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从垃圾分类开始
2019-09-10方豆豆
党员生活·下 2019年8期
方豆豆
最近,垃圾分类“逼疯”上海的新闻层出不穷。近年来,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及面、逐步启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看来,不少地方,尤其是乡镇,垃圾分类意识的覆盖范围还很有限,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较低,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设施还存在短板。垃圾的处理既关乎整体生态环境,也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加快推进乡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势在必行。
垃圾分類,要因地制宜,要在源头分类上根据乡镇实际情况探索适宜的模式。乡镇居民对垃圾的识别水平有限,经常无法进行有效和正确的垃圾分类。做好垃圾分类的标准界定工作,职能部门要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垃圾分类的宣传深度和广度,以“一人带动一户,一户带动一组,一组带动一村(社区)”的形式逐步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生产企业可利用“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在商品上标注二维码或图标,注明垃圾类型,便于居民分类。
要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激励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可借助村规民约平台,制定积分制考核标准,一户一本,设立红黑榜,每月进行公示,对优秀家庭给予相应奖品,落后家庭给予一定惩罚。
垃圾分类,还要有配套的分类回收转运方式,不能让村民在丢弃垃圾时进行分类,但环卫工人在二次回收时又直接倒在一起。进一步转变垃圾回收方式,还要加大资金投入配备相应的公共设施,对垃圾的清运主体进行分类,加强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