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

2019-09-10朱莉莎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6期
关键词:长征历史内容

朱莉莎

“读史使人明智”。作为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人而言,历史是我们的必修课。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以史为鉴,从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这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意义重大。初中历史教学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阶段,是学生积累基础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正确历史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历史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意义重大。

但是,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初中历史教材中更是收录了古今中外的主要历史事件,教学内容众多,知识点琐碎,教学的时间紧,任务重,这些都对初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传统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许多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偏重历史事件和基础知识的串讲,以期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历史价值观的培养,使得学生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中降低了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陷入了死记硬背的学习困境中,导致了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不理想。而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学習兴趣已经成为了教学的前提,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地设计历史课导语,巧妙地使用好课堂导入这几分钟时间,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在备课环节,可以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利用故事、诗词、歌谣等方式进行课堂导入,从而使得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通过引用古诗词来进行课堂导入,使得历史课堂充满了文化气息。上课伊始,我引用了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这首诗来引出新课内容。诗词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千古名言,是林则徐爱国情感的强烈表达。同时,我还给学生介绍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林则徐被贬后对清政府十分失望,在愤懑的情境下表达了自己甘愿为国牺牲的伟大抱负。这样,我在导入环节借用诗词,不仅使得历史课堂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而且还引出了新课内容,让学生对虎门销烟这段历史以及中国近百年屈辱史产生了更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又例如,在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部分内容时,我就运用歌曲导入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上,我给学生播放了韩磊演唱的《向天再借五百年》,通过高亢、激昂的歌曲,将学生心中的满腔热情充分地唤醒了,并使学生对清朝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纷纷积极地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中。这样,我通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使得课堂教学气氛得以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有效激发。

二、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历史是一门记载和解释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学科,是对过去发生事件的总结。传统历史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除了史料和文献并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对历史进行直观的了解,这就造成了历史教学的枯燥性和单调性,如果教师再照本宣科,那对于历史教学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历史教学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教师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视频资料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场景和事件,极大地生动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研究中去。

例如,在学习《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通过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兴趣。课下,我通过网络下载了许多关于“丝绸之路”的视频资料,如《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一带一路》的视频,将它们通过剪辑制作成了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教学课件,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利用动态的多媒体技术把历史逼真地再现于学生面前。我边让学生观看视频,边不断地将其中涉及到的历史事件穿插进去讲给学生听,并将古代的丝绸之路和现代的一带一路相对比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给学生揭开了21世纪中外交流的和平发展篇章,让学生体会到了张骞出使西域具有的深远历史意义,并对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产生了无比的钦佩之情。这样,我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将古今丝绸之路的介绍在对比中引导着学生进行了深入学习,促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三、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课程和教材为依托,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获得生动、鲜活的学习体验,并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获得综合发展。

例如,在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特色的历史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长征精神,并促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上,我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实践活动。为了加深对长征的认识,各组学生自发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搜集了大量的关于长征的资料和故事。在课堂上,各组学生互相协作,以导游介绍、《四渡赤水出奇兵》歌曲演唱、飞夺泸定桥舞台剧表演、长征诗歌朗诵等形式奉献了一场场精彩的演出,重走了长征路的同时,深刻体会和感悟了长征精神,使得学生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且受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总而言之,要想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初中历史的学习中,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根据历史学科教学的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兴趣爱好精心设计和制定课堂教学方法,生动课堂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为提高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效果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猜你喜欢

长征历史内容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智珠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二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