德昌长眠于此,廪君、巴楚、土苗、纤夫等文化经千年积淀,璀璨若星辰。
置县千年、建国70年来,我和我的历任们,锐意改革,砥砺奋进,从穷山恶水战天斗地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从一叶扁舟摆渡到高桥飞架南北,从三尺扁担街到长江边上最美县城,巴东历经沧桑巨变。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91亿元,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7791元、10424元,分别增长9%、10%,逐步实现由库区移民县、深度贫困县向“五个巴东”(文化、富裕、智慧、美丽、幸福巴东)的华丽蝶变。
根植于“人类文明”的起源里。距今7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县长江、清江流域即有人类居住活动,“楠木园文化”是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最早农业文化,神农溪、天子河岩壁上的人凿方孔是古人类通行的栈道,旧县坪遗址被列为2002年十大考古发现,现存南北朝、明清时期古战场遗址百余处,有明清时期治理西陵峡航道的摩崖题刻,这里还是神龙氏发现茶叶的地方,是古代巴人故里。巴东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廪君文化之乡、中国楹联文化之县,“土家撒叶尔嗬”“峡江纤夫号子”和“巴东堂戏”“土家民间历法”等分别被纳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三峡悬棺、血手印等文化遗址震撼中外。
奋战于“全面小康”的热土里。巴东是湖北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恩施州唯一的深度贫困县。2014年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18个、贫困人口18.2万人。近年来,全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创新开展“八个到村到户”攻坚举措,已实现87个贫困村出列、13.54万人脱贫,水、电、路、网、房等基础设施得到持续改善,“易迁+”经验在全省推广,跻身2018中国茶叶百强县,被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茶叶良种繁育基地,“巴东玄参”被省政府纳入“一县一品”建设项目,计划于今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完成这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业。
镶嵌于“大美江山”的画廊里。巴东位于神秘的北纬30°,素有“山川险胜甲荆南”美誉,森林覆盖率达61%,立体气候特色分明,廣布古老、珍稀、濒危动植物百余种,有“华中凉都”“天然氧吧”“华中药材宝库”“动植物基因库”之称,境内长达8.4千米的硒矿石带改写了“全球唯一独立的硒矿床”论断。全县旅游资源奇特丰富,有“世界纤夫活化石”神农溪、世界第一面板堆石坝水布垭高坝、人间奇迹“绝壁天河”,即将建成华中地区一流的绿葱坡高山滑雪场,打造千亩花海的野三关国际康养清凉小镇和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长江巫峡口,成功创成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园林县城,千年古县拿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字号”名片,持续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2018年接待游客、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均同比增长20%以上。
千里向巴东,青山不可穷。越千年踏风破浪,七十载芳华正劲。面对新时代,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愈艰辛、愈坚定,愈奋斗、愈热爱,全面对接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把巴东打造为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基地、全国重要的绿色硒食品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和三峡库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