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学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

2019-09-10薛俭

教育界·A 2019年9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科学素养

薛俭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成为学校的亮点。笔者以一个普通农村初中开发科技课程的探索为例,从目标、内容、途径和评价四个方面,阐述科技类校本课程的建设要素,以促进基于科学素养的校本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科学素养;建构路径

科技类校本课程是浏家港中学校本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多年来,本校坚持对全体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成立科技兴趣小组,逐步形成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的科技教育课程体系。系统科学的科技教育课程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勤于思考能力、乐于探究能力,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一、课程的教学设计

1.课程建构背景

(1)学生的需求

本校位于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浮桥镇,80%的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来自五湖四海,学力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低于区域平均水平。由于学生的父母均为附近工厂的职工,早出晚归,疏于管教,对学生的关爱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兴趣不足。大约十年前,本校一位物理老师开设了科技制作兴趣班,因为可以做出很多新奇的电子产品,而且学生通过参加各类比赛频繁获奖,这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慢慢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到科技兴趣小组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学校的学风也更加良好,教学质量逐步得到了提升。后来,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学校根据师资和学生兴趣,开设了多个科技社团,以吸收更多的学生。在良好的组织和管理下,本校近75%的学生参与了科技社团,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频繁获奖,科技教育成为本校亮点,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科协授予“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荣誉称号。

(2)发展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科技教育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开发科技类校本课程符合当代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和培养未来人才的要求,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加强学生的科技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概念界定与培养目的

(1)概念界定。科技类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科学、技术教育理论基础上,根据青少年发展特点所制定的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系列校本教学和课程开发活动。

(2)培养目标。本校科技课程标准分别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对培养目标作了阐述。①知识技能:通过参与课程学习,对当今科学知识要有大体了解,对科学发展状况要有大概的认识;通过参与科技制作,培养学生科技制作方法和一般工具的使用方法,并掌握一定的科学原理。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科技作品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动手动脑制作能力、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知晓科学研究方法。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改进的创新精神、不怕困难永不放弃的匠人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课程体系建构

1.课程的内容

在学校开展科技教育工作中,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基本工作。课程内容是课程活动的载体,本校根据学生特点、学校资源、环境因素、教师结构等因素设置了科技制作类课程、科学探究类课程、科学知识类课程、科技竞赛类课程、科学幻想类课程,并根据各个学科内容和课程目标编写了校本教材。

(1)科技项目制作类课程,主要包括车模模块、海航模块、航天航空模块、分角尺模块,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体现“做中学”的思想。

(2)科学探究类课程,主要包括生物探究模块、生活物理探究模块、生活化学探究模块,以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3)科学幻想与设计课程,主要包括科学幻想画课程、3D打印设计课程,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给未来生活带来的影响,并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科技竞赛类课程,主要包括机器人课程、航空课程、建筑模型课程、汽车赛车课程,要求学生除平时的操作练习、完成作品设计、制作外,还要参加各类竞赛,在竞赛中找到优势和差距,反思自身不足,从而促进其深化科技知识的学习,培养创新与科学能力。

(5)科学知识类课程,科学知识的学习是科技课程开展的基础,这主要指学习教材知识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学校开设了“至诚科学讲坛”,由初三原来的科技社团学生为初一初二科技社团学生讲解科学前沿知识。

2.课程价值追求

课程是为培养学生而设立的,科技社团活动因学生兴趣而生,并不断发展,形成科技课程,以此,本课程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追求:(1)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和专注力。(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思考能力。(4)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开发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5)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6)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课程的实施

1.课程的实施途径

(1)社团活动是基本形式。校本课程的主要阵地还是学校,学校实施校本课程的主要方式是社团活动。本校的科技社团活动是根据课程设置开展的,由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固定的教师开展专门的课程,每周三中午一点至两点是固定的活动时间。

(2)实践基地是资源补充。科技教育的空间和内容是十分广泛的,而且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在学校进行科技教育时,空间与资源有一定的限制。如学校缺乏一些校外的科技展览资源,本校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补充校内资源短板,将附近的科技馆、图书馆、创业园,部分企业、高校、青少年活动基地作为科技课程教育基地,定期开展活动,从而帮助学生了解社會,开阔科技视野。

(3)科技节是成果展示方式。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科技节,将各个社团的活动成果逐一展示,因为要“晒”给全校师生看,所以学生态度非常认真,气氛异常热烈。这无疑是学生的节日,也是年度科技课程的成果展示会。

(4)科技比赛是促进手段。每次科技比赛前,学生都做了充分准备,而且获奖频频,并且每次获奖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深刻反思,这些直击参赛学生心灵的反思,也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课程内容的修改和教学方式的改进。

2.课程的实施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参加科技社团活动的学生,学习兴趣不尽相同,本校本着尊重学生选择、尊重学生兴趣的因材施教原则,不因为人数的不足或者过多而强制编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社团。

(2)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发科技课程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硬件、师资及周边资源开设相应的课程,不能盲目投入,好高骛远。

(3)师资保障的原则。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编写者,一个好的教师可以成就一门课程。本校科技课程从物理兴趣小组到航海、航空、賽车、机器人、建模、无人机、信息技术、3D打印等十多个科技社团,需要大量的优秀教师作为引领人,所以,师资建设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障。

四、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是课程良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科技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要求开发出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课程,因此,教师给予学生评价时应该体现一般课程评价的普遍性和校本课程的特殊性,同时,科技课程注重的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和科学能力及思维的发展,应更多地倾向于发展性评价。

1.评价方法多样化

教师应当将结果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既看重作业的完成质量,更看重完成过程中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合作的参与度、方法的贡献度等等。评价多样化要求教师做到统一性评价和个性评价相结合,既要观察小组合作完成的情况又要观察个别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不同的分工任务分别给予精确评价;要求学生做到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学生根据展示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并以团队为单位,组员之间互评,小组之间互评,并且均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以此激发小组团队合作意识。

2.评价形式人性化

科技课程丰富且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的大多是隐性知识和发展能力,由于学生能力不尽相同,完成任务所起到的作用亦不同,所以教师的评价形式不可单一,应该重在体现学生参与性,体现学生存在价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课程评价应该体现激励性原则,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自信、保持学习兴趣,从而让课程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校在几年时间内寻找到符合自己发展的特色课程,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不断充实内容,取得多项活动成果,获得多项荣誉称号。这表明,本校的科技校本课程开发获得一定成效,形成学校特色课程同时,扎扎实实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有效推进了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靳玉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科学素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科学与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与生物科学素养培养整合策略